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傳位給誰?

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

1398年朱元璋駕崩,由於太子朱標早死,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

朱元璋傳位給誰?

建文帝與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採取一系列削藩措施。與此同時,也在北平周圍及城內部署兵力,又以防邊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護衞精兵調出塞外戍守,準備削除燕王。朱棣於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隨後揮師南下,史稱“靖難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將耿炳文統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繼續討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謀略,致使主力不斷被殲。

朱棣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南軍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應天(今江蘇南京)。戰爭歷時四年(1399—1402年)。戰亂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説於宮中自焚死,或説由地道逃去,隱藏於雲、貴一帶為僧。

同年,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朱元璋小時候在寺院做和尚,餓了就端着破碗出去討飯。但後來全國各地都爆發了戰爭,到處一片荒瘠,人們自顧不暇,於是飯也討不來了,他只好報名從軍。

當了兵的朱元璋雖然有了飯吃,但吃得也不是滋味。畢竟真刀真槍,每天把腦袋栓在褲腰帶上,不知道哪天就被人殺了,只有當官的才能鑽在帳篷裏,不為生死擔憂。於是當時的朱元璋便開始有了一個當領導的想法。

終於,在經過一番摸爬滾打之後,他混成了領導。雖然官不大,但是卻深受郭子興也就是當時的主帥所喜歡,所以大家也就都不招惹他。每天好吃好喝,也不用擔驚受怕了,後來郭子興還將自己的乾女兒嫁給了他。後來,元朝被推翻,義軍獲勝,但問題又出現了。

大家都在戰爭中付出了太多太多,誰都不願退出,於是多股勢力又開始了火拼,並以朱元璋的勝利作為結局。天下終於塵埃落定,實現了大一統。朱元璋在做和尚的時候肯定沒有想過天下會是他的,會姓朱。他做的每件事出發點也都只是為了保命罷了。

但偏偏事實就是如此,天下終究還是交給了他。常説時勢造英雄,若不是當時的局勢,朱元璋也只是一個以討飯為生的和尚。所以,有時候,時機非常重要,只有認準機會並且好好把握,才能抓住幸運的尾巴,成為時代英雄。

明太祖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誰?

明太祖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朱允炆出生於1377年(明洪武十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號“建文”,明太祖朱元璋的孫子,懿文太子朱標第二個兒子,但朱標的長子朱雄英早故,朱標原配常氏死了以後,朱允炆的母親呂氏也得以扶正,所以明太祖朱元璋就視朱允炆嫡長孫。

朱允炆從小聰明好學,極其孝順。

十四歲時,朱標生病,朱允炆小心侍候,晝夜不離開一步。這樣持續了兩年,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朱標病死,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朱允炆守孝時因過度哀傷而消瘦,朱元璋安慰説:“而誠純孝,顧不念我乎”。朱允炆由於自幼熟讀儒家經書,所近之人多懷理想主義,性情因此與父同樣温文爾雅,即長皆與寬大著稱。

洪武二十九年,朱允炆曾向太祖請求修改《大明律》,他參考《禮經》及歷朝刑法,修改《大明律》中七十三條過分嚴苛的條文,深得人心。1368年2月,朱元璋開始為王朝定下傳統,即立朱允炆的父親朱標為太子,因為朱標是他的長子。朱元璋的目標是為皇位的合法繼承樹立一個正式的原則,希望以此杜絕將來在皇位繼承問題上的紛爭。

朱標在許多方面都不像他的父親:他性情温和而有教養,但不很勇武。明太祖雖然對他的第四子朱棣的軍事才能有很深的印象,但為了王朝的利益,他仍把朱標看作最恰當的繼任人選。使皇帝震悼不已的是,朱標在他的盛年37歲時(即1392年5月17日)死去,諡號懿文太子。

按照原則,嫡長子不在則應立嫡長子嫡長孫,但是朱標大兒子早夭,而朱元璋看到嫡長子次孫朱允炆表現的十分孝順而很是喜歡,後來立其為太孫。朱元璋死前密命駙馬梅殷(寧國公主之夫)輔佐新君,遺詔命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朱元璋駕崩幾天後,朱允炆於1398年6月30日在南京即位,時年21歲。

他確定下一年為建文元年,並尊封他的母親二皇妃呂氏(1402年死)為皇太后。擴展資料: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於應天府(今南京),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其父朱標病死,朱允炆被立為皇太孫,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繼位為帝,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稱“建文新政”。朱允炆于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發喪,追諡孝愍皇帝,廟號神宗,壬午以後諡不行。

至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以與顯皇帝廟號復,改廟號惠宗,諡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後世稱為明惠宗,清乾隆元年上諡號為恭閔惠皇帝,簡稱惠帝。

朱元璋傳位給誰了

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朱允炆。朱元璋很喜歡太子朱標,在朱標身上花了很多心血,本來想要傳位給朱標。

但太子朱標感染風寒不治身亡,朱元璋和馬皇后商量以後傳給了朱標的兒子皇孫朱允炆,但這導致了後來的靖難之役。

朱允炆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    朱允炆的結局 朱允炆于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發喪,追諡孝愍皇帝,廟號神宗,壬午以後諡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七月,以與顯皇帝廟號復,改廟號惠宗,諡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後世稱為明惠宗,清乾隆元年上諡號為恭閔惠皇帝,簡稱惠帝。 朱元璋的簡介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男,漢族,字國瑞,原名朱重八、朱興宗,濠州(今安徽鳳陽)鍾離太平鄉孤莊村(今安徽省鳳陽縣小溪河鎮燃燈社區金橋村)人。

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年號“洪武”。 明朝的介紹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

傳十六帝,共計276年。 元末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1364年稱吳王,史稱西吳。

1368年初稱帝,國號大明,定都南京;1421年朱棣遷都至北京,以南京為陪都。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政治清明、國力強盛。1449年經土木堡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

晚明因政治腐敗、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 明朝宗室在南方建立了多個政權,史稱南明。清兵入關後,陸續擊敗弘光、隆武、紹武等諸政權。

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覆滅。1683年,清軍攻佔台灣,奉明正朔的明鄭覆滅。 明代疆域囊括漢地 ,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 ,後縮至遼河流域;北達陰山,後撤至明長城;西至新疆哈密,後退守嘉峪關;西南到達緬甸和暹羅北境,後折回約今雲南境;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衞所,還曾收復安南 。 明朝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加強,多民族國家也進一步統一和鞏固。

明初廢丞相、設立廠衞特務機構,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但同時也為中後期宦官專政埋下伏筆。明朝時期農民反封建鬥爭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明代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大量商業資本轉化為產業資本,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 明朝的皇帝有哪些 明朝十六位皇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天順)、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明思宗(崇禎) 。

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誰

英明的君王都可能遇到立儲的難題和不測事件的發生:秦始皇立的太扶蘇被兒子胡亥和趙高所殺,使秦朝早亡。漢武帝立的太子反叛,兵敗自殺,武帝苦腦可想而知。

唐太宗李世民兒子軟弱,帝位被武則天取代。

宋太祖趙匡胤也有燭光斧影之災,弟弟趙匡義登上皇位。清康熙帝也有立允仍廢允仍,再立再廢的苦腦和諸子爭位的歷史。明太祖朱元璋亦不例外,因為太子朱標很優秀,文武全才,德高望重,滿朝文武,皇族弟弟們無不心悦誠服。太子繼位,大明江山可謂固若金湯。

朱元璋竭盡全力培養朱標接班,然爾萬萬想不到朱標競夭折,對朱元璋的打擊可謂是晴天霹靂,痛苦萬分。岀於對朱標的愛戀,他立朱標的兒子朱允文為太子,這是送給朱標的最寶貴紀念。朱元璋認為的能征慣戰的兒子們和滿朝文武,會和他的想法一樣,不會有二心,所以才立孫子朱允文繼位。

然而朱允文和他的父親朱標相差甚遠,並沒有經過多少歷練,治世謀略水平太低。靠祖父和父親的德威登基,首先應該安撫為朱明江山立下汗馬功勞的親王叔叔們,給他們加官增祿。而是反其道行之,登基不久,輕信憤青官員黃子澄等人瞎呼悠,施行削藩政策,使親王們人人自危,終於逼反了親叔燕王朱棣,導致靖難之災。

雖然叔叔奪了侄子的權,但江山依然是朱明江山,不過是由孫子改成兒子。

朱元璋的兒子有幾個 朱元璋傳位給誰了

1、長子,朱標,懿文太子;2、二子,朱樉,秦愍王;3、三子,朱棡,晉恭王;4、四子,朱棣,初封燕王,後為明成祖;5、五子,朱橚,周定王,初封吳王;6、六子,朱楨,楚昭王;7、七子,朱榑,齊恭王;8、八子,朱梓,潭王;9、九子,朱杞,趙王;10、十子,朱檀,魯荒王;11、十一子,朱椿,蜀獻王;12、十二子,朱柏,湘獻王,初諡戾;13、十三子,朱桂,代簡王,初封豫王;14、十四子,朱楧,肅莊王,初封漢王;15、十五子,朱植,遼簡王,初封衞王;16、十六子,朱栴,慶靖王;17、十七子,朱權,寧獻王;18、十八子,朱楩,岷莊王;19、十九子,朱橞,谷王;20、二十子,朱鬆,韓憲王;21、二十一子,朱模,沈簡王;22、二十二子,朱楹,安惠王;23、二十三子,朱桱,唐定王;24、二十四子,朱棟,郢靖王;25、二十五子,朱(木彝),伊厲王;26、二十六子,朱楠,未封王。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朱元璋之孫,懿文太子朱標次子,朱允炆。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擴展資料:朱棣奪位之戰:靖難之役朱元璋為御虜防患,在位期間曾兩次分封諸子為藩王。藩王各擁重兵,坐鎮一方,其中尤以秦、晉、燕、寧諸王勢力最強。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標病故,繼立為皇太孫的朱允炆對諸王勢大難制深感憂慮。朱元璋晚年,功臣宿將被誅殺殆盡,北方軍事均以諸王主之。

不久,秦王朱樉、晉王朱棡先後死去,而燕王朱棣與周王朱橚及齊、代諸王均擁兵自重,多行不法,朝廷孤危。故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即位後,即與齊泰、黃子澄等密議削藩。因為燕王朱棣勢大難圖,所以削藩從朱棣同母弟周王開始,周、代、岷、湘、齊諸王先後削奪,湘王自焚,其餘都廢為庶人。

接着,朱允炆令張昺為北平布政使,謝貴、張信掌北平都指揮使司,以謝貴控制北平(今北京),另以都督宋忠、徐凱、耿瓛屯兵開平、臨清、山海關一帶,並調檢燕府護衞軍士,加強對燕王防範措施。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齊泰將燕使鄧庸下獄審訊,具得朱棣將舉兵反狀,乃發兵逮燕府官屬,並密敕張信逮捕朱棣。張信為朱棣舊部,此時遂降朱棣,朱棣隨即為備。

七月,朱棣以計(以裝瘋麻痺張昺、謝貴二人)擒殺張昺、謝貴,並命燕府護衞指揮張玉、朱能率兵乘夜攻奪北平九門,遂據北平。後以尊祖訓、誅“奸臣”齊泰、黃子澄,為國“靖難”為名,誓師出征。戰事之初,因北方諸將多朱棣舊部,降朱棣從戰者甚多。

朱棣軍先後下通州、薊州、懷柔等城,宋忠等戰死。八月,朱允炆以太祖舊將耿炳文(擅長於防守)為大將軍,率師30萬伐朱棣。先鋒抵雄縣,為朱棣所襲,9千人全部戰死。復戰於真定(今河北正定),又大敗。

朱允炆遂以勛戚李景隆代耿炳文,調兵50萬伐燕,築壘九門,圍攻北平。十月,朱棣親自率精騎襲大寧,執寧王朱權及其妃妾世子,得其部朵顏三衞騎兵(相當於僱傭兵,均為蒙古騎兵,戰鬥力極強),兵力驟增。李景隆乘虛攻北平,但不能克(朱棣長子朱高熾鎮守,用冰凍住城牆,使李景隆無法破城)。燕王師自大寧返回後,於鄭灞大破李景隆軍。

朱允炆被迫罷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寺卿黃子澄職,以緩燕師。建文二年(1400年)四月,雙方又戰於白溝河,李景隆再次戰敗,燕師乘勝圍攻濟南。山東參政鐵鉉固守濟南,以逸待勞,燕師久攻不下,敗還。九月,朝廷升鐵鉉為山東布政使,改命盛庸代李景隆。

十二月,盛庸率師與燕軍會戰於東昌(今山東聊城),燕師大敗,主將張玉戰死。建文三年(1401年),建文帝恢復齊、黃官職。二月,燕師再度南下。

三月,在滹沱河打敗盛庸,再在藁城打敗吳傑等。朱允炆以放逐齊、黃為名,使他們外出募師勤王。當時,朱棣雖多勝,但損失頗重,而朝廷軍源頗廣,燕軍於河北、山東一帶所攻下的城邑,兵回後又為朝廷兵所據。

建文三年(1401年)底,有內臣自京師告密,朱棣得知南京空虛可圖,決計改變戰略。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朱棣率師南下。四月,連破何福、平安師,五月克泗州、揚州。建文帝遣慶成郡主至燕師,乞割地求和,燕王不許。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江防都督陳瑄以舟師降燕,燕師渡江,下鎮江,直逼南京。谷王朱橞與李景隆開金川門降,南京城陷,宮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終。

朱元璋的繼承人是誰

朱允炆。歷史上建文帝朱允炆在位沒多久,他的叔叔朱棣就發動了靖難之役,奪去了朱允炆的皇位,而建文帝朱允炆也是下落不明。

按理説朱元璋有那麼多的兒子,至於朱元璋為什麼要將皇位傳給皇長孫,而不是傳給自己的兒子,大概可以從下面這兩個方面去分析原因。

一是跟太子朱標死的早有關。朱元璋對他所立的太子可以説是十分的滿意。朱標是馬皇后之子,也是朱元璋的第一個兒子。朱標作為嫡長子,在兄弟中的威望也很高。

他待人寬厚,友睦兄弟,弟弟犯錯的時候,他會幫着説情,以一個兄長的姿態去照顧所有的弟弟。所以不光是朱元璋喜歡他,就算是其他的兄弟們,對朱標當這個太子也是心服口服。不過可惜的是,朱標三十多歲的時候就得了風寒病故了。

朱標之死,對於朱元璋來説也是個莫大的打擊。他後來選擇朱標的兒子朱允炆來繼承自己的皇位,這其中也有愛屋及烏的心理在作祟。另外,朱元璋之所以選擇朱允炆為繼承人,也是因為朱允炆身上繼承了他父親的優良品性。

他孝順善良,從小就是朱元璋看着長大的,朱元璋對他也是知根知底。朱允炆雖然不是朱標的長子,但是在朱元璋眼中,一直把他當嫡長孫看待。朱允炆可以説是一個再合適不過的守成之君了,將自己一手打下的大明江山,交到他的手上,朱元璋也很放心。

朱元璋把皇位傳給了誰?

惠帝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年號“建文”,在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發喪,追諡孝愍皇帝,廟號神宗,壬午以後諡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與顯皇帝廟號復,改上廟號惠宗,諡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諡號為恭閔惠皇帝,後世有人以其年號而稱建文帝。

建文帝朱允炆(1377—?),明太祖朱元璋的嫡次孫,明朝的第二個皇帝。

生母是呂妃,父親懿文太子朱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終年71歲。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改年號建文,稱建文帝。因削藩,導致叔父燕王發動“靖難之役”。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四年即告結束,國破人不知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