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亮,雍州涇陽人,少有文武才幹翻譯

李大亮,雍州涇陽人,少有文武才幹翻譯是:李大亮,是雍州涇陽人,年少時就有文武才幹。這句話出自《舊唐書·列傳第十二》,《舊唐書》是二十四史之一,原名《唐書》,宋祁、歐陽修等所編著《新唐書》問世後,才改稱《舊唐書》,成書於後晉開運二年。

李大亮,雍州涇陽人,少有文武才幹翻譯

原文節選:

李大亮,雍州涇陽人,少有文武才幹。隋末,在東都與李密戰,敗,同輩百餘人皆就死,賊帥張弼見而異之,獨釋與語,遂定交於幕下。義兵入關,大亮自東都歸國,授土門令。屬百姓饑荒,盜賊侵寇,大亮賣所乘馬分給貧弱,勸以墾田,歲因大稔。躬捕寇盜,所擊輒平。時太宗在藩,巡撫北境,聞而嗟歎。其後,胡賊寇境,大亮眾少不敵,遂單馬詣賊營,召其豪帥,諭以禍福,羣胡感悟,相率前後降者千餘人,縣境以清。高祖大悦,以功賜奴婢百人。大亮謂曰:“汝輩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為賤隸乎?”一皆放遣。貞觀元年,出為涼州都督,以惠政聞。

譯文:

李大亮,是雍州涇陽人,年少時就有文武才幹。隋朝末年,在東都洛陽與李密交戰,戰敗,跟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處死,敵人的統帥張弼見到他而認為他與眾不同,就單獨釋放了他跟他談話,於是兩人在帳篷裏結為朋友。正義之師入關後,李大亮從東都洛陽歸附國朝,擔任土門(河北井陘的古稱)縣令。屬縣百姓有饑荒,盜賊來侵犯,李大亮賣掉自己所騎的馬把錢分給貧弱的人,用開墾土地勸勉人們,當年就獲大豐收。他親自搜捕盜賊,所攻打之處總能平定。當時太宗位居藩鎮,巡視安撫北部地區,聽説他的事蹟而讚歎。那以後,胡人侵犯邊境,李大亮部眾少不能抵擋,就單人匹馬到敵人軍營,叫來敵人的主帥,把禍福向他講明,胡人感動悔悟,互相帶着前前後後投降的有一千多人,屬縣境內因此太平。高祖非常高興,按照功勞賞賜他奴婢一百人。李大亮對這些人説:“你們這些人大多是士族人家的子女,因國家滅亡而到了這個地步,我又怎麼忍心把你們當做低賤的奴隸呢!”全都放走了。貞觀元年,他離開都城擔任涼州都督,憑藉仁愛寬厚的治理聞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