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人若愛其身是什麼意思

愛人若愛其身是什麼意思的答案是:像愛護自己一樣愛護別人

愛人若愛其身是墨子兼愛的主張,他針對儒家“愛有等差”的説法,主張愛無差別等級,不分厚薄親疏。

“兼愛”一説,最初見於《墨子》。墨老先生被後人視為俠者之祖,他宣揚“兼相愛,交相利”的學説,也就是對待別人要如同對待自己,愛護別人如同愛護自己,彼此之間相親相愛,不受等級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

典故出處:春秋戰國-墨子《兼愛》。

若使天下兼相愛,愛人若愛其身,猶有不孝者乎?視父兄與君若其身,惡施不孝?猶有不慈者乎?視弟子與臣若其身,惡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有。猶有盜賊乎?故視人之室若其室,誰竊?視人身若其身,誰賊?故盜賊亡有。猶有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乎?視人家若其家,誰亂?視人國若其國,誰攻?故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亡有。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

故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勸愛人”者,此也。

愛人若愛其身是什麼意思

墨子,姓墨名翟,生於公元前479年,死於公元前381年,《史記》記載説串子曾做過宋國大夫,是一個存相當文化知識,又比較接近工農小生產者的士,他自詡説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經師從懦者,學習孔子之術,但後來逐漸對儒家繁瑣禮樂感到厭煩,最終舍 掉了儒學,形成自己的墨家學派,孔子對於西周的傳統制度、禮樂文獻,懷有 間情之感,力求以倫理的言辭論證它們是合理的,正當的:墨子則相反,認為 它們不正當,不合用,力求用簡單一些,而且在他看來,應該以有用一些的東 西代替之,墨家是先秦和儒家對立的最大學派,並列顯學。《韓非子• 顯學》記載:世之顯學,懦墨也,研究墨子思想,主要資料是《墨子》一書, 共五十三篇,是墨子本人及其後學的著作總集。

《墨子》創作於戰國時期,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記述墨子言論兩部分組成。

《墨子》提倡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涉及哲學、邏輯學、軍事學、工程學、力學、幾何學、光學,先秦的科學技術成就大都依賴《墨子》以傳。

現存《墨子》一書,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編《四庫全書》時,僅存五十三篇。文章由小及大、連類比譬、逐層推理,典型如《非攻》。語言質樸無華,造句遣詞口語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