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萬東北軍結局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1936年12月25日,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從此一去不復返,於是轟轟烈烈的壯舉之後便揭開了千古遺恨的悲劇序幕。近20萬東北軍羣龍無首,並在主戰主和問題上發生嚴重分歧,最後竟發展到內部殘殺。

三十萬東北軍結局

1937年2月2日,不顧大局的東北軍少壯派應德田、苗劍秋、孫鳴九等人殺死東北軍元老派67軍軍長王以哲、西北總部參謀處處長徐方、副處長宋學禮和交通處長蔣斌等人。血案發生後,王以哲的至交、第105師師長劉多荃為了替王以哲報仇,將部隊開進西安搜捕少壯派軍官,誘殺了對促成東北軍聯共抗日有功的旅長高福源,致使內部殘殺的悲劇愈演愈烈。危急關頭,中共代表周恩來苦口婆心多方做工作,才避免了事態的進一步擴大。

1937年3月東北軍高級將領輕率地接受了蔣介石提出的東北軍東調的“乙案”,鑽入了各軍不相統屬、部隊分割使用的圈套。東北軍遂東調,分駐豫南、皖北、蘇北地區。4月到6月,南京政府對東北軍進行整訓、縮編,化大為小,化強為弱,由每軍四師的甲種軍縮編成每軍二師、每師二旅的乙種軍編制,僅騎兵第2軍保留三個師。



九一八事變後,30萬東北軍有怎樣的結局

在紅軍的不斷打擊下,國民黨軍隊已無力再戰,蔣介石被迫於9月初下令“圍剿”軍總退卻。

1931年7月,蔣介石再次調集30萬軍隊,以十倍於紅軍的兵力發動了對中央蘇區的第三次圍剿,毛澤東、朱德等紅一方面軍領導人決定採取“避敵主力、打其虛弱”的方針,首先避敵鋒芒,繞到敵人的背後,然後攻其後路,打破敵人“圍剿”的方略,進行反“圍剿”鬥爭。

至8月6日國民黨軍已被紅軍拖得極為疲勞,紅軍作戰進入由被動變主動的第二階段。在紅軍的不斷打擊下,國民黨軍隊已無力再戰,蔣介石被迫於9月初下令“圍剿”軍總退卻,至此紅軍獲得了第三次反“圍剿”的勝利。

擴展資料:

九一八事變的相關情況:

1、20世紀二三十年代經濟危機後,日本軍國主義實力大增,日本首相田中義一在奏摺中寫道: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

2、1910年,日本吞併朝鮮半島,實行極其陰險的“以鮮制華”政策,不斷推動朝鮮人政治移民中國東北的活動。

3、“偽滿洲國”初期為“共和”體制,不久後以立清廢帝溥儀為“元首”,初期稱號為“執政”,年號“大同”,溥儀後稱“皇帝”,年號“康德”。1945年8月,日本本土受到美國投下的兩枚原子彈的攻擊,蘇聯紅軍突襲了駐守在偽滿洲國的關東軍和偽滿洲國軍,1945年日本戰敗。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九一八事變

東北王張老疙瘩一手建立的東北軍最後結局如何?

東北軍也就是奉軍,是東北王張作霖花了幾十年時間傾盡心血打造而成的勁旅,為北洋軍閥三大勢力之一,最輝煌是時候東北軍不光擁有陸軍,還擁有海軍和空軍,在瀋陽還建立了中國產能最強大的兵工廠,人數最多的時候是達到了30萬人,張作霖活着的時候,日本人始終不敢越雷霆一步。

1928年張作霖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1929年繼承東北軍大業的張學良揹負着國仇家恨,毅然宣佈東北易幟,投靠了蔣介石中央軍,使得老蔣完成了形式上的統一。九一八事變之後,面對日本人的炮火,擁有30萬東北軍的張學良居然下令不準開火,層層後退,一個月之內把東北三成全部丟光,東北軍不得不撤入關內。為實現攘外必先安內的戰略目標,蔣介石把入關的東北軍調到西北,瘋狂催促其與共產黨軍隊火拼,為了督戰蔣介石還親自飛到了西安,具有抗日情懷的張學良勸諫不成,被迫聯合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扣押了蔣介石,逼迫蔣介石聯共抗日。

西安事變在共產黨的調和之下得到了和平解決,張學良深知闖了大禍,堅持要陪同蔣介石回南京,一下飛機便被蔣介石扣押了,開始了長達36年的監禁生活。此時東北軍變得羣龍無首,為了全面抗戰,蔣介石將東北軍改編為6個軍,再加一個騎兵第二軍。之後,東北軍被調往了中國大江南北的各個抗日戰線,始終用血肉之軀堅守在抗戰一線,經過8年火拼之後,東北軍損失慘重,成建制的軍剩下來只剩了53軍,49軍則變成了中央軍。

最英勇要數57軍的112師,該師血戰江陰的時候4個團損失了三個團,師長身負重傷,撤下來時只剩了4000多人,只有萬毅的團還算是完整。接下來該師又參加了南京保衞戰,血戰太平門,南京保衞戰打下來,只剩了團長萬毅和4名戰士,可以説是全軍覆沒。抗戰勝利後,57軍經過補充之後,在解放戰爭中起義歸降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支部隊後來發展成了威震朝鮮戰場的38軍。整個抗日戰爭期間,國民黨軍高級將領犧牲了115個,其中東北軍就佔了24人。幾十萬東北軍經過抗日戰爭這個血肉磨坊,只剩下了幾萬人。之後,僅剩的東北軍又在解放戰爭中被解放軍消滅或者直接起義加入了共產黨的部隊。

東北軍的最後結局(抗戰中東北軍是如何消亡的)

九一八事變是中國人心中的一個痛,絕大多數人都把其中的罪責歸咎到了東北軍的身上,因為確實是幾十萬裝備精良的東北軍,選擇了不抵抗,把東北大地拱手送給了日本人。

客觀上講,東北軍確實有很大的責任,所以在每一個東北軍將士的心中,九一八事變成了他們每一個人心中最大的恥辱,也讓他們在之後和日本人戰鬥的時候打的比任何一支軍隊都有血性。

西安事變之後,東北軍被蔣介石改編成了五個軍,分別是49軍、51軍、53軍、57軍、67軍。在全面抗戰開始之後,東北軍終於有了報仇雪恨的機會,所以很多東北軍將士都是主動請戰,而且絕大多數人都死在了抗日戰場上。比如有東北軍抗日名將在最決絕的時刻曾説過,就是拼光最後一個人也要拼下去,否則就沒有臉面自稱是中國人了。

這其中,最能打的部隊是57軍。57軍率先參加的是淞滬會戰,其中主力112師參加了非常慘烈的江陰要塞保衞戰,為了掩護主力部隊成功撤退,112師堅持到了最後一刻,在狙擊戰中付出重大的傷亡,包括師長霍守義在內都中彈受傷。而後112師撤退到了南京,但還不等休整完畢,他們就參加了南京保衞戰。南京保衞戰的結果大家都是知道的,112師也在這場戰役中全軍覆沒,其中副師長李蘭池在南京太平門附近被敵人擊中,不幸殉國。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57軍在淞滬戰場傷亡慘重,但是他們的戰績同樣非常出色,甚至超過了很多中央軍嫡系部隊。

同樣優秀的還有第67軍。七七事變之後,第67軍先後參加了華北戰場的戰鬥和淞滬會戰,尤其是在淞滬會戰中,軍長吳克仁在強渡蘇州河時不幸犧牲,成為抗日戰爭中第一位為國捐軀的中將軍長,而在之後金山衞的狙擊戰中,第67軍也被消耗殆盡。

在淞滬會戰結束之後,67軍因為傷亡過重,而且無法補充兵員,所以第67軍的番號直接被取消了,倖存的人員都被編入了其他部隊。

為了雪恥,東北軍這5個軍在抗日前期都拼的非常兇,傷亡都非常大。但是因為東北已經變成了日軍佔領的區域,所以東北軍根本就沒有後備兵員,所以在抗日戰爭的後期,東北軍慢慢就消失在了抗日戰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