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寧:寧願;莫:不。寧願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願做戰亂年代的人。形容人們遭逢亂世的痛苦心情

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

成語發音:nìng wéi tài píng quǎn,mò zuò lí luàn rén

成語解釋:寧:寧願;莫:不。寧願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願做戰亂年代的人。形容人們遭逢亂世的痛苦心情

成語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三卷:“忙忙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正是: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

常用程度:一般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處世

成語結構:複句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寧為太平狗,莫作離亂人 查看更多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的近義詞>>



寧做太平犬,不做亂世人。什麼意思?

“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 太平盛世,連一條狗都有着做狗的尊嚴和體面;無道亂世,人的尊嚴和體面都被踐踏如泥,命如草芥,活得還不如一條狗。

亂世之中,生存不易,前途難測,命運無常。前一分鐘還是百官朝拜、端坐明堂的威威天子,後一分鐘已是枷扛鏈鎖、百般受辱的階下囚徒;前一分鐘還是貶謫邊地、衣食無着的無名戍卒,後一分鐘已成招亡納叛、威震四境的地方諸侯;前一分鐘還在排除異己、算計他人、洋洋得意,後一分鐘已經刀斧加身、禍及子孫、悔不當初……

歷史上,大凡改朝換代,或外族侵入,或豪強叛亂,對百姓來説都是天大的災難,民不聊生,屍骨遍野,家破人亡。比如,三國亂世90年,全國六分之五人口死亡,大約死了5千萬;安史之亂歷時八年,全國四分之三的人口死亡,大約死了3500萬人;蒙古人入侵,建元滅宋,全國九分之八的人口死亡,大約死了8500萬人;滿清滅明戰爭,歷時約60 年,全國六分之五的人口死亡,大約死了8600萬人;太平天國運動歷時13年,全國接近二分之一人口死亡,大約死了2億人。

看到這裏,也許你才明白,原來幾千年來的很多次戰亂,都幾乎使百姓滅絕,雞犬不存,而能活在如今的人,皆是劫後餘生,純屬偶然,純屬萬幸,故讓人不寒而慄,毛骨悚然。

“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原文是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

也作 “寧做太平狗,不做亂世人”,最早見於元傳奇《幽閨記》,是一句俗語,意思是寧可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要做戰亂時候的人。

表明遭逢戰亂人心惶惶,還不如太平年代的狗可以平安無憂。通常用來形容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和人們渴望局勢穩定的心情。通俗地説明了和平的重要性。

擴展資料:

典故

朱元璋曾這樣告誡百姓:“寧為太平犬,不為亂世人”。

《與元臣禿魯書》他這樣説道:“朕本淮右布衣,暴兵(紅巾軍)忽至,誤入其中。”意思就是我本是一介農民之身,但是由於紅巾軍的逼迫他不得已參加了這場起義!其實知道歷史的人都清楚是他為了吃飯活命屁顛屁顛的哭着喊着參加起義軍的!而後他又不斷強調自己加入起義軍實在是迫不得已,是人生的一大污點。

他説自己加入起義軍是“昔者朕被紅巾軍逼起山野。”也就是説,元朝的滅亡跟他沒什麼關係。他參加起義,不是為了推翻舊王朝,也不是為了當皇帝,而是因為實在不忍心看人民遭受痛苦,要救萬民於水火。

而後為了自己江山的穩固此後朱元璋又發明了“殿興有福”的理論。他將起義者分為了“首亂者”和“殿興者”兩部分。所謂的“首亂者”,就是帶頭造反的那一批人,而“殿興者”,就是他這樣半路參加起義的人。

朱元璋説:“元政不綱,天將更其運祚,而愚民好作亂者興焉。”就是説,因為天下無道,所以愚民作亂。朱元璋認為,帶頭做亂者都是忘恩負義、膽大妄為之徒,註定沒有好下場。因為這些人引起了戰亂,造成了流血,老天爺討厭這樣的人。

朱元璋還舉大量例子論證他的觀點:“秦之陳勝、吳廣,漢之黃巾,隋之楊玄感,唐之王仙芝,宋之王則等輩,皆系造言倡亂首者,都未都得善終!至於那些後來才參加起義的人,就沒什麼責任了。因為動亂的大火已經燒起來了,他們再加把火,是為了使火災早點結束,早點還大家以太平。所以“福在殿興”。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寧為太平犬,莫作離亂人

“寧為太平犬不做亂世人”是什麼意思?!

字面意思是説戰亂的社會的人生活條件還不如一條生活在安定社會裏的狗好。盛世一般比較和平安定,百姓安居樂業,商業繁榮,所以才是“太平盛世”。有“盛世人”的,但是身處亂世的人由於社會混亂,戰爭,盜匪橫行,民不聊生,只能求一個活命,甚至沒有食物換孩子吃,哪來的精力去發展生產繁榮社會。不是個人意願想做盛世人就可以改變社會的,需要統治者等多方努力才能達成,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太平盛世就不是很多,盛唐(安史之亂以前)就是很繁盛的社會;亂世出名的有唐朝的安史之亂,鴉片戰爭時期和軍閥割據時期也是亂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