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吃餃子的習俗由來

餃子作為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自從問世就深受人們喜愛,民間素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吃餃子源於古代習俗和民間傳説。

春節吃餃子的習俗由來

一、古代習俗

按照我國古代記時法,晚上11時到第二天凌晨1時為子時。“交子”即新年與舊年相交的時刻。餃子就意味着更歲交子,過春節吃餃子被認為是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着包住福運,吃餃子象徵生活富裕。

春節吃餃子的習俗由來 第2張

二、民間傳説

東漢年間,恰逢嚴寒,很多窮苦百姓的耳朵被凍爛,名醫張仲景見此不忍,便就地架起大鍋,熬製了一種“祛寒嬌耳湯”向窮人施藥治傷。“祛寒嬌耳湯”的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裏熬,熬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麪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病人食用。“嬌耳”治好了凍耳。後來人們為了感激張仲景施藥的善舉,就仿照“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吃,並把這種食物稱為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