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海事衞星通信系統

利用通信衞星作為中繼站的一種船舶無線電通信系統。它具有全球(除南北極區外)、全時、全天候、穩定、可靠、高質量、大容量和自動通信等顯著優點,既可改善船舶營運和提高管理效率、密切船岸聯繫,而且有助於保障海上人命安全。

發展簡況

1976年美國為滿足海軍通信的需要,先後向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上空發射了三顆海事通信衞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海事衞星通信系統。其中大部分通信容量供美國海軍使用,小部分通信容量向國際商船開放。1979年7月16日國際海事衞星組織成立,中國是它的成員國。1982年2月1日,該組織通過租用美國的海事通信衞星、歐洲航天局的歐洲海事通信衞星和國際通信衞星組織的國際通信衞星-V等衞星的通信容量,沿用海事通信衞星的技術體制,組成了第一代國際海事衞星通信系統,並開始營運,覆蓋範圍如(圖1) 。

什麼是海事衞星通信系統

海事衞星通信系統現處發展初期,設備複雜,造價高,尚未廣泛採用,但是發展很快。1976年世界上有34個船站和2座岸站,到1982年發展到1650個船站和7座岸站。不少國家正在建設或籌建本國的岸站,研製小型、簡便、廉價的船站設備。國際海事衞星組織正在着手研究第二代國際海事衞星通信系統的技術要求以及向船舶提供定位能力等問題。海事衞星通信系統在國際海事組織正在研究的“未來全球海上遇險和安全系統”中起重要作用。

組成

海事衞星通信系統主要由裝在船舶(包括海上工作平台)上的海事衞星通信地球站(簡稱船站)、設在海岸上的海事衞星通信地球站(簡稱岸站)和海事通信衞星組成(圖2)。

什麼是海事衞星通信系統 第2張

船站是本系統的通信終端。目前配有直徑約 1米的拋物面天線以及相應的通信設備,採用L波段,發射頻率為1.6千兆赫頻段,接收頻率為1.5千兆赫頻段。電報通信採用移相鍵控調製方式,發射速率為4800比特/秒,接收速率為1200比特/秒。電話通信採用調頻方式。

岸站在本系統通信電路中起網絡控制作用。設有直徑約13米的卡塞格林天線以及相應的通信設備,並與陸上通信網路相連接。採用C波段,發射頻率為6千兆赫頻段,接收頻率為4千兆赫頻段。為了消除無線電波在傳播過程中的頻率偏移的影響,還採用L波段的頻率作為自動頻率控制的導頻,並作為岸站間業務電路和試驗電路的頻率。

海事通信衞星是本系統的中繼站,轉發船站和岸站所發信號。採用靜止軌道衞星和球波束,按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三個洋區配置。每顆衞星裝有L→C波段和C→L波段的轉發器,提供電報和電話(包括傳真和數據傳輸)信道,以及共用呼叫信道。每個電報信道以時分多址方式分為22條報路,電話信道採用單路單載波技術。

為了充分利用每顆衞星的通信容量,本系統採用較為複雜的信道分配方式,並在每個洋區由設立於指定岸站的網路協調站負責分配衞星通信信道。電報信道預先分配給各岸站,由其負責按需分配與船站進行電報通信的時隙。電話信道由網路協調站控制,根據船站、岸站的申請進行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