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戲發祥於中國哪個地區?

皮影戲發祥於中國哪個地區?的答案是:陝西

皮影戲發祥於中國哪個地區?

最早約誕生西漢時期,發祥於中國陝西華縣(古華州),成熟於唐宋時代的陝西、山西、河南三省。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有人認為皮影戲是現代“電影始祖”。皮影又稱“影子戲”,“燈影戲”、“土影戲”,有的地區叫"皮猴戲"、"紙影戲"等。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戲劇。劇目、唱腔多同地方戲曲相互影響,由藝人一邊操縱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它是我國曆史悠久,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並遠播海外,成為世界性的藝術。是世界上較早由人配音的活動影畫藝術,被認為是現代“電影鼻祖”,2006年被中國國務院列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皮影顧名思義,皮影是採用皮革為材料製成的,出於堅固性和透明性的考慮,又以牛皮和驢皮為佳。上色時主要使用紅、黃、青、綠、黑等五種純色的透明顏料。正是由於這些特殊的材質,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後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顯得瑰麗而晶瑩剔透,具有獨特的美感。

皮影人物被劃分為五個類別,更加特別的是每個人物都由頭、上身、下身、兩腿、兩上臂、兩下臂和兩手十一件連綴組成,表演者通過控制人物脖領前的一根主杆和在兩手端處的兩根耍杆來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樣的動作。在中國,不少的地方戲曲劇種都是從皮影戲中派生出來的,而皮影戲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以及表演藝術手段,對近代電影的發明和現代電影美術片的發展也起到了重要的先導作用。如今,中國皮影被世界各國的博物館爭相收藏,同時也是中國政府與其他國家領導人相互往來時的饋贈佳品,由此可見,皮影藝術在中國乃至世界上擁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皮影戲常見的傳統演出劇目有白蛇傳、拾玉鐲、西廂記、秦香蓮、牛郎織女、楊家將、岳飛傳、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封神榜等等。

《西遊記》作為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講述了孫悟空出世及大鬧天宮後,遇見了唐僧、豬八戒、沙僧和白龍馬,西行取經,一路上歷經艱險、降妖伏魔,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終於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聖成真的故事。各種《西遊記》改編的影視作品和劇種更是數不過來,皮影戲表演劇目中自然也少不了這部大作,尤其是“三八白骨精”的情節更是頗受歡迎。

《西廂記》根據中國元代戲曲劇本《西廂記》改編而成,講述唐貞元間書生張生,在普救寺邂逅已故崔相國之女鶯鶯,為爭取婚姻自由,敢於衝破封建禮教的禁錮而私下結合的愛情故事。整部作品以歌頌鶯鶯和張珙的純真愛情和掙脱封建禮教桎梏的反抗精神為主,台詞也保持原著的文學特色,典雅清麗,皮影戲版本的《西廂記》更是多家皮影戲團的拿手戲。

牛郎織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漢族民間愛情故事,傳説古代天帝的孫女討厭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間,私自嫁給河西的牛郎,過上男耕女織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織女捉迴天宮,責令他們分離,只允許他們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在鵲橋上相會一次,這個動人的愛情故事有着各種各種的影視作品,也是出經典好看的燈影戲。

白娘子的故事是流通很廣的一個民間故事,源自於唐代洛陽巨蛇事件等,初步定型於明代馮夢龍《警世通言》中,成熟盛行於清代,是中國民間集體創作的典範,幾乎家喻户曉,講述了白素貞為了報恩,化為人形與許仙相守,卻歷經磨難的故事,這個故事遍佈在全國幾乎所有的劇種,也是皮影戲表演時最常見的傳統劇目之一,更是唐山皮影戲的當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