瀘定橋由幾根繩索組成

瀘定橋由13根繩索組成。瀘定橋始建於清康熙四十四年九月,於清康熙四十五年四月投入使用;於1961年3月4日被納入中國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於2003年納入景區管理。瀘定橋全長103.67米,寬3米,由13根鎖鏈組成,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橋;該橋因飛奪瀘定橋戰鬥而聞名中外。

瀘定橋由幾根繩索組成

瀘定橋是一座懸掛式鐵索橋,全橋由橋身、橋台和橋亭三大部分組成。橋身由多根碗口粗的平行鐵鏈構成,橋欄直接由鐵鏈架設,底下並排鐵鏈鋪上木板形成橋面,扶手與底鏈之間用小鐵鏈相連接,各鐵鏈環環相扣;橋台位於橋身兩端處,橋台內固定鐵樁,鐵鏈固定在兩岸橋台落井鐵樁裏;橋頭兩岸橋頭古堡為漢族木結構古建築,風貌獨特;錨固鐵鏈落井之上建有橋亭,飛檐翹角、古樸大方;橋西端觀音閣下存有康熙立的匾額。

瀘定橋由幾根繩索組成 第2張

瀘定橋曾是大渡河上最長的鐵索橋,為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曾有對聯題道:東環瀘水三千里、西出鹽光第一橋; 從清朝以來,瀘定橋為四川入藏的咽喉要道和軍事要津。作為茶馬古道上的重要樞紐和飛奪瀘定橋戰役的核心地,瀘定橋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和紅色文化底藴,對研究中國革命史、邊疆發展史、藏區社會史等具有極高的科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