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習俗有什麼?

春節習俗有什麼?的答案是:辦年貨;祭灶;掃塵;割年肉;貼年紅;年夜飯;守歲;壓歲錢;遊神;拜歲;廟會;拜年;派利是;燒炮竹

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鐘聲敲響,整個中華大地上空,爆竹聲震響天宇。在這“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三元”時刻,有的地方還在庭院裏壘“旺火”,以示旺氣通天,興隆繁盛。在熊熊燃燒的旺火周圍,孩子們放爆竹,高興地活蹦亂跳,這時,屋內是通明的燈火,庭前是燦爛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響聲,把除夕的熱鬧氣氛推向了最高潮。

貼春聯是應該是中國每一箇中央都會有這一個習俗。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約、精巧的文字描畫時期背景,表達美妙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方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鄉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副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氛圍。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端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來源及各類作品的特徵都作了闡述。

大年七年級拜年,是每一個小孩子最喜歡的事,拜完了年就會有紅包拿,真是切膚之痛的事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裝扮得整劃一齊,出門去走親訪友,互相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率領若千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同互相恭喜,稱為“團拜”。由於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後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運用各貼互相投賀,由此開展出來後來的“賀年片”。

春節習俗有什麼?

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舊佈新為活動主題,掃塵是年前除舊佈新習俗之一。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年末廿三/廿四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

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稱“掃屋”。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其寓意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掃塵的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以祈來年清吉;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辟邪除災、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祈求與願望。

守歲,又稱守歲火、照歲等,其由來已久,是中國民間的年俗活動之一。新年前除夕夜晚守歲,民俗活動主要表現為點歲火、守歲火,即所有房子都遍燃燈燭,閤家歡聚,迎接新年。除夕夜遍燃燈燭通宵不滅,謂之“照虛耗",據説如此照歲之後,就會使來年家中財富充實。

也有部分地區將通宵守夜(熬年夜)稱為守歲,即在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閒聊,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邪瘟病疫趕跑驅走。

壓歲錢(在廣東叫做“俾利是”),春節習俗之一。壓歲錢是由長輩派發給晚輩的,年晚飯後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派發給晚輩,據説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後,放在他們的枕頭下。

過年給壓歲錢,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切之情和真切祝福。壓歲錢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驅鬼,保佑平安。壓歲錢最初的用意是鎮惡驅邪,因為人們認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壓歲錢壓祟驅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