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稱帝后誰是丞相

孫權稱帝后被任命為丞相。顧雍(168—243),字元歎,吳郡吳縣人。

三國孫吳丞相、政治家。

孫權稱帝后誰是丞相

顧氏是江南名門望族。顧雍從小聰明機靈,少年時曾從因避怨而隱居於吳的東漢文學家、書法家蔡邕(原名雍,字伯喈)學琴與書法。蔡邕對顧雍的才華十分賞識,認為將來必定有所成,於是將自己的名字相贈。顧雍像 弱冠之年,顧雍即由州郡官吏表舉推薦,擔任合肥長。

後歷任婁縣、曲阿、上虞地方官,所到之處都有政績。建安五年(200),孫權兼任會稽太守,以顧雍為郡丞,代理太守處理一切事務。後累遷大理奉常,兼領尚書令,封為陽遂鄉侯。

黃武四年(225),改為太常,進封醴陵侯,替代孫邵(182—245)當上了丞相、平尚書事,直至逝世。當上宰相後,顧雍時常訪察民間疾苦,提出了不少適當而有效的辦法,功績不小,但他從不居功自傲,不仗勢凌人。他與孫權相處注意君臣禮節,對國家忠心耿耿,一切以國家利益為重;對同事和部下,則態度和藹,十分謙虛。

他辦事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和主意,考慮問題周到全面,處理問題穩妥,很講究方式方法。在他的精心輔助下,吳國在不長的時間內出現了全面興盛和繁榮,人稱他為“東吳名相”。陸遜出身吳郡陸氏,為江東士族,江東四大姓(吳郡顧氏、吳郡陸氏、吳郡朱氏、吳郡張氏)之一。

對於陸遜來説,祖父陸紆,在東漢末年官至城門校尉。父親陸駿,曾擔任九江(今安徽壽春東)都尉。陸遜出生在華亭,少年喪父,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在廬江郡的治所舒縣讀書。當時的吳縣人士中,陸績和顧邵以博覽書傳最為知名,陸遜、張敦、卜靜、吾粲次之。

東漢建安五年(200年),孫策因為遭到許貢三門客的刺殺而去世,孫權執掌江東,招納俊秀,聘求名士。到了公元203年,陸遜開始輔佐孫權。因為陸遜征討山越,立下了不少戰功,孫權就將孫策的女兒許配給了陸遜。對此,在筆者看來,這也是因為孫權在位初期,確實需要拉攏吳郡陸氏等世家大族。

公元219年,鎮守荊州的關羽發動了襄樊之戰。在這場戰役中,關羽包圍了襄樊,曹仁難以抵擋,於是向曹操請求支援。對此,曹操派遣于禁、龐德等人去幫助曹仁。結果,關羽水淹七軍,俘獲于禁,斬殺龐德,順利消滅了曹操派出的兵馬。

不過,讓關羽沒有想到的是,孫權背叛了孫劉聯盟,派遣呂蒙偷襲荊州。值得注意的是,陸遜不僅參加了偷襲荊州的計劃,還在呂蒙患病期間,代替他的官職,並通過寫信誇讚關羽,促使後者放鬆警惕。而這,自然為東吳順利奪取荊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偷襲荊州的戰役中,陸遜率領大軍切斷了關羽的退路,從而在公元220年斬殺了關羽父子,奪取了荊州之地。公元221年,為了給關羽報仇,劉備發動了夷陵之戰。彼時,呂蒙已經病逝,陸遜承擔了抵擋劉備大軍的重任。

公元222年,陸遜擊敗了劉備,取得了夷陵之戰的勝利。對此,在筆者看來,夷陵之戰的勝利,自然鞏固了東吳對於荊州的佔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