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惟:乃,是;邦:國家。人民是立國之本

民惟邦本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民惟邦本

成語發音:mín wéi bāng běn

成語解釋:惟:乃,是;邦:國家。人民是立國之本

成語出處:《尚書·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勸誡統治者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民為邦本 查看更多民惟邦本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元史·嶽柱傳》:“民惟邦本,傷本以斂怨,亦非宰相福也。”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什麼意思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只有以百姓為國家的根本,根本穩固了,國家就安寧了,出自《尚書·五子之歌》。

典出:《尚書·五子之歌》

原文: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釋義:祖先早就傳下訓誡,人民是用來親近的,不能輕視與低看;人民才是國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國家才能安定。

惟:唯獨,只有/惟含有“為是”的意思  ;邦:國。本:根本。

夏朝大禹之孫太康,因為沒有德行,長期在外田獵不歸,招致百姓反感,被后羿侵佔了國都。他的母親和五個弟弟被趕到洛河邊,追述大禹的告誡而作《五子之歌》,表達怨恨與哀悔。

遠古“失國”的歎息,表現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歷數中國的王朝更迭可以看出,政治腐敗、橫徵暴斂、民不聊生,往往是王朝更迭的主要原因。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這是顛撲不破的歷史真理。為政者更應認識到這一點,敬畏民眾、敬畏民眾賦予的權力。

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什麼意思

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什麼意思: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穩固,國家就安穩;政令的施行要合乎民意。

民惟邦本,有時也作“民為邦本”,這一思想反映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相互依存關係。《夏書》的佚文有“後非眾無與守邦”的説法。

《孟子·離婁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管子·牧民》中説:“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孟子·離婁上》説:“桀紂之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民為邦本名詞解釋

題庫內容:

邦: 國家 。百姓是國家的根本。

成語出處: 春秋·魯·孔丘《論語?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成語例句: 作為領導者應該 明白

民為邦本的近義詞: 載舟覆舟語出《荀子·王制》:“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後以“載舟覆舟 民惟邦本惟:乃,是;邦:國家。人民是立國之本。夏朝時期,禹的孫子太康即位,他荒淫無度,百姓為之悲哀,

成語語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勸誡統治者

民惟邦本是什麼意思及造句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這句話出自《尚書.五子之歌》,所以當時稱邦,其實可以稱為“民惟國本,本固國寧”。“固”可以理解為安定、團結,意思就是: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基礎,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就能太平

造句:共產黨人牢記“民惟邦本”的古訓,在新時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