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腴之壤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膏腴:土地肥沃;壤:土地。指土地肥沃富饒的地區

膏腴之壤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膏腴之壤

成語發音:gāo yú zhī rǎng

成語解釋:膏腴:土地肥沃;壤:土地。指土地肥沃富饒的地區

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東據城皋之險,割膏腴之壤。”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指土地肥沃的地區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膏腴之地 



膏腴之地什麼意思

膏腴之地是指的是肥美的土地或者是土地肥沃物產富饒的地區,該成語最早已見於西漢史書。

膏腴之地,漢語成語,意思是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饒的地區。出自《過秦論》 :“東割膏腴之地,以為桂林、象郡。”

語出《戰國策·秦策三》:“秦烏能與齊縣衡韓、魏,支分方城膏腴之地以薄鄭。”高陽《粉墨春秋》:“松江是東南膏腴之地中的精華,耿家在原籍有數千畝附郭之田,富甲一方。”褒義。含讚賞之意。寫地質。也作“膏腴之壤”。

膏腴之地讀音是什麼

膏腴之地的讀音為:gāo yú zhī dì。

一、成語解釋

膏腴之地指的是肥美的土地或土地肥沃物產富饒的地區;出自賈誼《過秦論》:“東割膏腴之地,以為桂林、象郡。”在句中一般作賓語;含褒義,指土地肥沃的地區。

二、成語引證釋義

1、《戰國策.秦策三》:“秦烏能與齊縣衡韓、魏,支分方城膏腴之地以薄鄭?”

2、賈誼《過秦論上》:“孝公既沒,惠王、武王蒙故業,因遺冊,南兼漢中,西舉巴蜀,東據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

3、馮玉祥《我的生活》第三十六章:“幾年的工夫,他開闢了幾千頃地,掘築了幾十道河渠,使荒原變成膏腴之地。”

4、《史記.李斯列傳》:“(秦惠王)東據城皋之險,割膏腴之壤。”

三、成語造句

1、江南水鄉自古就是膏腴之地,如今變得更加繁榮富足。

2、漢中是塊膏腴之地,四面環山,資源豐富,人民富足。

3、因為開渠引水,使得這大片荒原竟變成了膏腴之地。也作“膏腴之壤”。

4、自己能夠統領自己的部落,而且還佔據這塊膏腴之地,卻是因為有闕機。

5、奴才一路南行,唯蘇揚二州,實乃膏腴之地。

膏腴是什麼意思

詞語解釋

膏腴[ gāo yú ]

⒈  肥沃。

例今媪尊長安君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戰國策·趙策》

他們進行了適度的深耕,撒下肥料,努力使土地變得膏腴起來。——《土地》

英 fertile

國語辭典

膏腴[ gāo yú ]

⒈  形容土地肥美。

三國魏·衞覬〈與荀彧書〉:「關中膏腴之地,頃遭荒亂,人民流入荊州者十萬餘家。」

反貧瘠

⒉  比喻事物豐富、華美。

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詮賦》:「遂使繁華損枝,膏腴害骨,無貴風軌,莫益勸戒。」

造句

1、舊的財政體系在革命中已經崩潰,東南膏腴之區,皆是創痍遍野,各省亦自顧不暇,其地丁雜税無法應時解集,以濟中央之需。

2、江南水鄉自古就是膏腴之地,如今變得更加繁榮富足。

3、因為開渠引水,使得這大片荒原竟變成了膏腴之地。也作“膏腴之壤”。

3、、、漢中是塊膏腴之地,四面環山,資源豐富,人民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