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是對聯嗎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是對聯嗎的答案是:不是對聯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是對聯嗎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不是對聯,而是兩句詩,意思是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江水畢竟還會向東流去。這兩句詩出自宋代詞人辛棄疾的《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全詞對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滿和自己一籌莫展的愁悶,卻是淡淡敍來,不瘟不火,以極高明的比興手法,表達了藴藉深沉的愛國情思,藝術水平高超,堪稱詞中瑰寶。

青山擋不住滾滾的江水,畢竟還要繼續東流。比喻懷念祖國,收復失地的心情是什麼力量也阻擋不住的。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詞(下闋):“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餘,山深聞鷓鴣。”

此詞寫作者登鬱孤台,今江西省贛州市城區西北部賀蘭山頂遠望,“借水怨山”,抒發國家興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歷史回憶,抒發家國淪亡之創痛和收復無望的悲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與不滿之情。全詞對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滿和自己一籌莫展的愁悶,卻是淡淡敍來,不瘟不火,以極高明的比興手法,表達了藴藉深沉的愛國情思,藝術水平高超,堪稱詞中瑰寶。

對聯又稱對偶、門對、春貼、春聯、對子、桃符、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等,是一種對偶文學,一説起源於桃符。另一來源是春貼,古人在立春日多貼“宜春”二字,後漸漸發展為春聯,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對聯是寫在紙、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字數相同,結構相同,是中文語言的獨特的藝術形式。

對聯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有歷史記載的最早對聯出現在三國時代。明洪武年間(1368年-1399年),在江西廬陵(今江西省吉安市)地方,出土一尊特大鐵十字架,上鑄有三國時代孫權赤烏年號(238-250年)。在鐵十字架上又鑄有藝術精美的對聯雲:“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春節時掛的對聯叫春聯,辦喪事的對聯叫輓聯,辦喜事的對聯叫慶聯。對聯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一般不需要押韻(律詩中的對偶句才需要押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