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勇軍進行曲作詞和作曲分別是誰

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

田漢(1898年3月12日—1968年12月10日),乳名:和兒,學名:壽昌,筆名:田漢、陳瑜、伯鴻、漢兒倚聲、首甲、紹伯、漱人、陳哲生、明高、嘉陵、張坤等。男,漢族,湖南省長沙縣人。

田漢,劇作家、戲曲作家、電影編劇、小説家、詞作家、詩人、文藝批評家、文藝活動家,中國現代戲劇三大奠基人之一。

聶耳(1912年2月14日-1935年7月17日),原名聶守信,字子義(亦作紫藝),中國音樂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作曲者。他創作了數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影響中國音樂幾十年。他的音樂創作具有鮮明的時代感、嚴肅的思想性、高昂的民族精神和卓越的藝術創造性,為中國無產階級革命音樂的發展指出了方向,樹立了中國音樂創作的榜樣。

義勇軍進行曲作詞和作曲分別是誰

1949年春天,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開“保衞世界和平大會”。中國代表團應邀出席,得知大會規定:開幕式那天各國代表團進入會場時,都要奏、唱本國國歌,代表團有些為難,因為當時新中國還沒有成立,沒有代表新中國的國歌,於是,大家在一起研究,決定唱《義勇軍進行曲》來代替。但是,對歌曲裏“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這句歌詞有爭議。有人説“現在北平(當時北京叫北平)已經解放,新中國即將成立,怎麼能這樣唱呢?”最後,郭沫若決定把這句詞改成“中國民族到了大翻身的時候”。代表團回國之後,彙報了這一情況,引起有關方面對制定國歌問題的重視。

1949年6月,第一屆,政協籌備會正籌備新中國成立的一些事項,感到需要制定一首新中國國歌已迫在眉睫,他們把這個任務交給了由馬敍倫任組長,葉劍英、沈雁冰任副組長的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並設立“國歌初選委員會”,委員會由田漢、沈雁冰、錢三強、歐陽予倩、郭沫若和徐悲鴻等人組成,另聘馬思聰、呂驥、賀綠汀、姚錦新四名音樂家擔任顧問,7月15日-26日,政協籌備會第六小組在《人民日報》等國內外報紙上,連續刊登了“國旗、國徽、國歌徵集啟事”反響十分強烈,截至8月20日,僅國歌一項應徵稿就收到632件,歌詞歌譜6926首,但都不夠理想。

最早建議用《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的是畫家徐悲鴻。第六小組經過反覆討論,沒有最後確定。

根據徐悲鴻的提議,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通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在文化大革命的時代,田漢因被認為有政治問題,所以《東方紅》變成非官方國歌,也禁止演唱用田漢作詞的《義勇軍進行曲》。但在外交場合仍演奏《義勇軍進行曲》。

1978年3月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集體填詞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撤銷1978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歌詞,恢復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憲法。(第四章第一百三十六條第二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