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足球蹴鞠怎麼念

古代足球蹴鞠怎麼念

蹴鞠讀作【cù jū】。

蹴鞠,指古人以腳蹴、蹋、踢皮球的活動,類似今日的足球,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據史料記載,早在戰國時期中國民間就流行娛樂性的蹴鞠遊戲,而從漢代開始又成為兵家練兵之法,宋代又出現了蹴鞠組織與蹴鞠藝人,清代開始流行冰上蹙鞠。因此,可以説蹴鞠是中國古代流傳久遠、影響較大的一朵體育奇葩。2006年5月20日,蹴鞠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蹴鞠一詞最早見於《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書中記載西漢時身為安陵阪裏公乘”的項處,因迷戀蹴鞠”,雖患重病仍不遵醫囑繼續外出蹴鞠,結果不治身亡。其後蹴鞠一詞在《漢書》中多次出現。漢之前的戰國,稱古代足球為蹋鞠”。《戰國策·齊策》中記載齊國首都臨淄人的生活時説臨淄之中七萬户……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竽、鼓瑟、擊築、彈琴、鬥雞、走犬、六博、蹋鞠者。”這段話後來也在《史記·蘇秦列傳》中出現過。是説富裕起來的臨淄,市民有很多文體活動,包括吹奏、擊打、彈撥樂器,鬥雞、賽狗、下棋和踢球。這些史料表明,戰國時期的齊國都城臨淄,蹴鞠已發展成一種在民間廣為盛行的娛樂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