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台灣的領導者是誰

蔡英文。蔡英文,1978年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1984年獲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法學博士學位。

1984年~1991年任政治大學法律系及法律研究所副教授、教授。

2022年台灣的領導者是誰

1988年任“經濟部國貿局”顧問。1991年~1993年任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教授。1993年起任政治大學國貿系教授,兼“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委員、國際經貿組織專案小組顧問。1994年被聘為“行政院大陸事務委員會”諮詢委員。

1994年~1995年“陸委會”“港澳關係條例起草研究小組”計劃主持人。1995年2月~1998年任“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委員。後歷任“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委員、“大陸委員會”諮詢委員、“經濟部”關貿總協定入會諮詢顧問、APEC貿易及投資委員會服務業小組主席。

1996年曾婉拒擔任海峽交流基金會副祕書長,後出任“國安會”諮詢委員。1998年10月隨辜振甫率領的“海峽交流基金會代表團”赴大陸參訪,同年參加台灣當局“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小組”,參與李登輝“兩國論”的起草。1999年3月獲聘“國家統一委員會”研究委員。

2000年5月至2004年5月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2004年9月接受民進黨提名為不分區“立委”兩岸、財經代表候選人,並加入民進黨,與新潮流系關係密切。12月當選第六屆民進黨不分區“立委”。

2006年1月25日~2007年5月21日擔任台灣“行政院副院長”。2008年起擔任民主進步黨主席。2011年4月底,蔡英文成為民進黨內下屆台灣領導人候選人。2012年1月14日,蔡英文在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落敗,請辭民進黨主席職務,但同意留任黨主席至2月底,3月1日離職。

台灣是中國的第一大島,位於祖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地處東經119°18'03"至124°34'30"、北緯20°45'25"至25°56'30"之間。台灣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羣島,相隔約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里;西隔台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里。台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繫的重要交通樞紐。 台灣海峽呈東北向西南走向,北通東海,南接南海,長約200海里,寬約70至221海里,平均寬度約108海里,是中國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國際海上交通要道。

東海和南海之間往返的船隻從這裏通過。從歐洲、非洲、南亞和大洋洲到中國東部沿海的船隻也從這裏通過。從大西洋、地中海、波斯灣和印度洋到日本海的船隻—般也經過這裏。 台灣省包括台灣本島及蘭嶼、綠島、釣魚島等21個附屬島嶼,澎湖列島64個島嶼,其中台灣本島面積為35873平方公里。

目前所稱的台灣地區還包括台灣當局控制的福建省的金門、馬祖等島嶼,總面積為36188平方公里。

2020年台灣省長是誰?

蔡英文。2020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投票11日下午4時結束。

當晚出爐的計票結果顯示,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賴清德當選台灣地區正、副領導人,得票817萬餘張,得票率為57.1%。

另兩組候選人中,中國國民黨候選人韓國瑜、張善政得票552萬餘張,得票率為38.6%;親民黨候選人宋楚瑜、餘湘得票60萬餘張,得票率為4.3%。擴展資料20世紀90年代,蔡英文在李登輝執政時期曾參與所謂“特殊兩國論”的起草 ,2000年民主進步黨“執政”後出任台灣當局大陸事務主管部門主任委員。蔡英文原為無黨籍人士,後於2004年加入民主進步黨,同年當選成為“全台灣”不分區“立法委員”。2006年受任台行政部門副負責人。

經李遠哲勸説舉薦,蔡英文競選民進黨黨首。2008年5月20日起擔任民主進步黨主席,成為台灣主要政黨中第一位女性黨主席。2008年11月5日到6日,在大陸海協會會長陳雲林首次訪台時,蔡英文策劃了幾起暴力衝突事件。

在暴力發生後,蔡英文卻將所有暴力輕描淡寫為“零星事件”,並立即將責任推卸到所謂的“黑道分子”身上。這件事讓蔡英文在島內獲“暴力小英”稱號,並初步鞏固了蔡英文在民進黨內的地位。

台灣是誰統治的後來呢

台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當時三國吳王孫權派1萬官兵到達“夷洲”(台灣),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誌》留下了世界上對台灣最早的記述。

隋唐時期(公元589—618年)稱台灣為“流求”。

隋王朝曾三次出師台灣。據史籍記載,610年(隋大業六年)漢族人民開始移居澎湖地區。到宋元時期(公元960—1368年),漢族人民在澎湖地區已有相當數量。漢人開拓澎湖以後,開始向台灣發展,帶去了當時先進的生產技術,公元12世紀中葉,宋朝將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並派兵戌守。

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灣。元、明兩朝政府在澎湖設巡檢司,負責巡邏、查緝罪犯,併兼辦鹽課。明朝後期開拓的規模越來越大。

在戰亂和災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當局和鄭芝龍集團曾經有組織地移民台灣。 16世紀,西班牙、荷蘭等西方殖民勢力迅速發展,開始把觸角伸向東方。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乘明末農民起義和東北滿族勢力日益強大,明政府處境艱難之時,侵入台灣。

不久,西班牙人侵佔了台灣北部和東部的一些地區,後於1642年被荷蘭人趕走,台灣淪為荷蘭的殖民地。荷蘭殖民者實行強制統治,把土地據為已有,強迫人民繳納各種租税,掠奪台灣的米、糖,把其收購到的中國生絲、糖和瓷器經台灣轉口運往各國,牟取高額利潤。荷蘭殖民者的統治,激起了台灣人民的反抗。

1652年9月,農民領袖郭懷一領導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武裝起義。這次武裝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但它表明荷蘭的殖民統治已經出現危機。 1644年,清軍入關,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權。1661年4月,鄭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討大將軍的名義,率2.5萬將士及數百艘戰艦,由金門進軍台灣。

鄭成功在進軍台灣時,向荷蘭殖民者表示,台灣“一向屬於中國”,台灣和澎湖這兩個“島嶼的居民都是中國人,他們自古以來佔有和耕種這一土地”,荷蘭“自應把它歸還原主。”經過激烈戰鬥和圍困,1662年2月,鄭成功迫使荷蘭總督揆一簽字投降。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了中國領土台灣,成為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廣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設置分巡台廈兵備道及台灣府,隸屬於福建省。

至1811年,台灣人口已達190萬,其中多數是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移民大量開墾荒地,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興的農業區域,並向大陸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陸輸入的日用消費品和建築材料等,使台灣的經濟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這個時期,台灣與福建、廣東的來往十分密切,中華文化更加全面地傳入台灣。 由於西方列強向中國邊疆侵逼,中國出現了邊疆危機。

1884—1885年中法戰爭期間,法軍進攻台灣,遭劉銘傳率軍重創,到1885年6月《中法新約》簽定,法軍被迫撤出台灣。 中法戰爭以後,清政府為了加強海防,於1885年將台灣劃為單一行省,台灣成為中國第20個行省。首任台灣省巡撫劉銘傳積極推行自強新政,清理田賦,增加財政收入,購買輪船,架設電報線,設立郵電總局,建造鐵路;購買軍艦,增設炮台,設立機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務局,安裝新式採煤機器;設立興市公司,建街造路;創立西學堂、電報學堂,培養建設人才。

劉銘傳把眾多新式事業集中於一省,使台灣成為當時中國的先進省份之一。 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翌年清政府戰敗,於4月17日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消息傳出後,舉國同憤,反對割台;台灣全省“哭聲震天”,鳴鑼罷市。

協理台灣軍務的清軍將領劉永福等率軍民反抗日本的侵佔,堅持了5個多月的戰鬥,歷經大小百餘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終遭失敗。從此,台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達50年之久。 台灣人民從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統治,在日據初期,以農民為主體的抗日武裝進行了長達20年的鬥爭。後來,文化協會、民眾黨、共產黨等還組織領導了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民族抵抗運動。

1937年7月日本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戰爭。在抗日戰爭時期,不少台灣同胞回到祖國參加抗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台灣的光復作出了貢獻。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2月9日,中國政府發出《中國對日宣戰佈告》,明確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間關係者,一律廢止。

”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8年英勇的抗日戰爭,終於收復了台灣。台灣同胞歡天喜地,慶祝迴歸祖國。10月25日,同盟國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儀式於台北舉行,受降主官代表中國政府宣告:自即日起,台灣及澎湖列島已正式重入中國版圖,所有一切土地、人民、政事皆已置於中國主權之下。

至此,台灣、澎湖重歸中國主權管轄之下。國共內戰後,國民黨到台灣到2000年一直處於統治地位,2000——2008年民進黨統治,2008年後國民黨重新上台執政。

台灣現在的最高長官是誰,他應該是什麼頭銜?

中華民國實行半首長制,或雙首長制,即總統和副總統共同執政,但由於實行五權分立,(即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監察院,考試院,其中行政院首長為副總統)副總統的權利收到限制,所以總統的權力較三權分立的政府中的總統權力更大。現任者為馬英九,副總統為吳敦義。

由於中華民國實現黨政分離,所以黨沒有政權,是民間團體,而軍隊也不是黨的軍隊,是國家的軍隊,是代表人民的代表的軍隊,由於中華民國代表為直接選舉,所以也就是人民的軍隊。

所以不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黨的書記,或者軍委主席為權力最大。

誰有台灣迴歸的資料?掛掛呀

遠古時代,台灣與大陸相連,後來因地殼運動,相連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峽,出現台灣島。 台灣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從中國大陸直接或間接移居而來的。

1971年和1974年,兩次在台南縣左鎮鄉發現了迄今為止台灣最早的人類化石,被命名為“左鎮人”。

考古學家認為,“左鎮人”是在3萬年前從大陸到台灣的,與福建考古發現的“清流人”、“東山人”同屬中國舊石器時代南部地區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繼承了中國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台灣早期住民中,還有少部屬於尼格利陀人種的矮黑人和屬於琉球人種的琅嶠人。上述台灣早期住民是現今台灣少數民族的祖先。 台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

當時三國吳王孫權派1萬官兵到達“夷洲”(台灣),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誌》留下了世界上對台灣最早的記述。隋唐時期(公元589—618年)稱台灣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師台灣。

據史籍記載,610年(隋大業六年)漢族人民開始移居澎湖地區。到宋元時期(公元960—1368年),漢族人民在澎湖地區已有相當數量。漢人開拓澎湖以後,開始向台灣發展,帶去了當時先進的生產技術,公元12世紀中葉,宋朝將澎湖劃歸福建泉州晉江縣管轄,並派兵戌守。

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灣。元、明兩朝政府在澎湖設巡檢司,負責巡邏、查緝罪犯,併兼辦鹽課。明朝後期開拓的規模越來越大。

在戰亂和災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當局和鄭芝龍集團曾經有組織地移民台灣。 16世紀,西班牙、荷蘭等西方殖民勢力迅速發展,開始把觸角伸向東方。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乘明末農民起義和東北滿族勢力日益強大,明政府處境艱難之時,侵入台灣。不久,西班牙人侵佔了台灣北部和東部的一些地區,後於1642年被荷蘭人趕走,台灣淪為荷蘭的殖民地。

荷蘭殖民者實行強制統治,把土地據為已有,強迫人民繳納各種租税,掠奪台灣的米、糖,把其收購到的中國生絲、糖和瓷器經台灣轉口運往各國,牟取高額利潤。荷蘭殖民者的統治,激起了台灣人民的反抗。1652年9月,農民領袖郭懷一領導了一次較大規模的武裝起義。這次武裝起義雖然被鎮壓下去,但它表明荷蘭的殖民統治已經出現危機。

1644年,清軍入關,在北京建立清朝政權。1661年4月,鄭成功以南明王朝招討大將軍的名義,率2.5萬將士及數百艘戰艦,由金門進軍台灣。鄭成功在進軍台灣時,向荷蘭殖民者表示,台灣“一向屬於中國”,台灣和澎湖這兩個“島嶼的居民都是中國人,他們自古以來佔有和耕種這一土地”,荷蘭“自應把它歸還原主。”經過激烈戰鬥和圍困,1662年2月,鄭成功迫使荷蘭總督揆一簽字投降。

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了中國領土台灣,成為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受到廣大人民的敬仰。 1684年,清政府設置分巡台廈兵備道及台灣府,隸屬於福建省。至1811年,台灣人口已達190萬,其中多數是來自福建、廣東的移民。

移民大量開墾荒地,使台灣成為一個新興的農業區域,並向大陸提供大量稻米和蔗糖,由大陸輸入的日用消費品和建築材料等,使台灣的經濟得到相當程度的發展。這個時期,台灣與福建、廣東的來往十分密切,中華文化更加全面地傳入台灣。 由於西方列強向中國邊疆侵逼,中國出現了邊疆危機。

1884—1885年中法戰爭期間,法軍進攻台灣,遭劉銘傳率軍重創,到1885年6月《中法新約》簽定,法軍被迫撤出台灣。 中法戰爭以後,清政府為了加強海防,於1885年將台灣劃為單一行省,台灣成為中國第20個行省。首任台灣省巡撫劉銘傳積極推行自強新政,清理田賦,增加財政收入,購買輪船,架設電報線,設立郵電總局,建造鐵路;購買軍艦,增設炮台,設立機器局自造武器;成立煤務局,安裝新式採煤機器;設立興市公司,建街造路;創立西學堂、電報學堂,培養建設人才。劉銘傳把眾多新式事業集中於一省,使台灣成為當時中國的先進省份之一。

1894年日本發動甲午戰爭,翌年清政府戰敗,於4月17日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把台灣割讓給日本。消息傳出後,舉國同憤,反對割台;台灣全省“哭聲震天”,鳴鑼罷市。協理台灣軍務的清軍將領劉永福等率軍民反抗日本的侵佔,堅持了5個多月的戰鬥,歷經大小百餘仗,使日本侵略者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終遭失敗。

從此,台灣淪為日本的殖民地達50年之久。 台灣人民從未屈服日本的殖民統治,在日據初期,以農民為主體的抗日武裝進行了長達20年的鬥爭。後來,文化協會、民眾黨、共產黨等還組織領導了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民族抵抗運動。 1937年7月日本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戰爭。

在抗日戰爭時期,不少台灣同胞回到祖國參加抗戰,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台灣的光復作出了貢獻。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2月9日,中國政府發出《中國對日宣戰佈告》,明確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條約、協定、合同,有涉及中日之間關係者,一律廢止。” 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8月15日宣佈無條件投降。

中國人民經過8年英勇的抗日戰爭,終於收復了台灣。台灣同胞歡天喜地,慶祝迴歸祖國。10月25日,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