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自由讀後感

《愛和自由》讀後感一:

愛和自由讀後感

這是本文作者孫瑞雪老師特別鍾愛的一首詩,《愛和自由》始終貫穿着愛和自由如何平衡的關係,學會愛孩子、學會放手,給孩子自由,讓孩子按照自己的內心發展,並不是溺愛、縱容、沒有規則,給孩子“愛和自由,規則與平等”的環境,用愛的情感喚醒孩子成長積極性;以自由空間確立孩子創造熱情和自我意識;以規則形成孩子的社會秩序和內在智慧,用平等的關係引導未來社會的和諧和文明。

彤彤出生後,媽媽在家休了一年產假,沒有離開過一天,等要上班時,想孩子肯定受不了一天沒有見到媽媽,沒想到他竟然適應的很好,沒有所謂的分離焦慮症,當時不是很明白,怎麼跟大多數孩子不一樣,是不是晚熟呀,看了此書才明白孩子在愛的環境下成長,安全感一旦建立,就不太會對新環境產生恐懼,這一點在他剛入園時也得到了體現。

很多人都認為彤彤是個非常有禮貌的孩子,但更是個開不起玩笑的小孩,開始好好的,只要一逗,就翻臉,就會惱,發脾氣,甚至還會哭。但是周圍大多數的孩子都不是這樣的,無論怎樣逗,都笑嘻嘻不在乎。所以經常會有人私下跟媽媽説,這孩子遺傳誰呀,你們兩個性格都挺好的,怎麼他的脾氣這麼大,媽媽也大惑不解。看了這本《愛和自由》後恍然大悟,第五章不同品質的心理和智力中專門講了這種狀況,原因是媽媽對彤彤説到做到,也要求爺爺、奶奶言出必行,欺騙孩子會造成他對你的不信任,彤彤一直在這種環境下長大,自然不經逗。大多數成人跟孩子交往的一貫方式就是逗,但是他們大都不知道青少年“惡作劇”大多是源於兒童時期的“逗”。

彤彤上幼兒園選擇的是蒙氏班,那時媽媽對蒙氏理念還是模模糊糊,選擇是因為蒙氏班是小班制,孩子少,老師多,孩子可以得到好的照顧。上了幾天後,老師向媽媽反映彤彤是個非常有個性的孩子,隨心所欲、自由自在,人家都在上課,他在玩玩具,人家都在排隊,他站在一旁觀看。還好是蒙氏班,還好老師受過蒙氏教育培訓,雖然老師認為他自由過度,但是也沒強加干預,漸漸的彤彤就融入到集體生活中來了。看了這本書後,深刻了解了蒙氏教育的精髓,慶幸當初的選擇沒錯。

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每個家長都是以欣賞、讚美的眼光看着獨一無二的寶貝,漸漸長大以後,欣賞、讚美被越來越多的批評、指責、約束所代替。正如作者所説的,要學會從一切如是中將愛剝離出來,孩子才真正可以接收到愛的禮物,我們一生能夠給予孩子的只有一樣,那就是愛。

每翻看一次總能得到新的收穫,好書真的是要不斷翻閲學習的!

《愛和自由》讀後感二:

《愛和自由》終於讀完了,《愛和自由》讀書筆記。整本書下來,從一開始的無比崇拜到慢慢有質疑再到最後勉強看完,竟然會在一本書的閲讀過程中有如此變化,是我沒料到的。

孫瑞雪的蒙氏幼兒園的確造福了很多中國孩子。但也可能的確是因為這個民族的孩子成長得太艱辛了,她才如此強調,甚至誇大愛和自由的重要性。蒙氏的原作我還沒有時間看,但已經聽説,愛和自由並不是蒙奶奶所強調的內容。我想,孫瑞雪這也是在因地制宜吧。她説蒙奶奶的理論不必為不同的文化而改造,是彷彿馬克思主義般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但她仍然不自覺地做了改造。

不過在我看來,這都不算什麼,只要真正給孩子們帶來福利,真正讓中國的家長們停止因為兒時成長的創傷和壓抑帶來的新一輪“折磨”,無論如何,我們都應該感謝這樣一個人,讀書筆記大全《《愛和自由》讀書筆記》。

一開始讀的時候,我認真的用熒光筆畫出來很多句子。當時帶給我挺震撼的效果,因為是第一次接觸到。我並不是説,她説得跟我平時所想到不一樣,我就一定要跟在後麪點頭稱是。我自然而然滋生出來的崇拜之情,是源自我做母親的敏感和直覺。我的直覺立刻告訴我,原來是這樣啊,的確是這樣的。一路讀下來,她給我的不是一個理論,一個新理論那麼簡單。我得到的不是“魚”,而是“漁”。也就是説,她説到的問題我不見得遇到,但我遇到新問題,我一定不會再像以前那樣不知所措遊移不定左右搖擺。我明明白白的知道了,這個世界上沒有速成的解決方案,可以直接從別人的類似案例中拿來就用。做母親,是不可能偷懶的,我是説精神上。遇到具體問題,媽媽必須靠自己結合實際來解決。

只是這樣一本書,一本或許“誤讀”了蒙氏理論的書,如果每一位中國的家長都能認真讀一讀,他們心裏的很多迷惑都將解開,他們的孩子都或許能多少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