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是誰寫的

沒有確切的作者。

《三十六計》沒有確切的作者,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

《三十六計》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後人多沿用,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羣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經西安陸軍學院朱寶慶教授等專家初步研究認為,《祕本兵法》中的“六六行·三十六計”,與“流行本”《三十六計》不是殘本與原本的問題,而是出自同一手筆、同一構思和同一文風;“張本”的寫作雖晚於“流行本”,但在“流行本”的基礎上改寫的可能性又不大。

1、從內容上看,“流行本”過於簡約,“像是一個寫作提綱”,而“張本”內容完整、語言生動,使“流行本”得到了重要補充。例如“以逸待勞”一節,“流行本”只有“困敵之勢,不以戰;損剛益柔”11個字;“張本”則為“困敵之勢,勢不以戰。

守險保勢,勢以待變。損上益下,其道上行,損益盈虛,與對偕行”。這一闡解,使“以逸待勞之計”的計理更為明確。

2、“張本”的體系結構更為合理、更趨成熟。

3、“張本”的引述中涉及到部分失傳兵書的大量資料,對研究古代兵書的源流當有參考價值,其學術成就不可低估。

三十六計是誰寫的

金蟬脱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渾水摸魚、打草驚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裏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樹上開花、暗渡陳倉、走為上、假痴不癲、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樑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屍還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道伐虢。

其中美人計是31計,苦肉計是25計,連環計是35計。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於南北朝,成書於明清。它是根據中國古代軍事思想和豐富的鬥爭經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羣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