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醫生的稱謂

古代對醫生的稱呼多種多樣,有的以官職稱呼,有的以地名稱呼,有的以藥名稱呼。疾醫、醫師、太常、太醫令、藥醫師、醫士、郎中、大夫、院使等都是是對醫生的稱呼。醫生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稱謂,有時同一時期,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場合,也有不同的稱呼。

我國古代醫生的稱謂

1、疾醫:周代醫官名,相當於後世的內科醫生。

2、醫師:首見於我國春秋戰國時代。

3、太常:醫官名,秦置奉常。公元前2世紀中期,漢景帝改稱太常。西漢時設太常、少府官職,屬於太常的為百官治病,屬於少府的在宮廷裏治病。

4、太醫令:東漢曹魏時設置,隋唐改稱太醫署令。此係掌管醫療機構的職官。

5、太醫博士:北魏置太醫博士以教弟子。

6、藥醫師:唐代已設藥醫師(後稱藥師),負責採辦諸藥、調和製劑等。

7、醫生:此稱呼始於唐代。

8、醫士:此名首見於北宋。

9、郎中:始於宋代,皆稱醫生為郎中。

10、大夫:始於宋代,今北方仍沿稱醫生為大夫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11、院使:隋唐設有太醫署,宋有醫官院,置提點為長官。明清相沿,長官稱為院使,下設御醫、吏目、醫士數十人,主要為宮廷服務。御醫,即皇帝內廷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