灑掃應對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灑水掃地,酬答賓客。封建時代儒家教育、學習的基本內容之一。

灑掃應對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灑掃應對

成語發音:sǎ sào yìng duì

成語解釋:灑水掃地,酬答賓客。封建時代儒家教育、學習的基本內容之一。

成語出處:宋 朱熹《〈大學章句〉序》:“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國小,而教之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

成語繁體:灑掃應對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謂語、定語;用於處事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示例〗聖人之道,貫徹上下,自灑掃應對,以至均平天下,其事理一也。 ★明 王廷相《慎言 作聖》



灑掃應對教育是什麼意思?(要小學生能看懂的)

根據中國傳統文化來説,真正的兒童教育學的是“灑掃應對”,是指小孩子在六歲至八歲之間入國小,怎麼掃地、抹桌子,怎麼與老師、大人、朋友講話的禮貌態度、規矩,這個最重要。古代講入國小開始學“灑掃應對”,是學做人的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做人。

掃地、抹桌子、端碗這些都是一種生活的教育,生活教育會了,以後長大去做事自然會了。基本的教育沒有學好,而專門去讀書,那叫學知識,把知識學會了,而做人的基礎沒有,這個教育是失敗的。

擴展資料:

依照古禮——也可以説是古代的文化制度,童子六歲入國小,先從“灑掃應對”開始學習。以現代語來講,便是先從生活的勞動教育入手,以養成清潔整齊的習慣;然後施以待人接物的禮貌教育,這便是所講“應對”的內涵。

換言之,古禮的六歲入國小,先從“灑掃應對”開始。它的教育精神,是注重在人格的培養,和禮儀的規範,並非先以知識的灌輸為教育的前提。

所以在《論語》中記載孔子的教育,也説“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透過這個主要的中心思想,便可想而知中國古代,對於“灑掃應對”的兒童教育,也是在入學後開始。

掃灑應對是什麼意思

灑水掃地,酬答賓客,

所謂“灑掃”,是指對學生的教育要從生活的勞動教育入手,以養成清潔整齊的習慣。

“應對”則是在待人接物方面的禮節教育,積極引導、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養成生活中的禮儀和勞動習慣。

"灑掃應對進退、禮樂射御書數"中的應對是什麼意思

灑掃應對進退:灑掃:灑水掃地,泛指家務事;進退:迎送客人之類的禮節。舊指青年人居家在尊長、客人面前應做的起碼的事。

“禮樂射御書數”就是古代所謂“六藝”,即中國古代儒家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禮:禮節;樂:音樂;射:射箭技術;御:駕馭馬車的技術;書:書法;數:算法。

論語中説的灑掃應對進退是什麼意思

詞語】:灑掃應對進退

【釋義】:是指做打掃等家務、知曉迎送客人的禮節。

【出處】:《論語·子張》:“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

子游説:“子夏的學生,做些打掃和迎送客人的事情是可以的,但這些不過是末節小事,根本的東西卻沒有學到,這怎麼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