中國古代對太師的別稱是

中國古代對太師的別稱是

太師始於商朝,殷紂之時,箕子為太師,周武王時,太公為太師。它的別稱有很多:太師、太傅、太保,但這僅僅是表示恩寵而無實職。另外一種太師官職在古代又稱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為“東宮三師”,都是太子的老師,後來也逐漸成為虛銜。

明史官職志記載:“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從一品掌佐天子,理陰陽,經邦弘化,其職至重。無定員,無專授。”“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並從一品掌以道德輔導太子,而謹護翼之。

詞語釋義

1、古時三公之首,周置﹐為輔弼國君之官。秦廢。漢復置。晉代避司馬師諱,曾改作太宰。晉之後複稱太師﹐多為重臣加銜﹐作為最高榮典以示恩寵﹐並無實職。

2、古代樂官之長。

3、稱年高有德的大和尚。

4、複姓。周有太師疵。見《史記.周世家》。

詞語分開解釋:

太:太 (tài )過於:太長。極端,最:太甚。太平。高,大:太空。太學。很:不太好。

師 : 師(師) shī 教人的人:老師。導師。師傅。師生。師徒。師德。良師益友。好(音“號” )為人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