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此星辰非昨夜出自哪首詩

“似此星辰非昨夜”出自清代黃景仁的《綺懷十六首·其十五》 。黃景仁詩中名作絡繹,舉不勝舉,但就傳誦之廣而言,沒有比得過《綺懷十六首》的。

這組《綺懷》不僅是《兩當軒集》中不朽的名作,也是文學批評一個絕好的範例。

似此星辰非昨夜出自哪首詩

它對李商隱《無題》藝術表現的因襲與改造,為我們提供了一個理解古典詩歌互文性的經典文本。“綺”本意為“有 花紋的絲織品”,後來引申為“美麗”,“綺懷”自是一種美麗的情懷,對清代詩人黃景仁來説,這種美麗來自一種愛情失落無處尋覓的絕望,因而更加悽婉動人。黃景仁年輕時曾同 自己的表妹兩情相悦,但故事卻僅有一個温馨的開始和無言的結局。正因如此,在《綺懷》之中,籠罩着隱隱約約的感傷。

這種感傷,被那種無法排解的甜蜜回憶和苦澀的現實糾纏着,使得詩人一步步地陷入絕望中。幾回花下坐吹簫,銀漢紅牆入望遙。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

纏綿思盡抽殘繭,宛轉心傷剝後蕉。三五年時三五月,可憐杯酒不曾消。我多少次坐在花下吹簫,那伊人所在的紅牆雖然近在咫尺,卻如天上的銀漢一般遙遙而不可及。

眼前的星辰已不是昨夜的星辰,我為了誰在風露中佇立了整整一夜呢?纏綿的情思已盡如抽絲的蠶繭,宛轉的心已經像被剝的芭蕉。回想起她十五歲時在那月圓之夜的情景,可歎我手中的這杯酒竟已無法消除心中的憂愁。黃景仁(1749~1783),清代詩人。

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負詩名,為謀生計,曾四方奔波。一生懷才不遇,窮困潦倒,後授縣丞,未及補官即在貧病交加中客死他鄉,年僅35歲。詩負盛名,為“毗陵七子”之一。

詩學李白,所作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悽愴之情懷,也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詩極有特色。著有《兩當軒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