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節的來歷和習俗

寒食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一般在清明節的前一到兩天,又有“禁煙節”、“冷節”和“百五節”之稱。因寒食節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吃備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節的來歷和習俗

一、寒食節的由來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在斷炊絕糧時割下自己的肉供重耳食用充飢。重耳歸國成為晉文公後,介子推不求功名利祿,攜母親歸隱綿山,晉文公為了逼迫其出山相見而下令放火燒山,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終死於火焚。晉文公感念忠臣之志,將其安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禁火寒食,以寄託哀思。

寒食節的來歷和習俗 第2張

二、寒食節的習俗

寒食節的習俗有拜掃祭祖、吃冷食、踏青郊遊和插柳等。寒食節掃墓祭祖在南北朝到唐前被視為“野祭”。後演變為皇家祭陵;官府祭孔廟、祭先賢;百姓上墳等。吃冷食就是禁止生火,吃生冷的食物。踏青郊遊和插柳都是寒食節的一種象徵性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