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影評

《唐山大地震》影評

唐山大地震影評

近段時間,導演們似乎都開始喜歡起懷舊起來。記得有人説:“不是我們喜歡懷舊,而是那時候我們正年輕”。張藝謀難忘自己的知青歲月,所以在當今的商品世界裏就有了一部純愛電影《山楂樹之戀》,而羅啟鋭人們忘不了老港那一條老街,便有了《歲月神偷》催淚上映,讓我們體會着“在變幻的生命裏,原來歲月是最大的小偷”那份淡淡的憂愁。

於此同時,馮小剛也帶了一部懷舊之作《唐山大地震》,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那些在地震中逝去的人們的懷念。而馮小剛把電影的視點卻放在了,唐山大地震發生後的34年後的年代變遷,震後人們的生活中以及那些曾經受傷敏感的心靈。馮小剛通過這一部電影來反映人類永恆的主題,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是生命就要去珍惜。

但這部電影總體上,還是呈現着馮小剛電影質量的下坡趨勢。這一部在主題探討人與生命的《唐山大地震》在精神層面上,比起上一部探討人性和國家命運的作品《集結號》來看,少了一份觸動人心的力量。顯得過於單薄。同時導演為了保證票房收入,導演幾乎把所有悲劇的元素都加入了電影中。這樣更加的讓人覺得整個故事的宂長,單調無味,主要人物元妮和方登,也無法和那個極具“個人英雄色彩”穀子地相比。

本片故事結構完整,主題膚淺。馮小剛運用敍事電影最原始的劇本結構“整一情節”,通過方家一家四口的命運浮沉,來投射整個社會的大背景。把中國整個社會歷史進程都變成了本部影片的大背景。這種“以小見大”的故事架構,可以很好的使故事擺脱“假、大、空”的弱點。然後馮小剛再運用了“多人多事”的故事框架,把故事的分為元妮、方達、方登三條線索,架構成平行結構。講述這個極其簡單的故事。導演選擇最原始的故事結構,可以最大保證故事的完整性,但是也帶來《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最大硬傷,就是故事“放的太散,無法收回”。平行的三條線索分的太散之後,導演對三條線中的任何一條都沒有加以深入的剖析,元妮32年孤獨愧疚生活、方達的奮鬥歷程、方登32年孤單歲月,這些導演都一個完整的説明。讓觀眾對於這個故事的感覺很平淡,不夠緊湊。在主題上導演,也只是簡單的探討了一下人性的問題,對於社會現實卻沒有加以深度剖析。

人物塑造方面,導演運用了三條線索,來展示不同的人物面對人生不同的態度。 但是人物性格類型化,難有個性化色彩。本片運用元妮、方達、方登三個人的命運,串起來整個故事。其中元妮是故事的主線,是整部電影的“主心骨”。但是電影中,元妮的給人的印象,並不夠深刻。儘管導演竭力的運用了面對災難、在雨中吶喊、在女兒和兒子中艱難抉擇、對兒子無微不至,孤獨終老、死守唐山一系列情節極力刻畫着一個在飽

受苦難的堅強“母親”角色。這一條線主線所有的情節,都讓人覺得不過是人物“類型化”處理。這樣的形象在以往很多的災難片中也有看過,這樣的“母親”也屢見不鮮。經歷過地震後,人總是有些不同地方,而最重要的主線人物,導演卻把人物塑造的太單薄。這個母親是讓人佩服,但是究竟少了什麼呢?我想是少了是一份,地震後這位母親除了沉浸在地震的悲痛中,對丈夫和女兒的愧疚中,反思生命,明白到什麼是生命的意義。

導演沒有給予女兒方登身體上的殘缺,但是卻讓方登留有一份心靈上長久的的傷痛。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那一幕,壓在大石板下面的方登聽到的“救弟弟,救弟弟”那兩滴眼淚。導演想要用方登這個角色來反映地震對人精神和心靈上的傷害。但是效果也不明顯。首先我們看到方登,性格特徵不明顯,唯一的一句就是“你就是擰”。再者,導演希望通過方登經歷過,被媽媽拋棄、死裏逃生、被養父養母收養、遠嫁他鄉等等一些列情節展示出把方登的冷酷無情,希望這些可以在她的身上反映出,那份地震給人心靈久久的傷害。但是沒有,我們除了發現這個女孩做做噩夢,有些內向之外。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再次,電影本來還可以選取很多別的方面刻畫人物,不是讓方登選擇上醫學院、也不是方登堅持生下孩子、更不是為了深化電影主題,讓方登在汶川地震時候從加拿大回國救人,最後和母親在墓地相認。這一些列的情節設置,都是為了烘托人性中閃光點。而對於方登32年都沒有原諒母親當年的選擇,到母女的打開心結,這一過稱方登的心裏變化,是本片中最重要的“拐點”,卻沒有加以好好的把握。“姐姐”飾演者張靜初對於人物的把握並非不到位,而是讓人感覺,當她演完一大堆相同的類型的悲情女子的角色之後。她的演技被框死在一個類型中,無論怎麼樣演繹都是一種感覺,這一次的方登跟之前的很多角色都有很大相似成分,每一次都是看到張靜初睜着那雙無助的大眼睛,電影最大的高潮,母女相認張靜初的把握,也實在差強人意。

看完這一部電影我只能説,又一位導演在商業和票房面前選擇了妥協。馮小剛很想把這一部電影,拔高到人類善良之光的精神高度。但這部電影離預想有很大的差距。片名《唐山大地震》是每個中國人心中的痛,但是影片的內容卻讓人最根本的觸動都沒有。這一部懷念往昔的電影,被導演刻意的加入強烈的時代生活氣息,但是一切都太露痕跡了。所以整個故事讓人覺得全然沒有《歲月神偷》那份純真的感動,也少了電影本應有的人性之光。所以我只能説,這是一部充斥着金錢和商業的“文化快餐”。



求唐山大地震影評

電影《唐山大地震》講述了一個“23秒、32年”的故事。 1976年,唐山,卡車司機方大強和妻子李元妮、龍鳳胎兒女方登、方達過着平凡幸福的生活。7月28日凌晨,唐山發生了大地震。為救孩子,方大強死了,方登和方達被同一塊樓板壓在兩邊,無論人們想救哪一個,都要放棄另一個。元妮選擇了從小體弱多病的弟弟方達,而頭腦清醒的方登聽到了母親作出的抉擇。 震後,元妮獨自撫養兒子,堅強地活了下來,劫後餘生的方登被軍人王德清夫婦領養,進入了全新的世界。母女、姐弟從此天各一方……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場7.8級大地震將唐山在23秒之內變成一片廢墟。一個年輕的母親在面對兩個孩子只能救一個的絕境下無奈選擇了犧牲姐姐而救弟弟,這個決定改變了整個家庭的命運,讓倖存者陷入一個震後32年的情感困境。導演馮小剛説,這部電影的情感力量可以真正傳到觀眾的心靈深處,讓人反思在災難面前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碰撞和生死考驗,是對人“心靈的拷問”。當看到預告片中小女孩從雨中廢墟中醒來,周圍一片傷亡景象,哭着被人抱走的鏡頭時,“母親”徐帆不禁流下了眼淚:“任何一個母親做出這樣的選擇都會崩潰,這種情感像噴泉一樣從我的身體裏爆發出來,很久都難以釋懷。”“女兒”張靜初在看完預告片後也激動地流下淚水,她表示《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是反映中國人情感的動人影片。 對於個人來説,在災難中生存下來是一種幸運,但不可否認的是,地震所帶來的後遺症,不僅僅是震後的生存問題,更可能是伴隨終身的心理問題。電影《唐山大地震》表現了人在災難面前的脆弱,同時也關注了災後人們如何釋懷並擺脱心靈的枷鎖。馮小剛透露,電影的結局還是充滿了温情,讓人從心裏感受到温暖,給人帶來了生活的希望。 給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一個“催淚彈”的評語,大概算不上不禮貌,還算是一個比較中肯的描述。電影的故事雖然起自一場記憶猶新的天災,但如果只是一部災難片,故事的演繹要脱開“形式大於內容”的套路,難度要大得多。馮小剛對此有清楚的意識,所以他給影片留下了足夠的空間,講一個帶着心理困局的家庭跨越30年的恩怨冷暖、親情善意與離散聚合,也留有足夠的空間讓這一切得以釋放。觀眾浸染在一波強於一波的感傷氣氛中,必然涕泗難掩。

影片賞析

不計成本打造地震場面 眾主創憶重拍經歷 《唐山大地震》作為一個非傳統意義的災難片,“如何真實表現那場毀滅一座城市和幾十萬人生活的災難”依然是整個創作團隊必須直面的難題,實際情況也是困難重重,幾經跌宕。“最艱難是對整個地震氛圍的營造,這個效果的營造對技術要求很高。我們的電影工業還是比較薄弱的,所以要有很多的外援,要請韓國的、英國的、南非的等等,大家一塊兒來做這個事。” 導演馮小剛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關於馮導提到的“地震氛圍”,監製陳國富也曾表示,“如何在技術層面真實反映地震實況,這個挑戰遠超出華語片技術水平。過去我們拍地震只是抖鏡頭,演員在想象中跟着動,鏡頭跟演員的震動無法同步,然後通過很多短暫的鏡頭連接在一起,眼尖的觀眾能察覺不是整個場景在晃動,是虛擬的。如果要達到真實的效果,要把景搭在整塊能震動的裝置上。另外,景還要分成震前跟震後,震垮的景不能單純用爆炸完成,必須符合災區的情況。電影中這短短几分鐘的戲全是突破。” 在談到拍攝地震場面的投資時,華誼兄弟總裁王中磊首次回憶起了這次的重拍經歷:“一開始我們運用了比較傳統的方法來拍攝,比如天崩地裂,房屋倒塌和震顫等場面,用傳統拍攝方法會限制導演的畫面感,因為這種方法通常不會有大場面的感覺,尤其是沒有一個連續感。首先觀眾看到的是很小的景別,其次鏡頭是不連貫的,這個肯定會嚴重影響視覺衝擊力。所以我們最終經過權衡決定更換另一種拍攝方法。劇組動用了目前最為先進的拍攝設備,讓景別的大小和鏡頭的連續性都達到相當高的標準,但這部分的重拍也把我們的拍攝期拖長了一個多月。” 據悉,王中磊先生所提到的“最先進的拍攝設備”學名是自英國的Motion Control攝影機(簡稱mcc),這種昂貴設備以前只在拍廣告時使用,它的原理是把機器放置完畢,把整個長鏡頭設計好,以後這個機器則可以不動,一層一層拍,每次完成一個鏡頭為六層。因為機器不動,人在那一遍遍拍,從現場看完全是人為機器服務。據製片人胡曉峯透露:“這台設備一天至少人民幣五萬,因為需要提前試驗和安裝,從英國來的技術人員、操作人員,加上他們的差旅和指導費,就可想而知這個鏡頭是多少錢了。” 馮小剛導演透露,“因為mcc能保證每一次鏡頭運動的速度、角度和上一次的軌跡完全一模一樣,所以《唐山大地震》中有一些高難度的特效鏡頭,需要6次拍攝才能把鏡頭合成在一起做出效果,都是依靠mcc完成。” 大製作非唯一賣點 “以情動人”是核心 《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雖然是大額投資的成果,也是第一部國產IMAX電影,並在特效製作方面克服了巨大的困難和挑戰,但真正打動人的是這部電影中流淌的濃濃的中國式親情。 電影總製片人王中磊表示,“《唐山大地震》是華誼兄弟單片投資最高的一部電影,在製作部分的絕對投資上也應該是華語電影最高的之一,我們片中的演員沒有大明星沒有高片酬,預算幾乎都花在了製作上;同時影片是對電影類型的一種新的探索,我們覺得這部電影可以感動所有的中國觀眾,尤其在看到成片之後我們覺得它比預期的更加觸動人心。” 影片總監製陳國富表示:“討論《唐山大地震》的時候,如果關注點只在Imax或特效方面,會偏離了影片真正的力量,這部電影的核心還是情感的力量,家庭的力量,人性的力量。” 同時,一部成功的讓人印象深刻的商業電影更多是兼具時代性和現代性的,而〈唐山大地震〉雖然講述的70年代開始的故事,但放在中國的當下則被賦予了更多的現代意義,他還提到:“《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其實不是關於地震的,他是關於我們要怎樣重新確立對家人和家庭的愛。這個提法在現在特別有價值,在中國走過一世紀的苦難後特別有意義,比強調人均收入提高還有意義。《唐山大地震》不需要跟任何好萊塢的大片作比較,它就是一部完全屬於中國人自己的電影。” 十大媒體主編深情寄語“中國人自己的電影” 《唐山大地震》的故事圍繞一個家庭在經歷災難之後的聚散別離,時間和地點的跨度沿着幾個主要人物的命運軌跡延伸開來,堪稱一部中國人的心靈史詩,如同馮小剛導演在接受採訪時多次強調説:“《唐山大地震》是一部內容大於形式的電影。往往拍災難片會拍成形式大於內容,但是我們這部電影,我希望它是內容大於形式。當然我們也會給觀眾看到那些非常有衝擊力的畫面,包括在視聽上的衝擊力,這些手段我們都會有。但是我們更希望把觀眾帶入人物的內心世界。這就是我們要做的事。我覺得這部電影,它真正震的不是這些房屋,而是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們就成功了。” 憑藉特殊的情感力量和主創們的創作誠意,部分媒體主編在看過電影之後,特地聯袂送上深情寄語,誠懇又情真意切,再次證明中國人對於“親情”這個永恆主題的不斷思考和堅持。 《唐山大地震》帶領我們回到了電影的原點,它讓人痛快地哭,之後讓人破涕成笑,它讓我們知道,電影還是我們記憶中的那個有生命力,能感動人,值得我們去珍視和反覆回想的電影。

幫你粘的!呵呵!你也可以利用我們強大的百度來了解哦!

唐山大地震影評800字左右~

希望樓主看過電影回來共鳴!

"唐山大地震"10大感動

《唐山大地震》無疑是本年度頭號催淚彈。達人鈞鈞看電影的場次是晚上21:40,整個影院依然座無虛席。而且儘管中間摻雜着稍許笑聲,但整個電影依然是讓看電影的不管男女,不分老少,都在偷偷擦眼淚。最後影院抽泣聲一片。大家無不被整個《唐山大地震》的電影感動,應該説馮小剛奉獻給了中國人一部真正屬於我們自己的災難大片。請跟隨達人鈞鈞一起看看《唐山大地震》的10大感人瞬間。

感動瞬間1:開場對唐山大地震發生瞬間的重現。有了《集結號》大型爆破場面的拍攝經驗這次馮小剛導演玩的更大。整個唐山大地震過程的呈現可以用慘烈觸目驚心來形容。當年看到一幢幢樓把一個個人埋在底下的時候,當你看到一個個衣不蔽體的倖存者抱着親人屍體痛哭的時候,就如同我們看汶川、玉樹大地震的新聞報道一樣讓你淚流滿滿面。特別是女兒在窗邊喊了一句“媽媽”的時候,徐帆一聲要把命喊出來的“來啦!!”讓人體會到母愛的力量。許多人被大地震中的那種偉大的母愛感動。

感動瞬間2:徐帆扮演的母親哭丈夫,以及懇請大家救埋在石板下面的龍鳳胎的時候。救助人員説兄妹二人被分別壓在石板的兩頭,就這個就會壓住另外一個,只能救一個。你要救哪個?徐帆瘋了一樣的哭着喊:“都要!兩個都要!”但事實是隻能救活一個,最後徐帆低聲説:“救弟弟”。我想心碎的不僅僅是眼角落下淚水的姐姐,還有每一位觀眾。哪個孩子都是娘身上掉下來的肉,這樣的選擇題你讓當媽的怎麼選?

感動瞬間3:徐帆的婆婆,從濟南趕來。要接孫子到濟南。一個地震中的母親,丈夫女兒都在地震中喪生(後來女兒奇蹟般的生還)。她只剩一個兒子,但婆婆也沒有了兒子只剩一個孫子。當媽的沒辦法,只得答應婆婆接走兒子。後來送兒子上車站,小姑子在車窗看着徐帆説:“媽,你把孩子帶走等於是要了雲娟的命啊。”當長途汽車停下來,兒子飛奔向徐帆的時候。鏡頭給了徐帆一個大大的特寫。那個喜極而泣的母親的笑容,讓所有人淚流滿面。

感動4:張靜初扮演的王登的養母病重在牀,即將離世。兩個暑假都沒回家看看母親的張靜初被父親陳道明告知仰慕病情來到病牀前。這場戲堪稱經典。三個演技派演員的氣場飈到了一起。陳瑾扮演的要強的母親突然對女兒説了一句:“這個表和我和你爸的存摺都給你,你也長大了,應該去找你的親生母親。我知道你恨我,但我這個時間上最在乎的人只有你爸爸和你。你能吻我一下嗎?”陳瑾那有些呆滯和僵硬的動作把一個重病卻堅強的母親表演的淋漓盡致。而陳道明更讓人稱絕。在鏡頭上一直只有一個背影。可當轉過身來的一剎那,鎮定的眼睛突然瞬間淚流滿面。並伴隨着重度的抽泣和呼吸聲。把一個革命軍人的堅強和麪對妻女的鐵血柔腸演繹的淋漓盡致。讓人淚流滿面。

感動5:王登帶着已經5、6歲的私生女女兒點點回家看父親時,父親問“你這幾年去哪裏?你躲在哪裏?”張靜初扮演的王登説:“我沒有臉見您。”陳道明:“那寫封信,打一通電話總可以吧”王登:“我怕您擔心”.一直很平靜的父親突然怒了!有點蜷縮的變老的身體卻重重的拍着沙發嚷道“我天天都在擔心!”;一句話讓人體驗到身為養父對這個地震中領養的女兒的無微不至的關心。讓人感動人間之情無處不在。

感動6:故事漸漸切近主題。在父親陪女兒和外孫女放風箏的時候,女兒終於跟父親打開了話匣子。其實32年來她根本沒有忘記她的母親。但是她為什麼這麼多年來沒有去找過母親呢?她告訴養父當年有一個活着的機會擺在她面前的時候,在究竟是救弟弟還是救姐姐的問題上,她在石板下清楚的聽到了母親説:“救弟弟”。就為這一句話,她恨了母親32年,這是她心裏永遠的陰影。這個事情沒有對錯,我們體會到的是地震在幼小生命裏留下的陰影。

感動7:張靜初和李晨扮演的弟弟深入汶川地震災區。可以説電影前半段我並沒有看出張靜初多少演技來,就是從跟陳道明道白自己的心理陰影后,我才看到她戲劇的張力。在這一大段的救援畫面中,透過張靜初和李晨不多的台詞,看着幾乎如同紀錄片般展示的汶川大地震的救援畫面。我們感動的是回憶,那個伴隨了每一箇中國人記憶的512汶川大地震。回憶讓我們集體落淚。

感動8:角色無大小,戲精永遠是戲精。就像當年蔣雯麗在《霸王別姬》裏精彩的幾分鐘亮相一樣。在《唐山大地震》中更有一個幾乎只有一場戲的劉莉莉。就是當年那個憑藉《籬笆女人和狗》中巧姑一角走紅的劉莉莉。在《唐山大地震》中她客串了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汶川地震中的母親。為了救女兒的生命,同時為了保護解放軍和志願者的生命,她自己選擇了讓救援隊鋸斷女兒腿的救援辦法。最後看着女兒被抬出來,她一遍又一遍的大喊:“媽對不起你,我要找女兒的腿!”這場戲絕對讓每個人都撕心裂肺。

張靜初緊緊拽住奔向廢墟尋找女兒腿的劉莉莉

感動9:母女32年重逢,是整個電影戲劇化衝突的一個高潮。這場戲切入點非常巧妙。女兒看到了牆上忘了摘下的自己5歲時的遺像,就知道媽媽有多想她。遺像下面一盆西紅柿,媽媽説:“先吃個西紅柿吧,媽媽沒有騙你”這種小細節最讓人受不了。一個32年前的生活細節,地震前那個沒有吃到的西紅柿,成了媽媽心中永遠的傷疤。馮小剛抓細節的本領太強了!達人鈞鈞要大誇特誇的就是接下來徐帆的表現。當徐帆跪下的那一瞬間。你就能見識為什麼有人一直拿她和張曼玉媲美。她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每一滴淚都能鑽到你心裏去。換句話説,不要説觀眾,就是哪個演員能碰到和徐帆演對手戲都是你的服氣,她會直接把你帶到戲中的情景。正如馮小剛説的“徐老師只會給電影加分。”這段戲我聽到了很多人忍不住的哭聲。

感動10:墓地看父親的戲。當母親把女兒的墓打開,從中取出一本本從國小到高中的課本的時候,當張靜初靜靜的蹲在地下抽泣的説出:“媽媽,對不起我對不起,我折磨了你32年,你怎麼過的啊!”我們再次被馮小剛導演説故事的功底所感動。你不得不佩服,在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這三個導演中,最會講故事的還是馮小剛。他善於用一切語言道具,用最直白的語言抓住中國最最普通的老百姓的心。有句話説“得民心者的天下”在電影這個天地裏,馮小剛無疑做到了這點。在看完《唐山大地震》的那一刻,每個人都會覺得活着真好,都會禁不住想多關心一下自己的父母、兒女、愛人……一個電影能讓人為善,境界已經足夠高了。

找一篇電影《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

一場心靈的洗禮

----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最近去看了電影《唐山大地震》,觀影的時候我哭了許多許多次,帶去的好幾包紙巾全都用光了。到散場的時候,我已經哭得沒有力氣了,太陽穴發脹疼得厲害,眼睛也腫腫的看路都有點模糊,電影散場後下樓梯時還差點摔下去。或許你們會覺得我也太誇張了吧,有刻意矯情的嫌疑,但是每個人內心的那根情感弦何時被撥動、被什麼而撥動,是沒有時間地點人物的規定,也不是能輕易控制的,這就是真感情的流露,真性情的展現。更何況我們剛剛經歷了汶川、玉樹大地震,聽到也看到了許多關於大地震時的悲慘畫面和感人故事,看電影的時候,就有很多情緒被自己不由自主的無限量放大了,於是這樣不計形象、不顧矜持的痛哭也就成了最好的宣泄方式。

但實話實説,《唐山大地震》這部片子並不是完美無缺的,電影剛上映不久就有不少細心的觀眾指出,影片中出現了不少的穿幫鏡頭和插入了明顯的商業廣告,也就是這些內容使得影片上映後遭受了不少人的非議和質疑。但這所謂的一切絲毫沒有減少電影給我帶來的深深感動,而是我被感動的一塌糊塗。縱觀近年來的一些影視作品,而像《唐山大地震》這樣充滿情意、富有感染力的影片,我已經很久很久很久沒有看過了,這次的遇見驚奇之餘,我心甘情願的被感動,流着淚看完了整部電影。

電影的開頭就非常引人入勝,那種壓抑的氣氛渲染的很到位,鏡頭畫面中有數不清的蜻蜓急匆匆的飛過,嗡嗡的聲響吵得人心裏煩躁的很,作為觀眾的我們當然知道這預示着什麼,但是我們卻聽到方登、方達兩姐弟用稚內的河北口音説着:“爸爸,你看蜻蜓,好多呀,太多了,都不想逮了!”看到這些我的心在顫抖,大量慌亂出逃的蜻蜓都知道將要發生什麼,所以它們要急速的逃離這災難之地,可是那些無辜的人類呢?人們生活軌跡還像往常一樣,千篇一律的重複着昨天的故事,他們知道人生中會有酸甜苦辣,但誰又敢想今天將有一場滅頂之災要降臨呢?從原始社會到目前的現代社會,人們不斷在進步,它們創造着世界,駕馭着萬物,還常自詡為萬物之靈,但面對大自然的災害時,人們卻可能連那小小的昆蟲都比不過!可憐、可悲、無奈呀!

1976年7月28日,唐山的人們如往常一樣,安靜地生活着,那詭異的天氣變化他們並未放在心上,一切都在繼續。《唐山大地震》中講述的這家人就是其中的一個普通家庭,龍鳳胎姐弟方登、方達向父親討要了6分錢去奶油冰棍,在受到大孩子的欺負時,姐姐勇敢地站出來保護着弟弟,母親下班回家操持着家務,父親在外跑着運輸養家,在這個家庭中,父母恩愛、母慈子孝、姐弟情深……一切地一切都顯得那麼甜蜜和幸福,誰又會曉得那毀滅性大地震就在這個時候悄悄逼近。平靜並沒有持續多久,地震惡魔瘋狂而至,天塌地陷,唐山的人們驚恐地想要逃脱,但卻是那麼的無處可逃;還有那些已進入夢鄉的人們,他們再也沒能看到第二天的陽光,20多萬唐山人的靈魂就永遠的躺在了那地震廢墟之下。看到此時,心緊緊的揪在了一起,頓時不能呼吸,眼淚再也不受控制,傾瀉而下。我為人類在面對自然災害時的渺小、微不足道而流淚;我為人類在遭受自然災害時的無能為力而哭泣;我更為影片中女主人公李元妮在地震後向着天空的那句撒心裂肺的怒吼 “老天爺,你這王八蛋!”而痛心疾首。頓時我們明白,自然發怒時對於人類毀滅要遠比我們碾死一隻螞蟻容易的多得多。

對於人類來説,在那樣的災難中能生存下來確實是一種幸運,但不可否認的是,災難所帶來的後遺症的危害是無以估計的!這不僅僅是震後的生存問題,更有可能是伴隨終身的心理問題。電影《唐山大地震》中的那對母女就印證了這一點。

女主角李元妮因為丈夫在地震的關鍵時刻拉了她一把,成為了此次災難中那個的“幸運者”,但她卻失去了恩愛的丈夫,並因為她的選擇而失去了可愛懂事的女兒,被救起的兒子還少了一條胳膊。“就我一個人沒事,對不起……”李元妮反覆地對她的婆婆大姑子説着,我們都能看得出她內心的那種愧疚和絕望,死者容易、生者艱難呀!震後的這32年,她每年都要為丈夫和女兒燒紙,每次都要告訴丈夫和女兒新家的地址,一遍又一遍;她拒絕了對她有好感的男士的追求,放棄了重新擁有幸福生活的機會,孤獨的生活着;她也執拗的拒絕了兒子讓她住進高樓大廈,改善生活條件提議,一直住在那她認為丈夫和女兒已經熟悉了的平房小屋,等待着親人的歸來。她帶着對已逝親人的感激和愧疚,守着心裏的那堆廢墟在生活,最常説一句話就是:“沒了,才知道什麼是沒了!”影片最後母女兩人相認的那一刻,她還給女兒跪了下來,哭得撕心裂肺。這就是一出人生慘劇之後的悲劇!

而地震女兒方登,她恨母親選擇了弟弟而放棄了她,於是在她大難時奇蹟重生後,她遠離了母親,再也沒了聲息,她借這種方式表達着她心中的不滿,也以這種形式報復着母親。地震後的被一對解放軍夫婦收養,一切生活還都不錯,但其與養父母之間存在着隔閡,對他們還比較冷漠,其實這都根源於自己的“被放棄”、“被傷害”。讀書期間她意外懷孕,她堅決的拒絕了不願承擔責任的男友讓其做人工流產的要求,寧願放棄自己大好的前程也要留下這個孩子,就是因為她是“地震孤兒”,嘗過那“被放棄”的滋味。其實,震後的這麼多年的時間裏,女兒和母親都在承受着一直沒有停止的心靈餘震,彼此折磨着!童年的陰影使得女兒一直不願意原諒母親,直到汶川大地震,女兒在參與救災時目睹了一位母親對女兒的無奈選擇,並且也知道了母親這些年一直生活在自責和愧疚之中後,才開始了她的心靈救贖之旅。

相比之下,弟弟方達就幸運了許多,地震時母親給了他生存的機會,他一直説母親給了他三次生命:第一次是出生時;第二次是小時候的一場大病,母親的堅持使他逃離了鬼門關;第三次就是唐山大地震時,母親放棄了姐姐而選擇了他。他很感激母親,也在儘自己最大的可能孝敬着母親。為母親買房想讓她生活的好些,把自己剛滿月的兒子留給母親害怕她孤獨……對於過去的災難,他不能也不敢忘記,但那時他畢竟還只是個孩子,他要長大,生活必須還得繼續。地震沒有把他摧毀,反而使他更加努力自強,最後終於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也許孩子更容易進入新的生活角色,而大人們卻要為災難痛苦一生。

一直很喜歡演員陳道明,特別佩服他那出色的演技。在電影《唐山大地震》中,他的演技真是發揮到了極致,雖然只是一名配角,但他的光芒卻是誰也不能掩蓋的!影片中他是一名軍人,因沒有孩子收養了地震“孤兒”方登,但童年的陰影使養女始終與他保持着一定的距離;中年喪妻,女兒放棄了學業,從此就是六七年沒有一點音訊。其中的一場戲更是直接讓我哭崩掉了,“這些年你到底跑哪裏去了?”他重重的拍打着椅背,帶着哭腔質問着多年後帶着外孫女突然出現的女兒,看到這我再也控制不住,哇的一聲哭了出來,這就是父親呀!還有吃年夜飯那場戲,擺了滿滿一桌子飯菜,他抱着外孫女在和女兒拉着家常,突然接到了老友的邀請電話,“老馬,去不了,去不了,今年我女兒帶着我外孫女來看我了,我們正在吃飯呢,不能去了,我這邊也是一大家子人呢……”説這些時,他那滿臉的幸福和略帶炫耀的話語,讓我感動的一塌糊塗。不得不説陳道明的確稱得上是中國最優秀的演員。看了這些,我想到了千里之外的父母親人,想到了每逢佳節時他們那期盼的眼神,所以不管我們在哪裏、做了什麼,都不能忘記了永遠愛我們、關心我們的父母親人,希望我們都能常回家看看!

在電影接近結尾時,我們看到了地震32年後的唐山,寬敞的馬路,來來往往的車輛,到處林立的大樓,熙熙攘攘的人們……看着眼前的這一切,當年的地震似乎沒有一點痕跡,但是有的事情不是表面的,而是深深刻在心中的。影片最後那緩緩出現的罹難者紀念記錄牆着當年那場毀滅性的災難,死者已安息,生者要更堅強,因為他們是承載着無數已逝者的生命和夢想在生活。

對於唐山的那場地震,我們不是親歷者,只是見證者,但卻因為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感同身受,心靈在經歷着顫動,為生命,為堅持,為大愛。

幸好影片的最後還算温情結束,給我們已痛的不能自已的心靈以些許的慰藉。逝者已逝,我們不可能永遠沉浸在悲痛中不能自拔,生活是繼續的,生者當更加自強,創造幸福的美好生活,以告慰那些已逝者。

如何評價徐帆在電影《唐山大地震》中的演技?

全程淚點,從方登在搖搖欲墜的窗口喊媽媽,徐帆操着唐山話大喊一句:來了!我的眼淚就忍不住了。可能有人會覺得我淚點太低了吧,可是我覺得徐帆演的真好,一個媽媽從生完孩子開始,肯定就無數次説“來了”,孩子哭了,尿了,喊媽媽了,喊餓了,敲門了……孩子一生中無數次在自己需要幫助的時候喊媽媽,而媽媽無論是病着餓着忙着或者像徐帆這樣正面對着巨大的危險,第一反應給孩子的也是一句不假思索的“來了”全程用人性直擊觀眾心臟的點太多了,看的次數越多,越覺得馮小剛導演的功力深厚,越覺得演員演技精湛,越覺得災難可怕,人命珍貴。結尾是王菲的《心經》,很好的結尾,聽着這樣縹緲又寧靜的吟唱,隨着整個電影撕裂的心痛感覺得到了一點安撫。相信我還會再看這部電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