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次在哪裏發現可燃冰?

南海。近期,我國科考團隊依託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我國南海海域首次發現了裸露在海底的天然氣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

科考團隊通過自主研發的拉曼光譜探針,在1000多米深的海底對裸露在外的天然氣水合物進行了現場探測。

我國首次在哪裏發現可燃冰?

數據顯示,快速生成的天然氣水合物並非單一的籠型結構,其內部存在大量的甲烷、硫化氫等自由氣體,這也是國際上首次使用原位拉曼光譜數據證實這一科學結論。這一成果已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地球系統學》上在線發表。“科學”號海洋科學綜合考察船是由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建設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該設施主要用於開展深遠海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目前已取得大量寶貴的多學科調查數據資料,包括高精度深海極端環境信息、地質生物樣品及系列重要科學發現,為我國深海探測與研究躋身國際前沿並向縱深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可燃冰一般指的是天然氣水合物,是由天然氣和水在高壓低温的條件下形成的一種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化學式CH·nHO,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它外面看似冰,一點火卻可以燒起來,所以俗稱“可燃冰”。可燃冰廣泛分佈在一些陸地永久凍土中、島嶼的斜坡地帶、深海地帶,以及一些內陸湖的深水環境中。全球海底的“可燃冰”所含的有機碳總量相當於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和的2倍以上。

可燃冰是由天然氣和水在高壓低温的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化合物,預測資源量相當於已發現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兩倍以上,是世界公認的一種清潔高效的未來替代能源,極具商業價值。因絕大部分埋藏於海底,所以開採難度十分巨大。目前,日本、加拿大等國都在加緊對這種未來能源進行試開採嘗試,但都因種種原因未能實現或未達到連續產氣的預定目標。

此次試開採同時達到了日均產氣一萬方以上以及連續一週不間斷的國際公認指標,着不僅表明我國天然氣水合物勘查和開發的核心技術得到驗證,也標誌着中國在這一領域的綜合實力達到世界頂尖水平。海底可燃冰分佈的範圍約佔海洋總面積的10%,其儲量是 煤、石油和天然氣總和的兩倍,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海底最具價值的礦產 資源。作為一種資源量豐富的高效能源,它可利用的能源量,相當於目前的石油和天然氣的兩倍!而它燃燒後,只產生水和二氧化碳,高壓混合後就是蘇打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