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廷鬆是我國什麼演奏家

琵琶。

李廷鬆是我國著名的琵琶演奏家。1924年,他參加了上海國樂研究會,1925年又邀集一些志同道合者發起和組織霄國樂學會並任會長。 是他修改了古曲《霸王卸甲》,把該曲風格展現淋漓盡致。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離開上海,輾轉雲南、四川,參加義演活動,受到羣眾的熱烈歡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廷鬆被聘為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的特約演奏員,並先後於中央音樂學院、天津音樂學院、瀋陽音樂學院等校任教。他曾參加中國音樂家協會組織的中國民間、古典音樂巡迴演出團,到各大城市進行表演。他的琵琶演奏以武曲見長,風格古樸深厚,剛勁挺拔,樂曲處理深入淺出,前呼後應,渾然一體。

自50年代起,他所演奏的《霸王卸甲》《十面埋伏》《夕陽簫鼓》《青蓮樂府》等傳統古曲,經他與曹安和整理,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先後出版。中國唱片社還將他演奏的一部分琵琶樂曲錄製成唱片。在教學上,他強調因材施教,講求實效,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藝術鑑賞水平。

自50年代起,他所演奏的《霸王卸甲》、《十面埋伏》、《夕陽簫鼓》、《青蓮樂府》等傳統古曲。經他與曹安和整理,由人民音樂出版社先後出版。

琵琶,是東亞傳統彈撥樂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最早被稱為“琵琶”的樂器大約在中國秦朝出現。“琵琶”二字中的“珏”意為“二玉相碰,發出悦耳碰擊聲”,表示這是一種以彈碰琴絃的方式發聲的樂器。

其名“琵”、“琶”是根據演奏這些樂器的右手技法而來的。也就是説琵和琶原是兩種彈奏手法的名稱,琵是右手向前彈,琶是右手向後挑。在唐朝以前,琵琶也是漢語裏對所有魯特琴族(又稱琉特屬)彈撥樂器的總稱。中國琵琶更傳到東亞其他地區,發展成現時的日本琵琶、朝鮮琵琶和越南琵琶。

李廷鬆是我國什麼演奏家

傳統琵琶曲可分為武曲、文曲以及文武曲。

武曲着重右手的演奏技巧和力量。 格調雄壯慷慨、氣魄宏大。樂曲以敍事為主,富有寫實性和敍事性,往往 根據內容情節發展連續敍述,結構龐大,有聲有色,繪形繪影,段落分明。代表曲目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鵝,漢將軍令等。

文曲着重左手技巧的表達,格調細膩、輕巧、幽雅抒情,它以抒情為主,富有概括性和傾訴性。往往以簡樸動人的旋律或優美清新的音調,表達出深刻地內心傾訴或 令人嚮往的意境。代表曲目有夕陽簫鼓,昭君出塞,漢宮秋月,月兒高,青蓮樂府,琵琶語,塞上曲等。

文武曲即文曲與武曲的結合,代表曲目有陽春白雪,高山流水,龍船,夕陽簫鼓,虛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