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多有少年曆史

276年。明朝歷史,包括明朝(1368—1644年)以及南明(1644—1662年)和明鄭時期(1662—1683年)的歷史。

元末天下大亂,朱元璋趁勢崛起,1364年,建立西吳政權,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南京)稱帝,國號大明。

明朝多有少年曆史

同年攻克大都推翻元朝。後採取一系列措施發展經濟,開創洪武之治。明神宗中期,完成萬曆三大徵。然而因國本之爭,逐漸疏於朝政,同時東林黨爭也帶來政治混亂,史稱萬曆怠政。

明熹宗時,魏忠賢禍亂朝綱,到明思宗即位後由於政策失誤和天災不斷,明朝最終亡於農民軍建立的大順。1661年,清兵三路攻入雲南,永曆帝流亡緬甸首都曼德勒,被緬甸王莽達收留。後吳三桂攻入緬甸,莽達之弟莽白乘機發動政變,殺死其兄後繼8月12日,莽白髮動咒水之難,殺盡永曆帝侍從近衞,永曆帝最後被吳三桂以弓弦絞死,南明亡。

第一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1368年-1398年),1368年稱帝改國號為大明,自稱高皇帝明太祖在南京即位,在位期間採取輕徭薄賦來恢復社會的生產力,恢復了漢人的政權地位。第二位皇帝,明惠帝朱允炆(1398年-1402年),是朱元璋的孫子,在這三年期間沒有什麼功績就被其叔父朱棣趕下位。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1402年-1424年),是朱元璋的第三個兒子,主要功績,我們熟知的鄭和下西洋、編撰永樂大典、征戰漠北、平定邊疆。

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熾(1424年-1425年),是朱棣的長子也可以説是明國太子,在位期間政治清明、治理社會矛盾,但其命運悽慘只做了一年的皇帝就病死了。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1425-1435),是朱棣的孫子曾陪同朱棣一起征戰邊疆、成就了明朝的輝煌時期仁宣之治。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1436-1449,1457-1464),在位期間發生土木之變被俘,1457年被放回後繼續即位皇帝。

後面還有六位皇帝沒有什麼太高的成就,主要是明朝的前幾位皇帝大家聽過他們的事蹟,也都有自己的事蹟,後面的皇帝都比較昏庸。明朝這些皇帝在位時間一共是276年,也是明朝的全部歷史。

明朝一共有多少年?

明朝有276年的歷史,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漢族王朝。明朝(1368年―1644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的。

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

傳十六帝,共計276年。該朝代始於朱元璋,亡於朱由檢。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倒數第二個王朝,其建立了內閣制度、特務機構、六科機構、五寺機構、法律制度等,該朝代重整了唐朝崩塌之後的東亞秩序,重臨東亞霸主之位。明朝歷史:元末民不聊生,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

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 ,因皇室姓朱,又稱朱明,定都於應天府。1420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以應天府為陪都。

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明朝覆滅。

明朝是繼漢唐之後的黃金時期。明代,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清朝康熙皇帝對明太祖評價為“治隆唐宋”。

明朝有多少年曆史?多少個皇帝?

明朝有276年曆史,有16個皇帝。明朝(公元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承元朝、下啟清朝的朝代,是以漢族為主推翻蒙古族統治者而建立起來的漢族復興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君主制王朝。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應天府(南京)為京師,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元璋稱帝。

後進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命徐達、常遇春等將北伐,攻佔大都(即北京),元順帝北逃,徹底結束蒙古在中原的統治。明中期之後時常發生農民起事,崇禎時期朝政混亂與官員貪污昏庸;與後金的戰爭帶來大量遼餉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奪;以及因為小冰期氣候變冷,農業減產帶來全國性饑荒,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負擔。1627年,陝西澄城饑民暴動,拉開明末民變的序幕。1644年李自成建國大順,三月,李自成率軍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最後攻克北京。

崇禎在煤山自縊,明朝作為統一國家的歷史結束。明朝16個皇帝:明太祖(洪武)、明惠帝(建文)、明成祖(永樂)、明仁宗(洪熙)、明宣宗(宣德)、明英宗(正統)、明代宗(景泰)、明憲宗(成化)、明孝宗(弘治)、明武宗(正德)、明世宗(嘉靖)、明穆宗(隆慶)、明神宗(萬曆)、明光宗(泰昌)、明熹宗(天啟)、明思宗(崇禎)。擴展資料:明朝立國之初,朱元璋廢除了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用鐵腕掃除開國功臣,嚴令後宮和宦官不可干政,將皇權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後來的繼任者沒有先祖的雄才大略和治國熱情,於是宦官開始出現在帝國的權力系統中。同時,內閣逐漸形成,票擬製度應運而生。帝國的權力逐漸從皇帝流向宦官和閣臣。

在科舉制度下,文官集團極易出現黨派爭權。宦官與皇帝的親密關係使其擁有染指最高權力的便利。因此,強勢的宦官或者強勢的閣臣,就充當了弱勢皇帝的權力代理人。

而文官與宦官的矛盾雖然不可調和,但二者也有聯合的時候。就這樣,三者之間錯綜複雜、不斷變化的關係,將大明王朝這部政權機器逐漸拖垮,最終走向不可避免的滅亡命運。

明朝有多少年?

明朝有276年。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簡介元末民不聊生,爆發紅巾起義,朱元璋加入郭子興隊伍。

1364年朱元璋稱吳王,建立西吳。1368年朱元璋稱帝,國號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稱朱明,定都於應天府;1420年朱棣遷都至順天府,以應天府為陪都。明初歷經洪武之治、永樂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政治清明、國力強盛。中期經土木之變由盛轉衰,後經弘治中興、嘉靖中興、萬曆中興國勢復振,晚明因東林黨爭和天災外患導致國力衰退,爆發農民起義。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明朝覆滅。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隨後清朝擊敗大順、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紹武等諸政權。1662年永曆帝被殺,南明覆滅。

1683年清軍攻佔台灣,奉明正朔的明鄭覆滅。明代疆域囊括漢地,明初東北抵日本海、外興安嶺,後縮為遼河流域;北達陰山,後撤至明長城;西至新疆哈密,後退守嘉峪關;西南臨孟加拉灣,後折回約今雲南境;並在青藏地區設有羈縻衞所,還曾收復安南。明代手工業和商品經濟繁榮,出現商業集鎮和資本主義萌芽,文化藝術呈現世俗化趨勢。

據《明實錄》所載人口峯值為7185萬,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實際逾億,也有學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兩億。明朝是繼漢唐之後的黃金時期。明代,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清朝康熙皇帝對明太祖評價為“治隆唐宋”,《明史》評價明成祖為“遠邁漢唐”。明朝是中國歷史中上承蒙元,下啟滿清的一個封建王朝,同時也是一個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王國曆經276年,共有十二世,傳十六位帝王,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到底都有那些皇帝。

明朝多少年?

自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稱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滅亡明朝,明朝一共統治了276年。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共傳十六帝,享國二百七十六年。

明初在外蒙古邊境一帶設置四十餘個衞所為邊防前線,包括東勝衞、斡難河衞、開平衞、大寧衞等皆為明朝邊防重地,其走向大致為陰山、大青山、西拉木倫河一線。

永樂以後,由於天氣轉寒,農耕不濟,致使邊境逐漸南移。明中期,隨着蒙古復振,北方邊境再次內遷,並修建長城以防禦蒙古,在長城沿線設九邊重鎮加強防禦,長城也成為當時農耕區與遊牧區的界線。擴展資料:明代中後期,農產品呈現糧食生產的專業化、商業化趨勢。江南廣東一大片原來產糧區由於大半甚至八九成都用來生產棉花甘蔗等經濟作物而成為糧食進口區,其它一些地方則靠供給糧食成為商品糧食出口區。

長江三角洲一帶是當時桑、棉經濟作物和手工業最發達的地步,但是糧食有些地區不足,各區域之間經常調劑糧食。但整個區域仍有不足,須由湖北、江西、安徽運入,所謂“半仰食於江、楚、廬、安之慄”。一般糧食作物的種植,主要有稻、麥、粟、樑、黍、菽等多種穀類;某些本來可以自給的區域,由於手工業的發展,非農業人口的劇增,或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使本地生產糧食不能滿足需求,因而每年需從外地輸入大量糧食。

不少土地主縉紳也逐步將資金投向工商業,“富者縮資而趨末” ,以徽商、晉商、閩商、粵商等為名號的商幫亦逐漸形成,並在一定地區和行業中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農業人口轉為工商業者的數量急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