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伐:討伐。一個國家必定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然後別人才來攻伐。比喻事情變化要從內部找原因

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成語發音:guó bì zì fá,ér hòu rén fá zhī

成語解釋:伐:討伐。一個國家必定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然後別人才來攻伐。比喻事情變化要從內部找原因

成語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成語繁體: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治國等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二章:“一面看,一面想起四書上面‘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的成語解釋

【成語原文】: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標準發音】:guó bì zì fá,ér hu rén fá zhī

【繁體寫法】: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是什麼意思】:伐:討伐。一個國家必定先有自取討伐的原因,然後別人才來攻伐。比喻事情變化要從內部找原因

【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成語接龍】:國將不國 → 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 之乎者也

【用法分析】:作賓語、定語;用於治國等

【讀音預警】:倡導普通話,請按照音標【guó bì zì fá,ér hu rén fá zhī】採用標準四聲閲讀。

【出處説明】:戰國·鄒·孟軻《孟子·離婁上》:“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的`造句示例】:

李六如《六十年的變遷》第二章:“一面看,一面想起四書上面‘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 是什麼意思

所以一個人一定是先侮辱自己,然後別人才侮辱他。一個家庭必然是自己先毀壞,別人才來毀壞它。一個國家必然是自己內部先互相征伐,別人才來討伐它。

 出自:先秦·孟軻《孟子·離婁章句上·第八節》

節選: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翻譯:所以一個人一定是先侮辱自己,然後別人才侮辱他。一個家庭必然是自己先毀壞,別人才來毀壞它。一個國家必然是自己內部先互相征伐,別人才來討伐它。《太甲》上説:天降災禍,還可以躲避;自己做壞事,就逃脱不了滅亡。説的就是這個意思。

擴展資料

《孟子》是中國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記錄了戰國時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國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記錄並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為“四書”之一。

文章語言明白曉暢,平實淺近,同時又精煉準確。作為散文,《孟子》長於論辯,更具藝術的表現力,具有文學散文的性質。其中的論辯文,巧妙的運用了邏輯推理的方法,孟子得心應手的運用類比推理,往往是欲擒故縱,反覆詰難,迂迴曲折的把對方引入自己預設的結論中,如《梁惠王下》。

氣勢浩然是《孟子》散文的重要風格特徵。這種風格源於孟子人格修養的力量。具有這種浩然之氣的人,能夠在精神上壓倒對方,能夠做到藐視政治權勢,鄙夷物質貪慾,氣概非凡,剛正不阿,無私無畏。《孟子》中大量使用排偶句、疊句等修辭手法。來增強文章的氣勢,使文氣磅礴,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

"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是什麼意思?

譯文:人必定是有自取侮辱的行為,才有他人來侮辱他。

出自《孟子·離婁上》

【原文】

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孟子·離婁上》)

【譯文】

孟子説:“人啊,一定是自辱德行,然後別人才去侮辱他;一個家院一定是自毀門牆,然後別人才去毀滅它;國一定自毀基業,然後別人才去討伐它。”

擴展資料

【評析】

孟子説:無論人、家庭、國家都是自己做了自侮、自毀、自伐的事,種了自侮、自伐的種子,才招致他人的侮辱、破毀、征伐的。俗語説得好“蒼蠅不丁無縫的蛋”。自強由己不由人,自強者勝。我們今天所用的成語“自取其侮”就是來源於孟子的這句話。

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內因是決定成敗的關鍵原因,外因只是依靠內因才能發揮作用。因此,人必須加強自身的修養,充實自己的力量,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孟子·離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