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臨安邸是誰寫的

林升。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徽宗、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佔。

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

題臨安邸是誰寫的

南宋小朝廷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題臨安邸》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它傾吐了鬱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對國家民族命運的深切憂慮。他的作品《題臨安邸》被納入部編版五年級上學期的課文中。林升,字雲友,號平山居士,南宋詩人,生平事蹟亦不詳。

温州橫陽親仁鄉蓀湖裏林坳(今屬蒼南縣繁枝林坳)人,(《水心集》卷一二有《與平陽林升卿謀葬父序》)。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長詩文的詩人。事見《東甌詩存》卷四。

《西湖遊覽志餘》錄其詩一首。據民國《平陽縣誌》、清代《西湖志》等地方文獻載,林升大約生活在南宋紹興至淳熙之間,善詩文。查平陽、蒼南兩縣的林氏譜牒,據平陽八丈《林氏宗譜》(今蒼南縣靈溪鎮百丈村,譜系清乾隆辛亥年(1791編修)載:“林升,字雲友、夢屏,藏西程山,娶渡龍(今蒼南靈溪鎮)楊氏,生雄、熙。

”林升系靈溪廈林遷始祖林時鳴四世孫。兩宋紹興前後儒士,譜中未註明其有無獲取功名。而其子林雄,譜載為“宋紹興廿七年(1157)武進士授承議大夫。

娶錢倉時氏,生一子方大,娶遊岐張氏,合葬小亭(今靈溪浦亭)”;林升孫即林方大,字正榮,宋景定三年(1262)武進士。再以林升為中心上溯:父仲美;祖清;曾祖時鳴;高祖岐;曾高祖萼九;曾高祖萼九兄芸八。芸八和萼九均系由福建長溪(今霞浦)赤岸遷至橫陽親仁鄉蓀湖裏(今蒼南繁枝林坳)的林嵩的嫡孫。林嵩是橫陽林氏(包括今平陽、蒼南和泰順林姓)的始遷祖,唐末大順元年(890),由閩遷浙之橫陽蓀湖,唐元符進士,金州刺史,禮部尚書,今平陽、蒼南、泰順三縣直系嫡傳約十萬之眾。

至此,可以得出結論:《題臨安邸》的作者林升是林護的七世孫,原平陽縣蓀湖裏(今屬蒼南)人。四世祖林時鳴遷居奄江,為廈林始祖。廈林今稱“下林”,在蒼南靈溪鎮境內。

《題臨安邸》的作者是誰

《題臨安邸》的作者是(林升)原詩:題臨安邸宋 林升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題臨安邸》是宋代詩人林升創作的一首七絕。

此詩第一句點出臨安城青山重重疊疊、樓台鱗次櫛比的特徵,第二句用反問語氣點出西湖邊輕歌曼舞無休無止。

後兩句以諷刺的語言寫出當政者縱情聲色,並通過“杭州”與“汴州”的對照,不漏聲色地揭露了“遊人們”的腐朽本質,也由此表現出作者對當政者不思收復失地的憤激以及對國家命運的擔憂。全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題臨安邸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簡介

《題臨安邸》是宋代詩人林升創作的一首七絕。本文整理了寫作背景,歡迎閲讀。

寫作背景 北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

當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樂。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作者寫在南宋皇都臨安的一家旅舍牆壁上,是一首古代的“牆頭詩”,疑原無題,此題為後人所加。 《題臨安邸》原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題臨安邸》翻譯 西湖四周青山綿延樓閣望不見頭,湖面遊船上的歌舞幾時才能停休? 温暖馥郁的香風把人吹得醉醺醺的,簡直是把杭州當成了那汴州。 《題臨安邸》賞析 詩的頭兩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抓住臨安城的特徵: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台和無休止的輕歌曼舞,寫出當年虛假的繁榮太平景象。

表達了當時詩人對統治者苟且偷生,整日陶醉於歌舞昇平、醉生夢死生活的不滿與譴責。詩人觸景傷情,不禁長歎:“西湖歌舞幾時休?”西子湖畔這些消磨人們抗金斗志的淫靡歌舞,什麼時候才能罷休? 用“幾時休”三個字,責問統治者:驕奢淫逸的生活何時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復國的事業幾時能着手?又何時能開始? 後兩句“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是詩人進一步抒發自己的感概。“暖風”一語雙關,既指自然界的春風,又指社會上淫靡之風。

正是這股“暖風”把人們的頭腦吹得如醉如迷,像喝醉了酒似的。“遊人”既能理解為一般遊客,也是特指那些忘了國難,苟且偷安,尋歡作樂的南宋統治階級。詩中“薰”“醉”兩字用得精妙無比,把那些縱情聲色、禍國殃民的達官顯貴的精神狀態刻畫得惟妙惟肖,躍然紙上。

結尾“直把杭州作汴州”,是直斥南宋統治者忘了國恨家仇,把臨時苟安的杭州簡直當作了故都汴州。辛辣的諷刺中藴含着極大的憤怒和無窮的隱憂。 這首詩構思巧妙,措詞精當:冷言冷語的諷刺,偏從熱鬧的場面寫起;憤慨已極,卻不作謾罵之語。確實是諷喻詩中的傑作。

這首詩針對南宋黑暗的現實而作,它傾吐了鬱結在廣大人民心頭的義憤,也表達了詩人擔憂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思想感情。

題臨安邸的詩人是誰

題臨安邸的詩人是誰?《題臨安邸》是宋代詩人林升創作的一首七絕。如下是題臨安邸的詩人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題臨安邸的詩人是誰 林升,字夢屏,温州平陽人,約生活於宋孝宗年間(1163—1189),生平不詳。

《西湖遊覽志餘》錄其詩一首。據《西湖遊覽志餘》卷二説:“紹興、淳熙間,頗稱康裕。君相縱逸,耽樂湖山,無復新亭之淚。士人林升者,題一絕於旅邸云云。

”清乾隆五十五年編纂的.《東甌詩存》收有《題臨安邸》詩。關於該詩的作者林升均註明作者是“平陽人”。 相關內容: 題臨安邸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譯文 青山無盡樓閣連綿望不見頭,西湖上的歌舞幾時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風吹得貴人如醉,簡直是把杭州當成了那汴州。 創作背景 這首《題臨安邸》系南宋淳熙時士人林升所作,此為寫在南宋皇都臨安的一家旅舍牆壁上,是一首古代的“牆頭詩”,疑原無題,此題為後人所加。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虜了宋徽宗、宋欽宗兩個皇帝,中原國土全被金人侵佔。

趙構逃到江南,在臨安即位,史稱南宋。南宋小朝廷並沒有接受北宋亡國的慘痛教訓而發憤圖強,當政者不思收復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對外屈膝投降,對內殘酷迫害岳飛等愛國人士;政治上腐敗無能,達官顯貴一味縱情聲色,尋歡作樂。南宋紹興二年(1132),宋高宗趙構第二次回到杭州,這水光山色冠絕東南的“人間天堂”被他看中了,有終焉之志,於是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士子商人,在以屈辱換得苟安之下,大修樓堂館所,建明堂,修太廟,宮殿樓觀一時興起,達官顯宦、富商大賈也相繼經營宅第,壯大這“帝王之居”,並大肆歌舞享樂,沉淪於奢侈糜爛的腐朽生活中,致西湖有“銷金鍋”之號。

幾十年中,把臨時苟安的杭州當作北宋的汴州(今河南開封),成了這班寄生蟲們的安樂窩。這首詩就是針對這種黑暗現實而作的。

題臨安邸的作者是誰?生平?

《題臨安邸》是南宋詩人林升創作的一首政治諷刺詩 林升(1106-1170年),宋福建晉江馬坪村人,為林知八世孫,字豈塵,號肇殷。林升的科場之路很曲折,屢試不第,直到宋高宗紹興三十年(1160年),已超過了知天命的年齡,才登進士,他受命為興化縣令,仕途也就此止步。

留在杭州有他豪於酒,曾於杭州西湖酒大肆飲酒鬥餘,復題詩壁間一首七絕。

詩: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人皆驚異以為神,他筆鋒直刺當時偷安一隅的趙家小王朝,道出了鬱結在人民心頭的悲憤;同時,警告趙家君臣:不要再驕奢淫逸、醉生夢死了,汴京淪陷之前,也是這樣啊!這首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就是《題臨安邸》。作者是誰?有作“林外”,也有作“林升”的,因國留在粉牆上的字跡是行草,“升”與“外”形體酷似,歷來莫衷一是。《西湖遊覽志》載此詩作“林外”,以此為線索,現經考證為“林外”。《宋開基馬平(坪)林氏譜諜》稱林外“詞翰瀟灑,談吐不羈”,年青時曾遊學蘇、杭一帶,因屢試不第,又耳聞目睹趙家王朝昏聵腐敗,憤世嫉俗,常穿戴道士衣冠,放蕩形骸,到處題詩作詞,以宣泄胸中鬱積。

除《題臨安邸》一詩外,有一次,他來到蘇州城東的垂虹橋下,見此橋氣勢雄偉,有橋洞七十二,如長虹卧波,觸景生情,文思驟湧,信筆在一橋洞飛架上題下一首詞,調寄《洞仙歌》:飛架壓水,虹影澄清曉。桔裏漁村半煙草。歎今來古往,物換人非,天地裏、惟有江山不老。

雨巾風帽,四海誰知我,一劍橫空幾番過?按玉龍、嘶未斷,月冷波寒;歸去也,林壑洞門無鎖。認雲屏煙嶂是吾廬,任滿地蒼苔,年年不掃。後來,有人把這首詞抄呈宋高宗,並附傳説為仙人呂洞賓下凡所作。

趙構諳熟詩詞格律、音韻,讀罷沉吟片刻,便笑着説:“哪是什麼神仙?這分明是福建秀才所寫!”左右大臣莫名其妙,請教所以然。趙構説:“這首詞所叶韻腳多有閩南方言。”細品之,此詞下半闕中“帽”、“過”,“鎖”、“掃”只有用閩南話來吟,才是叶韻的。

很久以後,人們才知道:林外是乘大篷船穿橋洞,自己站到船艙頂,仰面朝天,把詞題寫在飛樑上的。寫畢船去,水天無痕。真是獨出心裁,巧奪天工,難怪當時世人驚為神仙所書。另有一次,林外獨遊西湖,也穿着道士服,擇僻靜酒店飲酒。

他叫酒保從他背上的虎皮荷包中隨意取錢,按錢數買酒;飲完再飲,一直飲到傍晚,“凡飲數鬥不醉”,有人探看他荷包中的銀錢,並無減少。大家都感到驚異,以為碰到“神仙”了。等到快離開時,林外又借來筆墨,在酒店壁間,題下一詩:藥爐丹灶舊生涯,白雲深處是吾家;江城戀酒不歸去,老卻碧桃無限花。次日,滿城傳説西湖某酒店有“神仙”前來飲酒,等等。

又有一次,當他看到西湖附近的雲蓋峯,半隱半現在晨霧中時,觸動情懷,立即題下一詩:一峯特立出塵寰,自古相傳雲蓋山;不是雲來蓋山頂,只緣峯峭入雲間!把自己不苟合隨俗的高潔性格暴露無遺。林外有二子,長林乾,次林坤。林乾遷居陳江(陳埭),成為晉江陳埭林氏開墓祖。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林外卒,與其二世祖林知同葬靈源山。

題臨安邸這首詩是什麼?

意思:青山無bai盡樓閣連綿望不見頭,西du湖上的歌舞幾時zhi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風吹得dao貴人如醉,簡直是把杭州當成了那汴州。出自宋代林升: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這是一首寫在臨安城一家旅店牆壁上,不但通過描寫樂景來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審美境界中,藴含着深沉的意藴。

同時,詩人以諷刺的語言中,不漏聲色地揭露了“遊人們”的反動本質,也由此表現出詩人的憤激之情。擴展資料:創作背景:這首《題臨安邸》系南宋淳熙時士人林升所作,此為寫在南宋皇都臨安的一家旅舍牆壁上,是一首古代的“牆頭詩”,疑原無題,此題為後人所加。賞析: 詩的頭句“山外青山樓外樓” ,詩人抓住臨安城的特徵——重重疊疊的青山,鱗次櫛比的樓台。這樣首先描寫了祖國大好山河,起伏連綿的青山,樓閣接着一個,這是多麼美好的自然。

《題臨安邸》作者是誰?

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千家詩》裏這首膾炙人口的七絕《題臨安邸》,不同的版本,或説作者淳熙間士人林升,或説莆田林洪字夢屏,或説晉江林外字豈塵,大多雲據明代田汝成《西湖遊覽志》。

其實,《西湖遊覽志》並無此詩,而是在其續作《西湖遊覽志餘》裏才有如下記述:紹興、淳熙之間,頗稱康裕,君相縱逸,無復新亭之淚。

士人林升者,題一絕於旅邸雲: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薰得遊人醉,便把杭州作汴州。即興題壁,很難是工整楷書,大都“龍蛇飛動”。“升”、“洪”。“外”三字草書形體相近,加之抄傳訛錯,以致此詩不僅作者多説,而且短短28字中便有數字異文。

《題臨安邸》作者究竟是誰,千百年來一直是個疑案。士人林升己不可考。南宋莆田林洪,字用宏,據《興化府志。

藝文》和《莆田縣誌。選舉》記載,林洪為紹定二年明經進士。紹定距淳熙50年左右,他是南宋後期人,不可能是紹興、淳熙年間作此詩;況且,他的字不是“夢屏”(也查不到另有字夢屏者),亦無詩詞記載。

可考者唯林外。林外於紹興三十年(1160年)前為臨安太學生,時間和地點都符合《西湖遊覽志餘》的記述。據張思巖《詞林記事》和唐圭璋《全宋詞》記載,林外這位在南宋初期名噪京師、聲達宮廷的詩人,曾在吳江垂虹亭橋下,仰題了一闕《洞仙歌》:飛樑欹水,虹影澄清嘵,桔裏漁村半煙草。

歎來今往古,物換人非,天地裏,唯有江山不老。雨中風帽,四海誰知我,一劍橫空幾番過?按玉龍嘶未斷,月冷波寒。歸去也,林屋洞門無鎖,認雲屏煙障是吾廬,任滿地蒼苔,年年不掃。同代人葉紹翁《四朝聞見錄》説這首詞是林外“以巨舟,仰而書於橋樑”,天水渺然,旁無外路,令世人益神之。

關於這位“閩士林外”,稍晚的周密在《齊東野語》説他:“字豈塵,泉南人。詞翰瀟爽,詼譎不羈,飲酒無算。在上庫,暇日獨遊西湖,幽靜處得小旗亭飲焉。外美風姿,角巾羽氅,飄飄然神仙中人也。

”又説他在西湖旗亭題壁間曰:“藥爐丹灶舊生涯,白雲深處是吾家;江城戀酒不歸去,老卻碧桃無限花。”南劍黯淡灘湍險常覆舟,行人多畏避之。林外戲題灘傍驛壁曰:“千古傳名黯淡灘,十船過此九船翻;唯有泉南林上舍,我自岸上走,你怎奈何我?”雖一時戲語,亦頗有味。“泉南”是今泉州的隋唐舊稱。

據《泉州府志。隱逸傳》記載,林外是北宋高士林知的後代。林知是具有儒道思想的人物,曾隱居晉江靈源山,死後“即葬此山”。

北宋後期劉濤《吊處士林知墓》雲:處士墳三尺,吳山鬆萬株。空餘著書業,不見煉丹爐。道古言難合,年高勢最孤。

盛朝禮樂備,無處用真儒。由此可見林知既是隱遁修煉的道家,又是禮樂道古的儒生。他出身官宦世家,兒子林傳也曾知長樂縣,自己卻築“望江書室”於靈源山巔,如當時惠安主簿林迥所感歎的“萬卷詩書一布衣”,其主要原因是與當政者“言難合”。他曾經一度想人世兼濟,先是修治“煙浦埭”,熙寧間“嘗詣闕,上書論時政”。

而林外,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官場進取和山林隱遁的矛盾,“藥爐丹灶舊生涯”的懷戀,瀟爽不羈的浪漫氣派,都是有家學淵源的。林外的宦跡極少記載。據《莆田縣誌》和晉江《馬平林氏族譜》可知他於乾道四年“新知”興化縣,且任期很短。

林外的著作《懶窩類稿》久已不傳,他的詩詞也基本佚失,除上引的兩三首外,《閩中名勝詩》還保留了一首七絕《雲蓋峯》:一峯特立出塵寰,自古相傳雲蓋山。不是雲來蓋山頂,卻緣峯峭立雲間。對温陵(泉州古稱)文學史研究有年的泉州師專中文科湯興中副教授在《泉南詩人林外考略》(《福建論壇》文史哲版1985年第1 期)一文中,以諸多證據把《題臨安邸》與泉南詩人林外聯繫起來考察,認為旅邸題詢,符合林外垂虹題橋,旗亭、灘驛題壁的習慣;詩中對南宋羣相偏安縱逸的不滿,在《洞仙歌》裏亦有流露:“歎來今往古,物換人非,天地裏,唯有江山不老”,“一劍橫空幾番過?按玉龍嘶未斷”,思緒相符;詩寓深意於灑脱,隱諷嘲於賞悦,“詞翰瀟爽,詼譎不羈”,風格接近。因此,這首詩的作者,較之其他,極可能是上舍生林外。

湯興中的研究,對於解開這一千年懸案,無疑是非常有益和值得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