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然若揭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昭然:明明白白的樣子;揭:高舉。形容真相大白;非常明顯。

昭然若揭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昭然若揭

成語發音:zhāo rán ruò jiē

成語解釋:昭然:明明白白的樣子;揭:高舉。形容真相大白;非常明顯。

成語出處:先秦 莊周《莊子 達生》:“今汝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成語繁體:炤然若揭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貶義成語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昭,不能讀作“zhào”。

近義詞: 彰明較著  眾目昭彰 

成語例句:承電示撤消軍院,愛國之忱,昭然若揭。(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七七回)



昭然若揭意思 昭然若揭是什麼意思

1、昭然若揭,形容真相畢露,所有一切都已顯現了出來。

2、昭然若揭,漢語成語,拼音zhāo rán ruò jiē。

3、出處:《莊子·山木》: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

4、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已經很明白。

5、近義詞:彰明較著、眾目昭彰。

6、反義詞:真偽莫辨。

昭然若揭什麼意思?

1、昭然若揭的意思是形容真相全部暴露,一切都明明白白。

2、讀音:zhāo rán ruò jiē

3、英文:Abundantly clear

4、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5、引證

《莊子·達生》:“東海有鳥焉,其名曰意怠。其為鳥也,翂翂翐翐,而似無能;引援而飛,迫脅而棲,進不敢為前,退不敢為後;食不敢先嚐,必取其緒。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於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

譯文:東海有一種鳥,名字叫意怠。説它是鳥吧,看上去好像不太會飛似的。必須要有領頭的,它才跟着飛,休息的時候一定要擠在羣裏。從來不敢在隊列的前邊,也不敢在隊列的最後邊。有食物不敢搶先吃,必要吃剩下的。所以羣裏不會排斥它,外人也不會害它,使其免於災難。

6、例子

談到這裏,他的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擴展資料:

昭然若揭的近義詞有彰明較著、眾目昭彰、一望而知、顯而易見。

1、彰明較著讀音zhāng míng jiào zhù,意思是指事情或道理極其明顯,很容易看清。

引證:《史記·伯夷列傳》:“此其尤大彰明較著者也。”

譯文:這是特別明顯突出的原因。

2、眾目昭彰讀音zhòng mù zhāo zhāng,意思是明顯,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引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五:“在你家裏搜出人腿來,眾目昭彰,一傳出去,不到得輕放過了你。”

譯文:在你家裏搜查出人腿來,大家眼睛明顯,一個傳出去,不到能輕易放過了你。

3、一望而知讀音yī wàng ér zhī,意思是一看就明白。

引證:清·李綠園《歧路燈》:“又説了一回話,大約言語甜俗,意味粗淺,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譯文:又説了一回話,可能説話甜俗,意味粗淺,中間的意味是很早就知道的。

4、顯而易見讀音xiǎn ér yì jiàn,意思是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顯,極容易看清楚。

引證:清·李漁《閒情偶寄·結構第一》:“此顯而易見之事,從無一人辯之。”

譯文:這是顯而易見的事,從沒有一個人辨別的。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昭然若揭

昭然若揭的意思解釋

昭然若揭的意思解釋是形容真相大白,非常明顯。近義詞有:彰明較著、眾目昭彰,反義詞有:真偽莫辨,昭然若揭是貶義成語,偏正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語出《莊子·達生》:“今汝飾知以驚愚,脩身以明污,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揭,高舉。後以“昭然若揭”形容真相畢露,清楚明白。 清 採蘅子 《蟲鳴漫錄》卷一:“子誤子之誤,昭然若揭矣。” 聶紺弩 《探春論》:“是 王夫人 之歧視庶出之女,昭然若揭。”

昭然若揭的例句

1、當時我們已掌握到他的犯罪證據,加上他冒險循非法途徑潛逃,用心已是昭然若揭,他除了認罪已別無選擇。

2、談到這裏,他的險惡用心昭然若揭。

3、由此可見,突厥勢力總是分分合合,朝秦暮楚,勾心鬥角,時而眾叛親離,時而拉幫結夥,其部族成員的叛逆性格根深蒂固,叛逆意識昭然若揭。

4、漸漸地,王爾德不再那麼執著於他那純淨的唯美主義世界,其追求金錢的功能性取向昭然若揭,其創作的戲劇實際上也淪為了商業社會中的商品。

5、他接受贓款的全過程被監控錄像錄下來了,罪行昭然若揭。

6、對於此案,他所持的態度已昭然若揭,我們得設法拉攏更多的贊成票。

7、形象藝術在二十世紀初轟然崩塌,出來一種所謂"抽象藝術"或者"非形象藝術"的東西取而代之,當此之際,西方美學史的敗績昭然若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