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端午節的由來是上古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説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習俗主要有划龍舟、祭龍、採草藥、掛艾草、打午時水、洗草藥水、拜神祭祖、浸龍舟水、吃龍舟飯、食粽子、放紙龍、放紙鳶、拴五色絲線、佩香囊等等。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端午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昇至正南中央,正如《易經》九五爻,飛龍在天。古人在飛龍在天吉日拜祭龍祖,以及舉辦一些喜慶的活動,特別是與龍相應的活動元素,如扒龍舟這類活動,或是藉此吉日做一些祈福辟邪的活動等。端午是龍的節日,龍及龍舟文化貫穿在端午節的歷史傳承中。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 第2張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説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現已成為一種普遍的工藝品。在中國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