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部著作認為數學是天地萬物最根本的東西

《孫子算經》認為數學是天地萬物最根本的東西。《孫子算經》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數學著作。成書大約在四、五世紀,也就是大約一千五百年前,作者生平和編寫年不詳。

哪部著作認為數學是天地萬物最根本的東西

傳本的《孫子算經》共三卷。捲上敍述算籌記數的縱橫相間制度和籌算乘除法,卷中舉例説明籌算分數算法和籌算開平方法。卷下第31題,可謂是後世“雞兔同籠”題的始祖,後來傳到日本,變成“鶴龜算”。



四時之終始萬物之祖宗的著作是

“四時之終始,萬物之祖宗”出自著作《孫子算經》,這部著作是南北朝時期重要的數學著作,成書時間大約在一千五百年前。《孫子算經》認為數學是天地萬物最根本的東西,是四時之終始,萬物之祖宗。

上卷詳細的討論了度量衡的單位和籌算的制度和方法。中卷主要是關於分數的應用題,包括面積、體積、等比數列等計算題。下卷對後世的影響最為深遠,如下卷第31題即著名的"雞兔同籠"問題,後傳至日本,被改為"鶴龜算"。該題目原題如下:

今有雞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雞兔幾何。

《孫子算經》給出了這道題目的解題方法和答案:上置三十五頭,下置九十四足。半其足,得四十七。以少減多,再命之,上三除下三,上五除下五。下有一除上一,下有二除上二,即得。又術曰:上置頭,下置足。半其足,以頭除足,以足除頭,即得。

答曰:雉二十三。兔一十二。

認為數學是天地萬物最根本的東西是什麼?

《孫子算經》中認為數學是天地萬物最根本的東西,是四時之終始,萬物之祖宗。

《孫子算經》是唐初作為“算學”教科書的《算經十書》之一,共三卷,上卷敍述算籌記數的制度和乘除法則,中卷舉例説明籌算分數法和開平方法,都是瞭解中國古代籌算的重要資料,下卷收集了一些算術難題。

擴展資料

影響

具有重大意義的是卷下第26題:“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答曰:‘二十三’”。《孫子算經》不但提供了答案,而且還給出瞭解法。

南宋大數學家秦九韶則進一步開創了對一次同餘式理論的研究工作,推廣“物不知數”的問題。德國數學家高斯於公元1801年出版的《算術探究》中明確地寫出了上述定理。

公元1852年,英國基督教士偉烈亞士將《孫子算經》“物不知數”問題的解法傳到歐洲,公元1874年馬蒂生指出孫子的解法符合高斯的定理,從而在西方的數學史裏將這一個定理稱為“中國的剩餘定理”。

認為數學是四時之始終萬物之祖宗的著作是什麼

《孫子算經》。

“數學是四時之終,始萬物之祖宗”説的是數學是四季的開始和終結,是萬物的始源,強調了數學和計算的重要性。

這句話誇大了數學對於生活的作用,將數學過於神化,將數學比作四季的開端和結尾,萬物都離不開數學,是一切的起源,展現了數學的重要性。

《孫子算經》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數學著作,成書大約在四、五世紀,也就是大約一千五百年前,作者生平和編寫年不詳。傳本的《孫子算經》共三卷。捲上敍述算籌記數的縱橫相間制度和籌算乘除法,卷中舉例説明籌算分數算法和籌算開平方法。

《孫子算經》主要內容

該書全面論述了數學對人們生活、生產、人事以及宇宙萬物的作用,但有數學萬能的傾向。捲上是一些必要的預備知識,包括度量衡制度,大數進法,金、銀、銅、鐵、鉛、玉、石的比重表,算籌記數法,籌算乘除法則,粟米之法,九九表,平方表,以及一些簡單的乘除例題。

卷中28個應用題,包括分數四則、今有術、方田、圓田、委粟、體積、商功、衰分、開平方、盈不足等問題,有9個題目與《九章算術》完全相同。

卷下36應用題,亦無抽象性術文,大都用簡單的乘除法即可解決,也有均輸、方程、盈不足等類問題及河上蕩杯、雞兔同籠、物不知數等較複雜的算術題。方程的解法仍用直除法。河上蕩杯、雞兔同籠後來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

物不知數問實際上是現今數論中一次同餘式問題,開創了中國古代數學的一個新課題,西方將這類問題的解法稱作孫子定理或中國剩餘定理。卷中、卷下編排上有交錯雜亂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