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蘿蔔加大棒誰提出的

西奧多·羅斯福。

20世紀初,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推行一種戰爭訛詐與安撫相結合的外交政策,被後人俗稱為“胡蘿蔔加大棒”。老羅斯福的這套理念,被日後美國曆屆政府完整地繼承下來,並不斷“發揚光大”。

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858年10月27日-1919年1月6日),又譯狄奧多·羅斯福,人稱老羅斯福,暱稱泰迪(Teddy),荷蘭裔美國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 ,第26任美國總統。

曾任美國海軍部副部長,參與美西戰爭,並在古巴的聖地亞哥戰役中戰功卓越,獲得聖胡安山英雄的稱號。1900年當選副總統,1901年總統威廉·麥金萊被無政府主義者刺殺身亡,他繼任成為美國總統,時年42歲,是美國曆史上最年輕的在任總統。他的獨特個性和改革主義政策,使他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西奧多·羅斯福在總統任期內,對國內的主要貢獻是建立資源保護政策,保護了森林、礦物、石油等資源;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推動勞工與資本家和解。對外奉行門羅主義,實行擴張政策,建設強大軍隊,干涉美洲事務。羅斯福因成功地調停了日俄戰爭,獲得19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是第一個獲得此獎項的美國人。1909年卸任後,西奧多·羅斯福與共和黨意見有分歧,於是脱黨,代表進步黨參選總統,試圖東山再起;但敗於美國民主黨的候選人伍德羅·威爾遜,從此退出政壇。1919年1月6日,羅斯福逝世,享年61歲。

西奧多·羅斯福的遠房侄子富蘭克林·羅斯福日後也當選為美國總統 ,故在中文環境裏常稱富蘭克林·羅斯福為"小羅斯福"。2006年6月26日,他再次成為《時代》週刊的封面人物。西奧多·羅斯福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5名。

胡蘿蔔加大棒誰提出的

“胡蘿蔔加大棒”是激勵方式中的一種。胡蘿蔔加大棒通常指的是一種獎勵與懲罰並存的激勵政策;是指運用獎勵和懲罰兩種手段以誘發人們所要求的行為。它來源於一則古老的故事“要使驢子前進”就在它前面放一個胡蘿蔔或者用一根棒子在後面趕它。

激勵對發揮人的最大潛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組織管理中,實施懲罰的威脅或者給予獎勵的引誘,是組織鼓勵員工執行自己意圖時最常用的方法——胡蘿蔔加大棒。

古典管理理論把人假設為“經濟人”,認為人的行為是在追求本身最大的利益,工作的動機只是為了獲得經濟報酬。這種理論認為,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會干預人對經濟利益的合理要求,組織必須設法控制個人的感情。

激勵對發揮人的最大潛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組織管理中,實施懲罰的威脅或者給予獎勵的引誘,是組織鼓勵員工執行自己意圖時最常用的方法——胡蘿蔔加大棒。當人們在根據職能劃分的羣體中做着重複的工作時,最關心的只是維持生產率或效率,胡蘿蔔加大棒的方法,似乎足以確保員工保持一個合理的工作績效水平。但這一結論有悖於組織行為學中其他很多研究成果,這些研究表明,組織裏員工有無數富有獨創性。必須轉變觀念,以“機器裏的一個齒輪”到“有待開發的珍貴資源”;從“人是失誤的根源”到“創意的來源”;從“生產力目標”到“想要得到好的業績”;從“實體方面的努力”到“創造性和靈活性”;從“強制”到“全身投入”。激勵發揮人的最大潛能。

企業年終考核,“胡蘿蔔加大棒”一個都不能少。

對此,拿破崙曾經形象地説:“我有時像獅子,有時像綿羊。我的全部成功祕密在於:我知道什麼時候我應當是前者,什麼時候是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