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後的贏家是誰

三國最後的贏家是誰的答案是:司馬懿

三國最後的大贏家不是某個人,而是一個階層——士族,該階層形萌芽於兩漢,初步形成於西晉,鼎盛於東晉,東晉末年及南朝走向衰落,至唐末大亂,士族作為一個階層已基本消失。

(179—251)三國魏河內温人,字仲達。出身士族。東漢末曹操為丞相,闢為文學掾,遷黃門侍郎,轉主簿。從討張魯、孫權。每與大謀,輒有奇策。曹丕為太子時,任太子中庶子,得信重。曹丕即帝位,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魏明帝即位,改封舞陽侯,任大將軍,鎮宛,平孟達之叛,三次率軍與蜀諸葛亮對抗。齊王曹芳即位,與曹爽同受遺詔輔政,遷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嘉平元年,乘爽從帝謁高平陵之際,殺之,為丞相,專擅朝政。死後,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專權。孫司馬炎代魏稱帝,建晉朝,追尊為宣帝。

司馬氏是高陽之子重黎的後裔,即夏官祝融。遠古至商朝世代襲承夏官這一職位,到了周朝,夏官改稱司馬。周宣王時,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賜司馬為族姓。司馬懿的十二世祖司馬卬隨項羽滅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內。漢朝時成為河內郡,司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

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祖父司馬儁為潁川(今河南禹州)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司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晉武帝司馬炎詔書説:“本諸生家,傳禮來久。”

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少年時期就胸懷謀略。東漢末年,司馬懿生於亂世,“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司馬懿二十歲前,楊俊曾見過他,説他絕非尋常之子。尚書崔琰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曾對司馬朗説:“你弟弟聰明懂事,做事果斷,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司馬懿少年時和著名隱士胡昭關係很好。因與同郡的周生等人結怨而被謀害,胡昭知道後立刻涉險尋找,在崤山澠池之間找到周生一行,請求他們放過司馬懿,周生開始不肯,但胡昭哭泣的誠意最終還是感動了他,救下司馬懿。

三國最後的贏家是誰

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薦司馬懿為上計掾[yuàn](佐理州郡上計事務的官吏)。當時曹操正任司空,聽説司馬懿的名聲後,派人徵辟他到府中任職。司馬懿見東漢政權已經被曹氏控制,曹氏又是閹宦之後,不想屈節在曹操手下,便藉口自己有風痺症,身體不能起居而不出仕曹氏。曹操不相信,派人夜間去刺探消息,司馬懿躺在那裏,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痺一般。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為丞相以後,使用強制手段徵召司馬懿為文學掾。曹操對使者説,他如果還和以前一樣躺在牀上不出仕,便將他逮捕。司馬懿聽説後非常畏懼,只得就職。曹操讓他與太子往來遊處,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而據《魏略》則記載,司馬懿好學,曹洪自以為才疏,想讓司馬懿去幫助他,司馬懿恥於和曹洪來往,假裝拄拐不去。曹洪記恨司馬懿,去跟曹操打小報告,曹操徵召司馬懿,司馬懿立刻扔了枴杖去見曹操為其效命。

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裏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説,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維護他,而得以無事,於是,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遂使曹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