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是讚美江蘇哪裏

《永樂大典》是讚美江蘇淮安。是明永樂年間由明成祖朱棣先後命解縉、姚廣孝等主持編纂的一部集中國古代典籍於大成的類書。

永樂大典是讚美江蘇哪裏

初名《文獻大成》,後明成祖親自撰寫序言並賜名《永樂大典》。

“襟吳帶楚客多遊,壯麗東南第一州”,這是明朝《永樂大典》編纂者之一的姚廣孝讚美江蘇淮安的詩句。《永樂大典》由於卷帙浩繁,參加纂修人員眾多,因此前後體例不一,前後錯互舛誤之處,亦在所難免,但這並不影響它的巨大價值。《永樂大典》是中國最著名的一部古代典籍,也是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百科全書。它的規模遠遠超過了前代編纂的所有類書,有萬書之書之稱,為後世留下許多豐富的故事和難解之謎。

編纂於明朝永樂年間,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百科文獻。共22877卷,分裝成11095冊,全書約3億7千萬字。它保存了14世紀以前中國歷史地理、文學藝術、哲學宗教和其他百科文獻,與法國狄德羅編纂的百科全書和英國的《大英百科全書》相比,都要早300多年,堪稱世界文化遺產的珍品。

據粗略統計,《永樂大典》採擇和保存的古代典籍有八千種之多,數量是前代《藝文類聚》、《太平御覽》、《冊府元龜》等書的六倍。淮安,位於江蘇中北部,江淮平原東部。地處長江三角洲地區,是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層城市,淮河生態經濟帶首提首推城市,坐落於古淮河與京杭大運河交點,處在中國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線上,擁有中國第四大淡水湖洪澤湖,是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衞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國家低碳試點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成功入選“世界美食之都”,是江淮流域古文化發源地之一。河下古鎮河下古鎮位於江蘇省淮安市淮安區西北隅,古邗溝入淮處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鎮,是淮安歷史文化名城的核心保護區之一。這裏曾誕生巾幗英雄梁紅玉、大文學家吳承恩等歷史名人。

明清兩代這裏曾出過67名進士、123名舉人、12名翰林,有“進士之鄉”之稱,文化底藴十分深厚。古鎮簡介明清時,河下是淮北鹽集散地,淮北鹽運分司曾設在這裏,並有很多鹽商在這裏業鹽。同時,由於清千年古鎮河下江督造船廠設於清江浦,河下還是漕船零部件配套加工基地。因運河而興,因運河而衰。

河下古鎮鼎盛時有“揚州千載繁華景,移至西湖嘴上頭”之美譽。運河經濟時代的中國,淮安與揚州、蘇州、杭州成為都市繁華的典範,並稱“淮揚蘇杭”。作為南船北馬的交通中樞,淮安鼎盛一時。清末,由於淮北鹽的集散中心移至王家營的西壩,漕糧由河運改為海運等原因,河下逐漸敗落。

古鎮現為國家重點文保單位京杭大運河文物遺存。古鎮歷史河下有2500年以上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