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其猶病諸的翻譯

堯舜其猶病諸的意思是堯舜等這麼道德高尚的聖人都會感到有所不及。其中“病”指的是不足,“其”是代詞,指的是……之類的人。堯舜其猶病諸出自《論語·雍也》。《論語·雍也》涉及到“中庸之道”、“恕”的學説、“文質”思想,同時還包括如何培養“仁德”的一些主張。《論語·雍也》是《論語》中的一個章節,共包括30章。

堯舜其猶病諸的翻譯

《論語》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20篇492章,以語錄體為主,敍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論語》多為語錄,但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其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淺近易懂,而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能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

《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在編排上,《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並無緊密聯繫,只是大致歸類,並有重複章節出現。




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翻譯

譯文:孔子説:“豈止是仁,必須可以是聖啊!堯舜二帝也因為不能做到博施濟眾而感到愧對於民呀!可以稱之為仁的人,一定是自己要先站穩,才能扶起摔倒的人,自己要先騰達,方能博施濟眾。

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出自《論語·雍也》。

欲:想要;立:立身;立人:使動用法,使人立身;達:進達;達人:使動用法,使人進達。

擴展資料

孔子是商朝開國君主商湯的後代,是商朝的宗室。武王伐紂建立周朝,

為安撫商朝的貴族,封於亳,國號宋,即宋國,所以是殷商的貴族後裔。

三監之亂後,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於宋國,死後葬於宋國故地(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建有微子祠。 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

微仲去世後,子宋公稽繼立;宋公稽去世後,子丁公申繼立。宋丁公去世後,子湣公共繼立。宋湣公去世後,弟煬公熙自立,太子弗父何不得立。於是弗父何之弟公子鮒祀殺煬公,欲立弗父何,弗父何拒之,於是公子鮒祀成為國君,是為宋厲公。弗父何成為正卿。

弗父何死,子宋父周立;宋父周死,世子勝繼立,世子勝生正考父。正考父事宋國戴、武、宣三位國君,以恭敬著稱,“一命而僂,二命而傴,三命俯“。正考父嘗朝周,取回《商頌》,進行了一些整理,補充了在宋國已經亡失的篇章。

正考父死,子孔父嘉繼立。孔父嘉事宋穆公。穆公臨死前,不立己子公子馮,而立兄子公子與夷,以報兄長宣公讓國之恩。去世前遺命孔父嘉輔佐與夷(宋殤公)。

孔父嘉事殤公與夷,屢次對鄭、衞等國作戰,但多以失敗告終,引起國人不滿。孔父嘉有妻十分貌美,引起另一主政大夫華父督的垂涎。於是華父督借國人不滿,發動兵變,殺掉了孔父嘉與宋殤公。孔父嘉之子木金父逃到魯國,從此孔家成為魯國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的解釋.尤其是”要詳細點其猶病諸”

相信前一句應該不能明白,至於後一句,病,此處意為不足,諸,虛詞而已。

全句意思:通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來安撫百姓,就算是堯舜這麼道德高尚,修養極高的聖人都會感到有所不及,也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更何況一般人)

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的解釋.尤其是”要詳細點其猶病諸” 快

相信前一句應該不能明白,至於後一句,病,此處意為不足,諸,虛詞而已.

全句意思:通過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來安撫百姓,就算是堯舜這麼道德高尚,修養極高的聖人都會感到有所不及,也就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更何況一般人)

《論語,雍也》中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的翻譯

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意思是説:“假若有一個人,他能給老百姓很多好處又能賙濟大眾,怎麼樣?可以算是仁人了嗎?”

豈止是仁人,簡直是聖人了!就連堯、舜尚且難以做到呢.至於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幫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過得好,也要幫助人家一同過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説就是實行仁的方法了.”

孔子説博施於民而能濟眾這個太難了,這是聖人的事情,就是堯舜也不一定能做到.一個仁者,只要能夠做到推已及人,設身處地地為他人着想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