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三國是指哪三個國家

愛沙尼亞;拉脱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共和國,簡稱愛沙尼亞,與南方的拉脱維亞和立陶宛並稱為波羅的海三國。

愛沙尼亞位於波羅的海東岸,芬蘭灣南岸,西南瀕臨里加灣,南面和東面分別同拉脱維亞和俄羅斯接壤,主體民族為愛沙尼亞族,首都塔林。

波羅的海三國是指哪三個國家

拉赫馬國家公園建立於1971年,位於愛沙尼亞北部,在首都塔林以東70公里處,開車大約需要1個小時便可到達。公園面積達725平方公里,它曾經是前蘇聯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公園,其規模是歐洲最大的國家公園之一。拉赫馬國家公園建立的主要理念是保護、研究和促進愛沙尼亞北部的風景地貌、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和國家遺產。其名字拉赫馬(Lahemaa)來源於愛沙尼亞北部海岸研究和觀光最多的四大半島:朱敏達(Juminda)、帕瑞皮(Pärispea)、卡斯木(Käsmu)和維基(Vergi),這四大半島分別被四大海灣隔開,自然風光相當秀麗。

拉赫馬國家公園是愛沙尼亞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當地有一些旅遊公司提供從塔林至公園的一日遊,同時還有很多人選擇自駕遊。公園內分佈着四大莊園,巴洛克式的薩嘎地莊園(Sagadi Manor)、愛沙尼亞最著名的帕姆色莊園(Palmse Manor)、風景如畫的威湖拉莊園(Vihula Manor),以及園內最獨特的蔻嘎莊園(Kolga manor)。拉脱維亞共和國,簡稱拉脱維亞。

國名源自民族語,意為“鎧甲”、“金屬製的服裝”,是一個位於歐洲東北部的議會共和制國家。西鄰波羅的海,與在其北方的愛沙尼亞及在其南方的立陶宛共同稱為波羅的海三國。東與俄羅斯、白俄羅斯二國相鄰。

里加聖彼得教堂(St. Peters Church, Riga)是拉脱維亞首都里加的一座高聳的教堂,高123米(戰前高136米),始建於1209年,15世紀初由羅斯托克石匠擴建。目前的鐘樓完成於1746年,歷史上曾遭雷電襲擊,其中兩次造成坍塌(1666年和1721年)。二戰以前,這是歐洲最高的木製建築。

戰爭期間,屋頂和鐘樓毀於大火。1970年代,蘇聯工程師重建教堂,並安裝了一部電梯,使人們可以在70米高處眺望里加風光。里加聖彼得教堂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築,不論牆還是塔都是越往上越玲瓏,裝飾也越多,而且頂上都有鋒利的、直刺蒼穹的尖頂,這是老城的最高點。立陶宛共和國,簡稱立陶宛(立陶宛語:Lietuvos;英語:Lithuania),位於波羅的海東岸,與北方的拉脱維亞和愛沙尼亞,並稱為波羅的海三國,東南鄰白俄羅斯,西南是俄羅斯的加裏寧格勒州和波蘭,首都維爾紐斯。

帕蘭加琥珀博物館位於立陶宛著名的海濱城市帕蘭加,是立陶宛藝術博物館的分支機構。它坐落在19世紀重建的Tiškevičiai宮殿內,周圍被美麗的帕蘭加植物園環繞着。該博物館是波羅的海眾多琥珀博物館中最大的一家,館內收藏的琥珀大約有28000件,其中15000件內含昆蟲、蜘蛛或植物。對外展出的大約有4500塊兒,大多數都是藝術品和琥珀首飾。

帕蘭加琥珀博物館對外展出的展廳面積達750平方公里,包括15個房間。此外,連接Tiškevičiai宮殿的小教堂則是一個臨時展廳。館內的琥珀展出主要分為兩大部分:科學類和文化藝術類琥珀。一樓的展廳主要展示琥珀的形成過程,事實上,大多數波羅的海琥珀是由4000萬至4500萬年以前的松脂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