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是誰

伏羲,神農,黃帝。

三皇,一説為歷史時期,即“三皇時代”(公元前?年-公元前3077年),又意為人物合稱,原始意義上的三皇是指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

後期增補的後三皇在不同文學著作中分別有不同的説法:如燧人、伏羲、神農,出自《尚書大傳》;伏羲、祝融、神農,出自《風俗通義》;伏羲、神農、黃帝,出自《三字經》;有巢氏、燧人氏、知生氏,出自《莊子》、《綱鑑易知錄》。

三皇起源於中國上古傳説,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之名號,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河圖括地象》:“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澹泊自然,與(北)極同道”。天地初開便有天皇,且與北極同道,其身份極崇高。三皇之號,最早見於《周禮·春官·外史》,《史記·秦始皇本紀》秦博士所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泰皇”即指“人皇”,其實是説“天皇、地皇皆神祇人物及傳説,惟“人皇”是統治現實社會的真實統治者,所以王綰、馮劫、李斯皆曰泰皇最貴。”

因為《史記》是記述的中華典史,蓋三皇是口傳歷史,司馬遷沒有載入,故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未採用從三皇起,而從五帝本紀起,三皇五帝不過是後世一些人為歌功頌德把他們神話。三皇,亦稱醫王,又稱醫神。《史記·秦始皇本紀》:“臣等謹與博士議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貴。’”《史記·三皇本紀》引《河圖》、《三五曆紀》:“天皇、地皇、人皇。”《太平御覽》引《春秋緯》:“天皇、地皇、人皇。”

三皇是誰

天皇,史稱“燧人氏”,姓:姬,名:燧,尊稱“燧皇”。河南商丘人,一説:河南焦作人。

他的最大功績,是“鑽燧取火”、教人煮熟食物吃,延長了人的壽命。“延年益壽”這一成語,出於此人。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國考古界在河北徐水南莊頭遺址發現了燧人氏晚期遺址,發掘出兩種陶片,一種為夾沙深灰陶,一種為夾沙紅褐陶。經科學考證,這是中國北方地區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距今10500至9700年左右。南莊頭遺址向世人公佈,早在一萬年前,華夏先祖已經能生產製作陶器,這是中華人種從原始時代向文明時代過渡的重要物證。

伏羲生於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隴城),古史小説中,説他當過部落首領,立都:鳳城,年號:羅奉。

女媧是伏羲氏族鳳姓部落一位大酋長的女兒,於壬寅年(公元前7759年)出生在鳳州。她十六歲時,伏羲(史載女媧伏羲氏大酋長)以一雙精緻的狐皮為聘禮向她求婚,二人結成了夫妻。此後他們便住在了鳳州,先後生下了四個兒子,長曰羲仲,次曰羲叔,三曰和仲,四曰和叔。

羅奉元年(前7724年),伏羲在榆中稱帝,女媧仍留守鳳州。

地皇,即:炎帝,號:神農,史稱“神農氏”或“炎帝神農氏”,姓:姬,名:年,朱元璋認為炎帝命硬,又增加一個行輩“石”,故而,他的名字被明太祖朱元璋改為了“姬石年”。這説明,自遠古時代一直到周武王分封諸侯、重劃姓氏,統治天下的、除了幾個女子[“巨靈(巨姓)“、“華胥(華姓)”、女媧(女姓)]之外,都姓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