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個有意思的歷史典故

1.炎黃子孫:大約四千七百多年前,黃帝(號軒轅氏)聯合炎帝(號神農氏)戰勝九黎族蚩尤,蚩尤被俘後稱之為“黎民”。之後黃帝又打敗炎帝的部族,兩個部落逐漸融合,形成華夏族。所以我們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30個有意思的歷史典故

2.禪讓:堯是黃帝之後比較著名部落首領,堯去世後,舜建議把帝位讓給堯的兒子丹朱,諸侯卻推舉舜為帝。歷史上稱為“禪讓”。

3.大禹治水:鯀的兒子禹採取“開、通、疏、鑿、引”方法治水,大禹治水有功,被推為部落聯盟首領。後來,禹禪讓帝位給伯益,禹的兒子啟奪位稱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

4.桀驁不馴: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桀驁不馴”便出於此人。湯,又名“成湯”取得黎民百姓的擁戴,後打敗夏桀,滅掉夏建立了商。“網開一面”最初反映的就是湯的仁慈。

5.桀紂:商第三十代大王紂和夏桀一樣是典型的暴君,歷史上有“桀紂”的並稱。紂創造了“炮烙”“蠆(chài,蠍子)池”等刑罰,造“鹿台、酒池、肉林”,勞民傷財,草菅人命。

6.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殷商“讒言進用,忠良遠黜”,比干被挖心、萁子裝瘋、微子出走,周武王興兵伐紂,奴隸倒戈,紂王鹿台自焚,殷商滅亡,周王朝誕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齊,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魯。後來周公輔佐成王,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典故。周公禮賢下士,求才心切,進食時多次吐出食物停止進食,急於迎客。

7.烽火戲諸侯:周幽王千金難求妃子(褒姒)笑。“烽火戲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國都鎬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太子即位,為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8.春秋五霸:東周在歷史上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公被稱為“春秋五霸”。

9.管鮑之交:“管鮑之交”指春秋時期,齊桓公的兩位賢臣管仲和鮑叔牙的友情,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彼此信任的關係。

10.秦晉之好:“秦晉之好”指秦穆公幫助流亡在秦國的晉國流亡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並將自己的女兒文嬴嫁給了重耳,成就了“秦晉之好”。

11.問鼎中原:鼎是古代國家權力的象徵,楚莊公問鼎之輕重,有取代周室之意,“問鼎中原”源於此。

12.卧薪嚐膽:越王勾踐卧薪嚐膽,歷經22年,報仇雪恨滅吳國,成為春秋時代最後一個霸主。

13.陶朱公:相傳范蠡獻美女西施於吳王夫差,使其沉於美色,越由此滅吳。勾踐成霸業後,尊范蠡為上將軍。但范蠡認為:“大名之後,難以久居”,認為越王“可與同患,難與處安”,後攜西施隱退到陶邑經商,身家鉅萬,人稱為“陶朱公”,被後世商人奉為保護神。

14.三家分晉:“三家分晉”:春秋時期,晉國的兵力雖然強大,但“政出多門”不能統一力量重振霸業,多年後被“韓、趙、魏”三家分割而亡。

15.商鞅變法:商鞅變法:商鞅,原名公孫鞅,秦孝公期間,其通過變法使秦國變的強大,但因執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後用車裂之刑(五馬分屍)將其處死,可謂商鞅“作繭自縛”。

16.圍魏救趙:孫臏與龐涓本是同門師兄弟,但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獻讒言於魏帝,並將孫臏的髕骨挖掉,孫臏裝瘋被齊國營救,後有“圍魏救趙”的事蹟,並在一次戰役中設計大敗魏軍,誅殺了龐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多行不義必自斃”就是此事給後人的啟示。孫臏著有《孫臏兵法》。

17.合縱連橫:合縱連橫:自秦孝公起,強大的秦國便有了統一天下的雄心,於是“齊、楚、燕、韓、趙、魏”六國便“合縱”抗秦,秦謀士張儀“連橫”消解聯盟,為秦國統一中國奠定了基礎。

18.屈原:屈原名平,偉大的詩人、政治家、思想家、愛國人士,因遭讒言被流放,後因不忍看到楚國淪亡,抱石自投汨羅江,百姓乘舟尋屍不遇,為防魚兒蠶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後演化為賽龍舟、包粽子。屈原著有《離騷》《天問》《九章》等愛國詩篇,被後人整理為《楚辭》流傳至今。

19.負荊請罪: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儘量迴避、容讓。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説:“秦國不敢侵略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應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廉頗聽説後,便有了“負荊請罪”的故事。

20.紙上談兵:秦國攻打趙國,老將廉頗據守,秦無策,後秦使離間之計,調離了廉頗,趙國任趙括統兵,此人只識紙上談兵,並無實戰之能,被秦將白起打敗,40萬趙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殺於長平,成為歷史上的一大慘案。

21.毛遂自薦:毛遂,趙國平原君趙勝門客,因秦攻打趙國時,説服楚國合縱抗秦,而“鋒芒畢露”且“脱穎而出”。“穎”指錐子的柄。

22.竊符救趙:戰國時期,秦國圍攻趙都邯鄲,平原君一面與楚合縱,一面委託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國威脅未允,信陵君竊取兵符,假魏王將令出兵救趙,事成後留在趙國未歸。

23.荊軻刺秦王:秦王嬴政執政後,滅韓、趙,並攻佔燕國,燕國太子丹派勇士荊軻刺殺秦王,“圖窮匕見(xiàn)”,刺殺未果,丟了性命,可他英勇機智、不畏強暴、視死如歸的精神永垂青史。

24.秦始皇統一中國:秦王先後滅韓、趙、燕、魏、楚、齊六國,實現了統一,自稱“始皇帝”。秦始皇建立了一套封建專制制度,實行中央集權統治,地方實行郡縣制,同時採用丞相李斯的建議,“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為抵禦匈奴的侵犯,修築了西起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另一方面又焚書坑儒,實行愚民政策;大興土木,橫徵暴斂,導致民不聊生,在他死後不久便被農民義軍推翻。

25..陳勝吳廣起義:秦始皇死後,其十八子胡亥篡位稱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趙高(有“指鹿為馬”典故)的唆使下,變本加厲,繼續興建阿房宮,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兵夫屯長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秦農民大起義。

26.西楚霸王項羽:陳勝、吳廣被害後,反秦聲勢以南方會稽郡最大,其首領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兒子項梁和侄子項羽,北上進軍沿途收編了劉邦、英布、呂臣的反秦武裝,並在鉅鹿一戰,破釜沉舟,一舉擊潰了秦軍主力,扭轉了反秦戰局。

27.鴻門宴:反秦義軍劉邦攻下秦都咸陽,秦王朝滅亡,西楚霸王項羽從范增之計預設鴻門宴剷除劉邦,劉邦攜張良、樊噲赴宴,席間項莊(項羽的堂弟)舞劍,意在沛公,劉邦在樊噲的保護下得以逃脱。

28.蕭何月下追韓信:漢王劉邦謀士蕭何月下追回了韓信,並舉薦給劉邦為將軍,韓信採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攻下三秦,佔據關中,後協助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劉邦做了皇帝后,以韓信匿藏項羽部下將其治罪降職,後蕭何與呂后(劉邦妻)設計將韓信處死,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29.霸王別姬:劉邦趁項羽出兵之際,自漢中出擊攻佔了項羽都城彭城,項羽回攻,大敗漢軍,擒獲了劉太公和呂雉,劉邦求和,范增未允,劉邦用反間計離間了范增,又以劃分楚河漢界為誘救回老小,後採用韓信的十面埋伏之計將項羽困在垓下,項羽愛妻虞姬,唱罷“漢兵已略地,四面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拔劍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損。項羽退至烏江,烏江亭長勸其退回江東稱王,項羽無顏見江東父老,在烏江邊拔劍自刎,“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西楚霸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30.呂氏之亂:呂雉,劉邦結髮之妻,其子劉盈即位,呂氏便執掌大權,進入了呂后時代,呂后為人陰險毒辣、殘酷無情,殘害劉氏家族,欲將劉氏天下改為呂氏天下。其中,將劉邦愛妾戚夫人,砍手足、挖出雙目、薰聾耳朵、弄啞喉嚨,扔進豬圈,做成“人彘(zhi,豬)”。呂氏執政16年,繼承了漢高祖開創的“與民休息、無為而治和對外和親”政策,是歷史上值得肯定的一面。



30個有意思的歷史典故

很多事情我們習以為常,但卻不知來源,下面一起來看看以下這30個有意思的歷史典故,也許您會漲知識

1、為什麼男裝鈕釦在右,而女裝鈕釦在左呢?

鈕釦最初問世時,只有富人的外套才釘鈕釦。按當時的風俗,男士自己穿衣服,女士則由僕人幫穿。女士襯衣上的扣子釘在左邊,極大地方便了伺候女主人的僕人們(現在方便男人脱)。男士襯衣的扣子在右邊,除了自己穿衣服,還因為用右手方便拔出掛在左腰的佩劍,這樣就不容易被襯衫兜住。

2、為什麼是上廁所、下廚房?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五行,五行分別對應五個方位。古代廁所建造在北面偏東的位置,廚房要建造在南面偏東。去南方時,習慣説南下(皇帝下江南),去北方時,習慣説北上(北上抗日)。當要去廁所時要去院子的北面,所以説上廁所。當要去廚房時,要去院子的南面,所以説下廚房。

3、俗語為什麼是不三不四?

古人稱天為一、地為二。所以天地相加為三,三即成為整體的代表,比如:三部曲、三省、三思、三人行等等;而對於四則稱之"周全",亦有稱心如意的意思,比如四大金剛、四大家、四體、四藝、四書等等。所以把"美好事物"之外的,行為不端的人統稱為"不三不四"。

4、佛家弟子為什麼都姓釋?

釋姓是漢人姓氏之一,一般為漢傳佛教出家人統一使用之姓氏,並未收錄於《百家姓》中。中國出家人以釋為姓,始於道安禪師。佛教初期魏晉沙門,以師為姓,故姓各不同。道安以為,根本道師乃釋迦世尊,故"以釋命氏",後來他譯《增一阿含》,有"四海出家,同稱釋氏"之語。

5、十二生肖為什麼沒有貓?

有民間神話傳説用"鼠騙貓"的説法來解釋這個問題,但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古時無貓,貓原產於埃及,何時傳入中國已不可考,民間傳説則由唐三藏從印度帶回(其實是漢朝)。所以貓在傳入中國以前,中國的十二生肖早就排完成定論了。而且,十二生肖中已經有了老虎這隻大貓,所以小貓就不用值班了。

6、回覆姓氏為什麼要免貴?

在夏商周之時,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女子稱姓。《通志·氏族略》有云:"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用來區別婚姻,同氏不同姓可通婚,同姓不同氏不可通婚。秦統一以後,姓氏合二為一。因姓氏還是貴者,所以往往要問"貴姓",而有人問"貴姓",才能回答"免貴姓某"。當然,如果你姓張和姓孔,你就不需要回答免貴了,因為這是老天爺和孔聖人的姓噢。

7、諾貝爾獎為什麼沒有數學獎?

諾貝爾在遺囑中提到:獎勵那些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發明或發現"。他不認為數學是人類可藉以得益的實踐科學,因而數學被排除在諾貝爾獎之外。其實是諾貝爾曾向一位女士求婚,而她卻嫁給了名叫米泰萊弗勒的數學家,還共同欺騙了諾貝爾,諾貝爾終身未娶,他恨數學啊。

8、本命年為什麼要穿紅?

風水位理學認為,逢本命年時,生肖守護神要去天庭參拜,按現在的説法就是述職,這時對人的保護就會減弱,妖魔邪祟就會乘虛而入,紅色能夠去災辟邪。這與"過年"貼春聯的來歷也有關聯,所以人們用穿紅衣服,系紅腰帶來去災辟邪,後來被人們發揚光大,連內褲襪子都要紅色。

9、百家姓開頭四姓為什麼是“趙錢孫李”?

明清文獻記載,《百家姓》是宋朝初期,由一位吳越地區的儒家學者最先編輯。所以他用了當朝皇帝的姓氏為第一姓;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國王姓"錢";"孫"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李"是後唐皇帝李後主的姓氏。這就是《百家姓》開頭四姓"趙錢孫李"次序的由來。

10、犬子的來歷

"犬子"本是司馬相如小名,《史記》記載,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他長大後,也覺得名字不好聽,加上又仰慕藺相如的為人,自己便更名為相如。但司馬相如的`成名,"犬子"也不斷為人所知。人們便爭相效仿,謙稱自家兒郎,用上了"犬子"一詞。那麼龜兒子呢?

11、二百五的來歷其一

蘇秦一直努力説服六國聯合抗秦,史稱"六國封相"。但蘇秦在齊國的時候被刺客殺了,齊王為了抓出刺客,特貼出告示,聲稱蘇秦為大內奸,刺殺蘇秦者賞金千兩。告示一出,立刻有四個上鈎,聲稱是自己所為。齊王正恨刺客牙癢,怒:千兩黃金每人二百五,順便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砍了!

12、過年為什麼要給孩子壓歲錢?

北宋神宗年間,某年春節夜晚,有個副宰相王韶的小兒子南陔,跟隨大人在街頭觀燈遊玩時,不料被歹人掠走,想勒索王韶一筆錢財。逃跑中正巧遇朝廷車子經過,南陔大聲呼救,歹人放下南陔倉皇逃跑。後來,宋神宗得知此事後,就賜予南陔一些金錢,給他壓驚,從此"壓歲錢"在民間流傳開來。

13、中國人為什麼把説大話叫吹牛?

從前宰羊時放完血,屠夫會在羊的腿上割開一個小口,把嘴湊上去使勁往裏吹氣,直到羊全身都膨脹起來,用刀輕輕一拉,皮就會自己裂開。這叫吹豬或吹羊。如果誰要説可以把牛皮吹起來,那就是説大話了,因為牛皮很大,而且非常堅韌,根本吹不起來。所以"吹牛"就是説大話的代名詞!

14、宰相肚裏能撐船的來歷

宋時宰相王安石中年喪妻,續娶了一妾名喚姣娘。老夫少妻的生活,使得姣娘私下與年輕僕人私下約會。王安石知道後,本來火冒三丈,但一忍再忍,乾脆在中秋節對詩的時候,誘使姣娘講出實情,但姣娘一句"宰相肚裏能撐船"讓王安石深知其苦,即賜銀千兩,送姣娘與僕人成婚。

15、為什麼是替罪羊而不是替罪狗?

聖經《舊約》:挪亞後有個叫亞伯拉罕的閃族人,他99歲得一子。一天,耶和華突然降臨,要他殺子以撒獻祭。以撒不知自己是祭品,跟隨父親上山,亞伯拉罕準備好一切,正將兒子放上祭壇欲動刀時,天使飛來拉住其手,不准他殺子,告訴他只是耶和華的考驗,並改用羊來做為祭品。這就是替罪羊的來歷

16、拍馬屁是怎麼來的?

一説是元代蒙古人有個習慣,兩人牽馬相遇,要在對方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二是蒙古族好騎手遇到烈性馬便拍拍馬屁股,使馬感到舒服,隨即乘勢躍身上馬,縱馬而去。三是蒙古人愛馬,如果馬肥,兩股必然隆起,所以見到駿馬,總喜歡拍着馬屁股稱讚一番。

17、哪壺不開提哪壺的來歷

早年,有父子倆開了一個小茶館。知縣白老爺是一個貪財好利的主兒,經常來白吃白喝。雖然父子倆受不了,有氣,但也沒辦法。有一段時間老掌櫃病了,小掌櫃司爐掌壺。等老掌櫃病好以後,發現縣太爺再沒來了。問其緣由,小掌櫃一笑説:"我給他沏茶,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18、為什麼佔女人便宜叫“吃豆腐”?

漢朝,長安街上有個夫妻開的豆腐店,老闆娘生得漂亮,風情萬種,人稱"豆腐西施",為招徠顧客,難免有賣弄風情之舉,引得周圍男人老以"吃豆腐"為名到豆腐店與老闆娘調情,趁付銅板時摸摸老闆娘的纖手等。後來,"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輕薄女人的代名詞。

19、孺子牛的來歷?

齊景公非常疼愛庶子荼,有一次齊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戲,竟然口裏銜根繩子,讓荼牽着走。不料,兒子不小心跌倒,把齊景公的牙齒拉折了。齊景公臨死前遺命立荼為國君。景公死後,陳僖子要立公子陽生。齊景公的大臣鮑牧對陳僖子説:"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

20、為什麼高貴的女婿要叫金龜婿?

金龜婿與唐代官員的佩飾有關。唐初規定,內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魚符、魚袋。魚符以不同材質製成,"親王以金,庶官以銅,皆題其位、姓名。"魚袋也是"三品以上飾以金,五品以上飾以銀"。能佩戴金龜(或金龜袋)均是親王或三品以上官員。後世遂以金龜婿代指身份高貴的女婿。

21、智囊一詞的來歷

戰國時期,秦惠王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公子疾。公子疾初任庶長,因戰功封為嚴君。秦武王時,與甘茂分別為左右丞相。公子疾為人滑稽多謀,但因患癭疾,頸前長了一個大囊腫,被秦人戲稱為"智囊"。"智囊"一詞後來逐漸轉意,由指人身體上的囊腫,變成指聰明的人。

22、為什麼富家子弟叫紈絝子弟?

古代人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所謂裳就是大裙子。一走,兩腿呼呼進風。有錢人為保暖,兩條小腿各套上長筒襪,這種襪子叫"絝"。更有錢人用細滑的絲織品做襪子,就叫"紈"。西漢宮女穿"開襠褲"説的就是這種襪子(那時候沒內褲)。這也是"紈絝子弟"一詞的由來。

23、為什麼要把男寵叫面首?

南朝時,劉宋前廢帝劉子業繼位後,大肆禍亂宮闈。不僅霸佔自己的親姑姑,而且強令內侍當眾非禮各叔王的妃子、公主。劉子業的姐姐山陰公主劉楚玉有樣學樣,請求劉子業賜了自己30個"面首"。面:即面貌漂亮。首:即頭髮烏黑,説這樣的男子腎強。從此,面首就確定為男寵代名詞。

24、男女之事咋稱“桃花運”?

桃花運曾有朝代認為是女子涉淫行為,但是《詩經》中有一首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描寫的卻是女子出嫁時的美好情景。又有《周易》裏"子午卯酉"是地支中代表"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四個方向的,當"四象交會"

桃花會盛開,此時求感情最好,因此人們把愛情稱作"桃花運"。

25、一天三餐制是怎麼來的?

在宋朝之前,老百姓一天只吃兩頓,只有皇室四餐,諸侯三餐。西漢時,給叛變被流放的淮南王的聖旨上,就專門點出,"減一日三餐為兩餐"。這歸功於宋代經濟的繁榮,除了酒肆之間不再如唐代被約束在市坊中間,夜市晚上不實行宵禁,晚上夜生活豐富,所以才加一頓晚飯。

26、為什麼要用豎中指罵人?

"豎中指"最早出現在英法百年戰爭末期。英國弓箭手讓法軍損失慘重,法軍發誓在擊敗英軍後,將英軍弓箭手拉弓的中指斬斷。但結果法軍慘敗。在法軍撤退時,英軍弓箭手紛紛伸出右手中指,炫耀他們依然存在的中指。這一侮辱性的手勢迅速在西方國家"走紅"。

27、壓箱底是什麼東西壓了箱子底?

中國古代有一種性教育工具是"壓箱底"。它是一種瓷器,有的比拳頭還小一些,外形多作水果狀,有蓋,內藏一對呈交合狀的男女。平時,人們把它放在箱底以辟邪,到了女兒出嫁前,母親把"壓箱底"取出來,揭開蓋以示女,讓她體會"夫妻之道"。

28、為什麼是不為五斗米折腰?

義熙元年(405年),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説下,出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一陽一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潯一陽一郡的督郵劉雲,以兇狠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否則就栽贓陷害。縣吏説:“我們應當穿戴整齊、備好禮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郵。”陶淵明歎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兒折腰。”意思是我怎能為了縣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

於是,陶淵明在出任彭澤令八十多天後,就離開衙門,收拾行裝,返回家鄉,從此過起隱居生活。對於官一場,他絲毫沒有眷戀之心,反而有一種重獲自一由的怡然自得。他每天飲酒寫詩,過着世外桃源一樣的清閒生活。

29、和尚姓釋?

為什麼出家人都姓釋?這是從東晉時代,有一位叫道安法師,這個人開始的。

有一次,襄陽地方的一位名士習鑿齒,到了檀溪寺,專誠拜訪道安法師,寺僧跑去報告,正是道安法師問著誰人來訪的當兒,習鑿齒已經來到他的面前了,隨口代寺僧回答説:「四海習鑿齒!」道安師聽了,也就不慌不忙,毫無思索的含笑應聲説:「彌天釋道安!」這是一副對得很工整的對聯,雖然出語淺顯,含義卻很深,因此,便成了千古不朽的名聯。由此開始,以後的出家人就不再用俗家之姓,而改用釋迦牟尼佛的釋姓了。後來道安法師提議出家人應該都跟隨佛而姓釋。當時還有很多人不滿,再後來《增一阿含經》譯出,經中果有:“四河入海,無復河名,四姓出家,同稱釋氏。”一時大眾驚歎。

30、為什麼説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漢明帝時,東漢名將班超奉命出使西域,意欲聯合西域各國共同抗擊匈一奴一。剛到鄯善國時,鄯善國王款待十分周到,後來卻忽然改變了態度。班超猜想一定是北匈一奴一也派來了使臣,他們從中作梗,使得鄯善王不知所從的緣故。

班超當即把隨從官兵召到一起喝酒,趁大家酒勁正濃,説道:“現今大家和我一起都身在異國,本是想立大功,以求發達。可匈一奴一使臣來到這裏沒有幾天,鄯善王就不把我們放在眼裏,説不定哪天他會把我們送給匈一奴一,那我們可就要被豺狼吞吃了。大家説該怎麼辦?”部下們都説:“在這危亡之地,生死都由司馬您調遣!”於是,班超提議道:“不入虎一穴一,不得虎子。眼下也只有趁夜火攻匈一奴一使臣大營,使他們不知我們究竟有多少人馬,然後趁亂消滅他們。只有這樣,鄯善國才會一心一意歸順漢朝。”

就這樣,班超率領36人,一舉拿下匈一奴一軍營,鄯善國舉國震驚。果如班超所言,匈一奴一來使被殺後,鄯善國與漢朝正式建立了聯盟。

30個有趣的歷史典故都有哪些

很多事情我們習以為常,但卻不知來源,比如為什麼男裝鈕釦在右而女裝在左?為什麼是上廁所下廚房?十二生肖到底為什麼沒有貓?羊到底是怎麼了要替罪?下面由我給大家介紹30個有趣的歷史的典故吧,僅供大家參考。

30個有趣的歷史典故

1.為什麼是上廁所、下廚房?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五行,五行分別對應五個方位。古代廁所建造在北面偏東的位置,廚房要建造在南面偏東。去南方時,習慣説南下(皇帝下江南),去北方時,習慣説北上(北上抗日)。當要去廁所時要去院子的北面,所以説上廁所。當要去廚房時,要去院子的南面,所以説下廚房。

2.為什麼男裝鈕釦在右,而女裝鈕釦在左呢?

鈕釦最初問世時,只有富人的外套才釘鈕釦。按當時的風俗,男士自己穿衣服,女士則由僕人幫穿。女士襯衣上的扣子釘在左邊,極大地方便了伺候女主人的僕人們(現在方便男人脱)。男士襯衣的扣子在右邊,除了自己穿衣服,還因為用右手方便拔出掛在左腰的佩劍,這樣就不容易被襯衫兜住。

3.俗語為什麼是不三不四?

古人稱天為一、地為二。所以天地相加為三,三即成為整體的代表,比如:三部曲、三省、三思、三人行等等而對於四則稱之“周全”,亦有稱心如意的意思,比如四大金剛、四大家、四體、四藝、四書等等。所以把“美好事物”之外的,行為不端的人統稱為“不三不四”。

4.佛家弟子為什麼都姓釋?

釋姓是漢人姓氏之一,一般為漢傳佛教出家人統一使用之姓氏,並未收錄於《百家姓》中。中國出家人以釋為姓,始於道安禪師。佛教初期魏晉沙門,以師為姓,故姓各不同。道安以為,根本道師乃釋迦世尊,故“以釋命氏”,後來他譯《增一阿含》,有“四海出家,同稱釋氏”之語。

5.李耳為什麼叫老子不叫李子?

第一種説法,老子生下來就是白鬍子白眉,耳朵又大,所以又叫老子又叫李耳。顯然這種説法很科幻、很胡扯。第二種説法更貼切一些,李耳本來就姓老,名老聃,即李姓源於老姓。而且李姓淵於老虎圖騰,苦縣一帶虎被稱為“狸兒”,所以李耳只是“狸兒”的誤傳罷了。

6.二百五的來歷其一

蘇秦一直努力説服六國聯合抗秦,史稱“六國封相”。但蘇秦在齊國的時候被刺客殺了,齊王為了抓出刺客,特貼出告示,聲稱蘇秦為大內奸,刺殺蘇秦者賞金千兩。告示一出,立刻有四個上鈎,聲稱是自己所為。齊王正恨刺客牙癢,怒:千兩黃金每人二百五,順便把這四個二百五推出去砍了!

7.過年為什麼要給孩子壓歲錢?

北宋神宗年間,某年春節夜晚,有個副宰相王韶的小兒子南陔,跟隨大人在街頭觀燈遊玩時,不料被歹人掠走,想勒索王韶一筆錢財。逃跑中正巧遇朝廷車子經過,南陔大聲呼救,歹人放下南陔倉皇逃跑。後來,宋神宗得知此事後,就賜予南陔一些金錢,給他壓驚,從此“壓歲錢”在民間流傳開來。

8.十二生肖為什麼沒有貓?

有民間神話傳説用“鼠騙貓”的説法來解釋這個問題,但真正的原因是因為中國古時無貓,貓原產於埃及,何時傳入中國已不可考,民間傳説則由唐三藏從印度帶回(其實是漢朝)。所以貓在傳入中國以前,中國的十二生肖早就排完成定論了。而且,十二生肖中已經有了老虎這隻大貓,所以小貓就不用值班了。

9.中國人為什麼把説大話叫吹牛?

從前宰羊時放完血,屠夫會在羊的腿上割開一個小口,把嘴湊上去使勁往裏吹氣,直到羊全身都膨脹起來,用刀輕輕一拉,皮就會自己裂開。這叫吹豬或吹羊。如果誰要説可以把牛皮吹起來,那就是説大話了,因為牛皮很大,而且非常堅韌,根本吹不起來。所以“吹牛”就是説大話的代名詞!

10.宰相肚裏能撐船的來歷

宋時宰相王安石中年喪妻,續娶了一妾名喚姣娘。老夫少妻的生活,使得姣娘私下與年輕僕人偷情。王安石知道後,本來火冒三丈,但一忍再忍,乾脆在中秋節對詩的時候,誘使姣娘講出實情,但姣娘一句“宰相肚裏能撐船”讓王安石深知其苦,即賜銀千兩,送姣娘與僕人成婚。

11.人為什麼要打呵欠?

打呵欠這種行為一直困擾着科學家有兩個原因。一是打呵欠似乎沒有任何作用。但打呵欠的時候,如果你想抑制它,你的身體會不由自主地抽搐,面部會因痛苦而扭曲,你感覺血液似乎要從鼻孔裏湧出。同樣困擾科學家的還有呵欠的傳染性。看看,你剛打呵欠了吧?

12.為什麼是替罪羊而不是替罪狗?

聖經《舊約》:挪亞後有個叫亞伯拉罕的閃族人,他99歲得一子。一天,耶和華突然降臨,要他殺子以撒獻祭。以撒不知自己是祭品,跟隨父親上山,亞伯拉罕準備好一切,正將兒子放上祭壇欲動刀時,天使飛來拉住其手,不准他殺子,告訴他只是耶和華的考驗,並改用羊來做為祭品。這就是替罪羊的來歷

13.拍馬屁是怎麼來的?

一説是元代蒙古人有個習慣,兩人牽馬相遇,要在對方馬屁股上拍一下,表示尊敬。二是蒙古族好騎手遇到烈性馬便拍拍馬屁股,使馬感到舒服,隨即乘勢躍身上馬,縱馬而去。三是蒙古人愛馬,如果馬肥,兩股必然隆起,所以見到駿馬,總喜歡拍着馬屁股稱讚一番。

14.諾貝爾獎為什麼沒有數學獎?

諾貝爾在遺囑中提到:獎勵那些對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發明或發現”。他不認為數學是人類可藉以得益的實踐科學,因而數學被排除在諾貝爾獎之外。其實是諾貝爾曾向一位女士求婚,而她卻嫁給了名叫米泰萊弗勒的數學家,還共同欺騙了諾貝爾,諾貝爾終身未娶,他恨數學啊。

15.哪壺不開提哪壺的來歷

早年,有父子倆開了一個小茶館。知縣白老爺是一個貪財好利的主兒,經常來白吃白喝。雖然父子倆受不了,有氣,但也沒辦法。有一段時間老掌櫃病了,小掌櫃司爐掌壺。等老掌櫃病好以後,發現縣太爺再沒來了。問其緣由,小掌櫃一笑説:“我給他沏茶,是哪壺不開提哪壺!”

16.為什麼佔女人便宜叫“吃豆腐”?

漢朝,長安街上有個夫妻開的豆腐店,老闆娘生得漂亮,風情萬種,人稱“豆腐西施”,為招徠顧客,難免有賣弄風情之舉,“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輕薄女人的代名詞。

17.本命年為什麼要穿紅?

風水位理學認為,逢本命年時,生肖守護神要去天庭參拜,按現在的説法就是述職,這時對人的保護就會減弱,妖魔邪祟就會乘虛而入,紅色能夠去災辟邪。這與“過年”貼春聯的來歷也有關聯,所以人們用穿紅衣服,系紅腰帶來去災辟邪,後來被人們發揚光大,連內褲襪子都要紅色。

18.孺子牛的來歷?

齊景公非常疼愛庶子荼,有一次齊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戲,竟然口裏銜根繩子,讓荼牽着走。不料,兒子不小心跌倒,把齊景公的牙齒拉折了。齊景公臨死前遺命立荼為國君。景公死後,陳僖子要立公子陽生。齊景公的大臣鮑牧對陳僖子説:“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

19.一天三餐制是怎麼來的?

在宋朝之前,老百姓一天只吃兩頓,只有皇室四餐,諸侯三餐。西漢時,給叛變被流放的淮南王的聖旨上,就專門點出,“減一日三餐為兩餐”。這歸功於宋代經濟的繁榮,除了酒肆之間不再如唐代被約束在市坊中間,夜市晚上不實行宵禁,晚上夜生活豐富,所以才加一頓晚飯。

20.百家姓開頭四姓為什麼是“趙錢孫李”?

明清文獻記載,《百家姓》是宋朝初期,由一位吳越地區的儒家學者最先編輯。所以他用了當朝皇帝的姓氏為第一姓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國王姓“錢”“孫”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李”是後唐皇帝李後主的姓氏。這就是《百家姓》開頭四姓“趙錢孫李”次序的由來。

21.智囊一詞的來歷

戰國時期,秦惠王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公子疾。公子疾初任庶長,因戰功封為嚴君。秦武王時,與甘茂分別為左右丞相。公子疾為人滑稽多謀,但因患癭疾,頸前長了一個大囊腫,被秦人戲稱為“智囊”。“智囊”一詞後來逐漸轉意,由指人身體上的囊腫,變成指聰明的人。

22.為什麼富家子弟叫紈絝子弟?

古代人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所謂裳就是大裙子。一走,兩腿呼呼進風。有錢人為保暖,兩條小“開襠褲”説的就是這種襪子(那時候沒內褲)。這也是“紈絝子弟”一詞的由來。

23.犬子的來歷

“犬子”本是司馬相如小名,《史記》記載,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他長大後,也覺得名字不好聽,加上又仰慕藺相如的為人,自己便更名為相如。但司馬相如的成名,“犬子”也不斷為人所知。人們便爭相效仿,謙稱自家兒郎,用上了“犬子”一詞。那麼龜兒子呢?

24.為什麼要把男寵叫面首?

南朝時,劉宋前廢帝劉子業繼位後,大肆淫亂宮闈。不僅霸佔自己的親姑姑,而且強令內侍當眾強暴各叔王的妃子、公主。劉子業的姐姐山陰公主劉楚玉有樣學樣,請求劉子業賜了自己30個“面首”。面:即面貌漂亮。首:即頭髮烏黑,説這樣的男子腎強。從此,面首就確定為男寵代名詞。

25.男女之事咋稱“桃花運”?

桃花運曾有朝代認為是女子涉淫行為,但是《詩經》中有一首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描寫的卻是女子出嫁時的美好情景。又有《周易》裏“子午卯酉”是地支中代表“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四個方向的,當“四象交會” 桃花會盛開,此時求感情最好,因此人們把愛情稱作“桃花運”。

26.為什麼高貴的女婿要叫金龜婿?

金龜婿與唐代官員的佩飾有關。唐初規定,內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魚符、魚袋。魚符以不同材質製成,“親王以金,庶官以銅,皆題其位、姓名。”魚袋也是“三品以上飾以金,五品以上飾以銀”。能佩戴金龜(或金龜袋)均是親王或三品以上官員。後世遂以金龜婿代指身份高貴的女婿。

27.為什麼要用豎中指罵人?

“豎中指”最早出現在英法百年戰爭末期。英國弓箭手讓法軍損失慘重,法軍發誓在擊敗英軍後,將英軍弓箭手拉弓的中指斬斷。但結果法軍慘敗。在法軍撤退時,英軍弓箭手紛紛伸出右手中指,炫耀他們依然存在的中指。這一侮辱性的手勢迅速在西方國家“走紅”。

28.為什麼是男戴觀音女戴佛?

關於開運飾物,現如今的佩戴習慣一般是男戴觀音女戴佛。身為女子,世事煩擾,難免愁腸百結,佛的寬容、大度、正可化解種種愁緒,所以“女戴佛”的“佛”指的並不是佛陀釋迦牟尼,而是彌勒菩薩。 男人多戴觀音,是讓男人少一些殘忍和暴力,多一些象觀音一樣的慈悲與柔和。

29.壓箱底是什麼東西壓了箱子底?

中國古代有一種性教育工具是“壓箱底”。它是一種瓷器,有的比拳頭還小一些,外形多作水果狀,有蓋,內藏一對呈交合狀的男女。平時,人們把它放在箱底以辟邪,到了女兒出嫁前,母親把“壓箱底”取出來,揭開蓋以示女,讓她體會“夫妻之道”。

30.回覆姓氏為什麼要免貴?

在夏商周之時,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女子稱姓。《通志·氏族略》有云:“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用來區別婚姻,同氏不同姓可通婚,同姓不同氏不可通婚。秦統一以後,姓氏合二為一。因姓氏還是貴者,所以往往要問“貴姓”,而有人問“貴姓”,才能回答“免貴姓某”。當然,如果你姓張和姓孔,你就不需要回答免貴了,因為這是老天爺和孔聖人的姓噢。

猜你喜歡:

1. 歷史名人的勵志故事

2. 古人名人勵志故事

3. 中國古代名人勵志故事

4. 古代名人的經典勵志故事

5. 關於勵志的名人故事集錦

6. 古典勵志勤學名言典故

30個成語故事的歷史典故有哪些

你不知道的30個歷史典故成語故事有哪些呢?下面由我給大家介紹30個成語故事的歷史典故吧,僅供大家參考。

30個成語故事的歷史典故

1.匡衡鑿壁(匡衡鑿壁)

【出處】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西京雜記》卷二

【釋義】後以之為刻苦讀書的典實。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人勤學

【近義詞】鑿壁偷光

【押韻詞】舳艫相繼、捨身取義、安心樂意、英英玉立、河山帶礪、率性任意、鷸蚌相持,漁人得利、胡天胡帝、不食之地、微言精義

【成語故事】西漢時期,宰相匡衡從小因為家貧,沒有條件進學堂,他白天幫人幹活,晚上沒錢買燈油,就只好在家裏土牆上鑿一個洞,借隔壁的燈光來讀書,甚至到有書的人家去免費幫工換取書本,他刻苦學習終於在漢元帝時期當上太子少傅

【成語舉例】因效匡衡鑿壁之義,於牆上穴一小孔,置燈彼屋而光射此房。 清·李漁《閒情偶寄·居室·書房壁》

2.老淚縱橫(老淚縱橫)

【出處】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歎,四座淚縱橫。 唐·杜甫《羌村三首》

【解釋】縱橫:交錯。老人淚流滿面,形容極度悲傷或激動。

【用法】作謂語、定語常與“泣不成聲”連用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滿面淚痕、淚如雨下

【反義詞】笑逐顏開、眉開眼笑

【同韻詞】電照風行、心和氣平、兵無常形、官止神行、赫赫之名、肆虐橫行、事無二成、少年老誠、一氣呵成、便宜施行

【成語故事】公元757年,杜甫得到唐肅宗的許可回家探親,在回家途中親眼看到安史之亂所造成的種種慘境。鄰居問他戰爭何時才能結束,並訴説家鄉的苦難:地沒有耕種,孩子們被逼去打仗……説到傷心處,鄉親們老淚縱橫,杜甫只好仰天長歎

3.無中生有(無中生有)

【出處】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 《老子》

【釋義】道家認為,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把沒有的説成有。比喻毫無事實,憑空捏造。

【用法】作謂語、賓語指憑空捏造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造謠生事、信口雌黃、捕風捉影

【反義詞】確鑿無疑、鐵證如山、事出有因

【押韻詞】眠花卧柳、齊大非耦、十字街口、霹靂手、食不充口、帖耳俯首、鮐背蒼耈、紅燈綠酒、一介不苟、引領翹首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大哲學家老子提出他的宇宙論。他認為宇宙的形成過程是道生天地,天地生萬物,循環往復是道的運動,柔弱是道的運用,天下萬物生於有形體的天地,有形體的天地生於無形體的道

4.近水樓台(近水樓台)

【典故】范文正公鎮錢塘,兵官皆被薦,獨巡檢蘇麟不見錄,乃獻詩云:‘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 宋·俞文豹《清夜錄》

【釋義】水邊的樓台先得到月光。比喻能優先得到利益或便利的某種地位或關係。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優先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反義詞】隔岸觀火

【押韻詞】文武全才、命世之才、矜能負才、助邊輸財、土木形骸、手到拈來、杞梓之才、樸斲之材、計鬥負才、惠然肯來

【成語故事】宋仁宗時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氣温和,與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得到他的關心與推薦提拔,有一個外地巡檢蘇麟到杭州辦事,送范仲淹一首詩:“近水樓台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給了他想要的東西

5.雞鳴狗盜(雞鳴狗盜)

【出處】《史記·孟嘗君列傳》載:齊孟嘗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裝狗鑽入秦營偷出狐白裘獻給昭王妾以説情放孟。孟逃至函谷關時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裝雞叫引眾雞齊鳴騙開城門,孟得以逃回齊。

【解釋】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小本事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旁門左道

【反義詞】正人君子

【同韻詞】文君新醮、不出所料、奪人所好、腹心相照、感恩圖報、着有成效、求忠出孝、戒驕戒躁、閎遠微妙、三星高照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齊國相國孟嘗君出訪秦國,秦國的相國出於嫉妒勸秦昭王殺死他,秦昭王把他關了起來。孟嘗君的門客晚上裝成一條狗混進秦宮偷白狐袍子送給燕姬,燕姬求情放走了孟嘗君。孟嘗君一行深夜逃到函谷關,門客學雞叫騙開城門逃跑

6.破釜沉舟

【典故】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史記·項羽本紀》

【釋義】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

【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做事的決心很大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

【相反詞】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舉棋不定

【同韻詞】冥漠之都、雨歇雲收、與羊謀羞、養尊處優、一壑一丘、歸正首丘、帷幕不修、黃幹黑廋、皮裏春秋、無妄之憂

【成語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將章邯帶20萬大軍進攻諸侯國趙國,趙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讓宋義掛帥,項羽輔佐率軍救援,宋義故意拖延時機,項羽殺了宋義並率軍渡過漳水去援趙,他們把鍋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決戰,終於擊敗秦軍

7.堅貞不屈(堅貞不屈)

【出處】堅強而不屈,義也。 《荀子·法行》王公束脩厲節,敦樂爇文,不求苟得,不為苟行,但以堅貞之操,違俗失眾,橫為讒佞所構毀。 《後漢書·王龔傳》

【解釋】堅:堅定貞:有節操屈:屈服、低頭。意志堅定,決不屈服。

【用法】作謂語、狀語指意志堅定

【結構】補充式

【相近詞】威武不屈、堅強不屈

【相反詞】卑躬屈膝、奴顏婢膝

【同韻詞】批吭搗虛、穴處野居、燕雀之居、虎豹之駒、乘隙搗虛、温恭自虛、投刃皆虛、華屋丘墟、窮大失居、丟卒保車

【成語故事】明朝末年,清豫親王多鐸率軍攻打揚州,派明朝降將李遇春去揚州勸降史可法,被史可法痛罵而回。豫親王多次用書信勸降,也被史可法回書痛罵。清兵攻陷揚州,史可法自殺未遂,被清兵俘虜,他堅貞不屈,慷慨就義

8.盲人摸象

【出處】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牀,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 《大般涅盤經》三二

【釋義】比喻對事物只憑片面的瞭解或局部的經驗,就亂加猜測,想做出全面的判斷。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指看問題以偏概全

【結構】主謂式

【相近詞】管中窺豹、坐井觀天

【相反詞】洞察一切、仰視觀察

【同韻詞】東遊西逛、後來者居上、一瓶不響,半瓶晃盪、詳略得當、打翻身仗、層巒迭嶂、門户開放、一石激起千層浪、狂濤駭浪、大失所望

【成語故事】古代佛經裏講到有幾個盲人去摸大象,一個瞎子摸到大象的腿就説大象像棍子,一個摸到大象的耳朵就説大象像扇子,一個摸到大象的尾巴説像繩子。因為他們摸到的都是大象的一部分而沒有看到大象的整體形象

9.摩肩接踵

【典故】臨淄之途,車轂擊,人肩摩。 《戰國策·齊策一》入城,宣佈德意,不戮一人,中原歸附者踵接。 《宋史·李顯忠傳》

【釋義】肩碰着肩,腳碰着腳。形容人多擁擠。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人多時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熙熙攘攘、熙來攘往

【反義詞】地廣人稀

【同韻詞】霧興雲湧、堤潰蟻孔、血氣方勇、小怯大勇、恃強怙寵、成何體統、大智大勇、血氣之勇、貫魚成寵、北辰星拱、......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齊國相國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楚王存心侮辱他,不給他走正門,説齊國沒人就派這個矮人來。晏嬰説齊國街上的人摩肩接踵,揮汗成雨。齊國的出使規矩就是無能的使臣只能去見無能的國君。楚王自取其辱,只好隆重接待

30個有意思的歷史典故(2)

16.為什麼佔女人便宜叫“吃豆腐”?

漢朝,長安街上有個夫妻開的豆腐店,老闆娘生得漂亮,風情萬種,人稱“豆腐西施”,為招徠顧客,難免有賣弄風情之舉,“吃豆腐”便成了男人輕薄女人的代名詞。

17.本命年為什麼要穿紅?

風水位理學認為,逢本命年時,生肖守護神要去天庭參拜,按現在的説法就是述職,這時對人的保護就會減弱,妖魔邪祟就會乘虛而入,紅色能夠去災辟邪。這與“過年”貼春聯的來歷也有關聯,所以人們用穿紅衣服,系紅腰帶來去災辟邪,後來被人們發揚光大,連內褲襪子都要紅色。

18.孺子牛的來歷?

齊景公非常疼愛庶子荼,有一次齊景公和荼在一起嬉戲,竟然口裏銜根繩子,讓荼牽着走。不料,兒子不小心跌倒,把齊景公的牙齒拉折了。齊景公臨死前遺命立荼為國君。景公死後,陳僖子要立公子陽生。齊景公的大臣鮑牧對陳僖子説:“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

19.一天三餐制是怎麼來的?

在宋朝之前,老百姓一天只吃兩頓,只有皇室四餐,諸侯三餐。西漢時,給叛變被流放的淮南王的聖旨上,就專門點出,“減一日三餐為兩餐”。這歸功於宋代經濟的繁榮,除了酒肆之間不再如唐代被約束在市坊中間,夜市晚上不實行宵禁,晚上夜生活豐富,所以才加一頓晚飯。

20.百家姓開頭四姓為什麼是“趙錢孫李”?

明清文獻記載,《百家姓》是宋朝初期,由一位吳越地區的儒家學者最先編輯。所以他用了當朝皇帝的姓氏為第一姓五代十國時期吳越國的國王姓“錢”“孫”是宋朝皇族妻妾的姓“李”是後唐皇帝李後主的姓氏。這就是《百家姓》開頭四姓“趙錢孫李”次序的由來。

21.智囊一詞的來歷

戰國時期,秦惠王有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公子疾。公子疾初任庶長,因戰功封為嚴君。秦武王時,與甘茂分別為左右丞相。公子疾為人滑稽多謀,但因患癭疾,頸前長了一個大囊腫,被秦人戲稱為“智囊”。“智囊”一詞後來逐漸轉意,由指人身體上的囊腫,變成指聰明的人。

22.為什麼富家子弟叫紈絝子弟?

古代人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叫“裳”。所謂裳就是大裙子。一走,兩腿呼呼進風。有錢人為保暖,兩條小“開襠褲”説的就是這種襪子(那時候沒內褲)。這也是“紈絝子弟”一詞的由來。

23.犬子的來歷

“犬子”本是司馬相如小名,《史記》記載,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學擊劍,故其親名之曰犬子”。他長大後,也覺得名字不好聽,加上又仰慕藺相如的為人,自己便更名為相如。但司馬相如的成名,“犬子”也不斷為人所知。人們便爭相效仿,謙稱自家兒郎,用上了“犬子”一詞。那麼龜兒子呢?

24.為什麼要把男寵叫面首?

南朝時,劉宋前廢帝劉子業繼位後,大肆淫亂宮闈。不僅霸佔自己的親姑姑,而且強令內侍當眾強暴各叔王的妃子、公主。劉子業的姐姐山陰公主劉楚玉有樣學樣,請求劉子業賜了自己30個“面首”。面:即面貌漂亮。首:即頭髮烏黑,説這樣的男子腎強。從此,面首就確定為男寵代名詞。

25.男女之事咋稱“桃花運”?

桃花運曾有朝代認為是女子涉淫行為,但是《詩經》中有一首詩“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描寫的卻是女子出嫁時的美好情景。又有《周易》裏“子午卯酉”是地支中代表“正南,正北,正東,正西”四個方向的,當“四象交會” 桃花會盛開,此時求感情最好,因此人們把愛情稱作“桃花運”。

26.為什麼高貴的女婿要叫金龜婿?

金龜婿與唐代官員的佩飾有關。唐初規定,內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魚符、魚袋。魚符以不同材質製成,“親王以金,庶官以銅,皆題其位、姓名。”魚袋也是“三品以上飾以金,五品以上飾以銀”。能佩戴金龜(或金龜袋)均是親王或三品以上官員。後世遂以金龜婿代指身份高貴的女婿。

27.為什麼要用豎中指罵人?

“豎中指”最早出現在英法百年戰爭末期。英國弓箭手讓法軍損失慘重,法軍發誓在擊敗英軍後,將英軍弓箭手拉弓的中指斬斷。但結果法軍慘敗。在法軍撤退時,英軍弓箭手紛紛伸出右手中指,炫耀他們依然存在的中指。這一侮辱性的手勢迅速在西方國家“走紅”。

28.為什麼是男戴觀音女戴佛?

關於開運飾物,現如今的佩戴習慣一般是男戴觀音女戴佛。身為女子,世事煩擾,難免愁腸百結,佛的寬容、大度、正可化解種種愁緒,所以“女戴佛”的“佛”指的並不是佛陀釋迦牟尼,而是彌勒菩薩。 男人多戴觀音,是讓男人少一些殘忍和暴力,多一些象觀音一樣的慈悲與柔和。

29.壓箱底是什麼東西壓了箱子底?

中國古代有一種性教育工具是“壓箱底”。它是一種瓷器,有的比拳頭還小一些,外形多作水果狀,有蓋,內藏一對呈交合狀的男女。平時,人們把它放在箱底以辟邪,到了女兒出嫁前,母親把“壓箱底”取出來,揭開蓋以示女,讓她體會“夫妻之道”。

30.回覆姓氏為什麼要免貴?

在夏商周之時,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女子稱姓。《通志·氏族略》有云:“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姓用來區別婚姻,同氏不同姓可通婚,同姓不同氏不可通婚。秦統一以後,姓氏合二為一。因姓氏還是貴者,所以往往要問“貴姓”,而有人問“貴姓”,才能回答“免貴姓某”。當然,如果你姓張和姓孔,你就不需要回答免貴了,因為這是老天爺和孔聖人的姓噢。

拓展:

破天荒

唐代荊州文風不振,每年解送舉人應考,均未中試,時人稱為“天荒”。後劉蜕以荊州解送的舉人登第,打破了該州多年無人中舉的局面,時人稱為“破天荒”。荊州刺史崔鉉特獎勵劉蜕七十萬貫破天荒錢。劉蜕答謝説:“五十年來,自是人廢一千里外,豈曰天荒。”又自宋朝以來,江西地方無人以狀元及第,後有何昌以對策居第一,有人以詩寄何昌言云:“萬里一時開驥足,百年今始破天荒。”後用以指前所未有或首次出現。如清黃遵憲《番客篇》詩:“平生不著襪,今段破天荒。”(典見《唐摭言》、《北夢瑣言》、《獨醒雜誌》)

青錢萬選

唐代著名傳奇小説《遊仙窟》作者張鷟所作詩文,不僅流行國內,日本、新羅使者紛紛購求。他曾八次應試,均登甲科,當時文人員半千説他的文辭如青銅錢,萬選萬中。世人因稱他為青錢學士。後人因以青錢萬選喻文才出眾。晏殊《假中示凌判官寺丞王校勘》詩:“遊樑賦客多風味,莫惜青錢萬選才。”(典見《唐新語》、《新唐書?張薦傳》)

龍虎榜

唐德宗貞元八年(729)會試,當時天下名士韓俞、李觀、李絳、崔羣、王涯、馮宿、瘐承宣、歐陽詹等二十三人同登進士第,得人才之盛。於是時人稱為龍虎榜。後凡會試中選者亦被呼為登龍虎榜。在北宋孫僅舉進士第一,王禹偁以詩賀之,曰:“粉壁乍懸龍虎榜,錦標終屬鶺鴒原。”龍虎榜亦稱虎榜(但清代以後,虎榜專指武科),元方回《石峽書院賦》:“領袖者誰?予同姓兮,又同登於虎榜”薩都刺《及第謝恩崇天門》“虎榜姓名書敕紙”,均用此典。(典見《新唐書?歐陽詹傳》)

秉燭夜遊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滿百,常懷千年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之句。曹丕為魏王世子時,與吳質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時文人如徐趕,劉楨,陳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應作書與吳質,勸其惜時自娛。書中有“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之句,後人遂以“秉燭夜遊”喻及時行樂。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中即用曹丕原語,只省一“思”字。以後又引申出秉燭看花。如唐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風起應吹盡,夜惜衰紅把火看”,李商隱《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後,更持紅燭賞殘花”,宋蘇軾《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粧”,均襲此意。

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長兄曹丕當政以後,備受猜忌,鬱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賦》是一篇傳誦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寫洛神的步態之美雲:“體迅飛鳥,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寫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跡之態十分傳神。後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輕盈。如賀鑄《青玉案》詞“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即用此典。(典見曹植《洛神賦》)。

40個歷史典故

1、大約四千七百年前,黃帝(軒轅)聯合炎帝戰勝了九黎族蚩(chī)尤,蚩尤俘虜被稱為“黎民”。後來黃帝又擊敗炎帝族,黃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融為一體,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因此,後人被稱為“炎黃子孫”。

2、堯是黃帝以後著名的部落聯盟首領,由於他的長子丹朱不肖,舜並未傳位於丹朱,而是讓位於舜,這種讓位,歷史上稱為“禪讓”。

3、鯀(gǔn)的兒子禹採取“開、通、疏、鑿、引”的方法治水有功,受舜禪讓。成為新的部落聯盟首領。

4、禹禪讓帝位給伯益,禹的兒子啟奪位稱帝,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自此世襲製取代了禪讓制。

5、我國最早的可考文字甲骨文是從商朝開始的。

6、姬昌,後人尊稱周文王,實施仁政,有太顛、辛甲大夫、閎(hóng)夭、散宜生等賢臣,在姜尚(名望,字子牙)的輔佐下奠定了滅商的基礎,相傳《周易》為其所著,將八卦演為64卦,並做卦辭、辭。

7、周武王興兵伐紂,奴隸倒戈,紂王鹿台自焚,奸臣惡來、費忠被斬首,殷商滅亡,周王朝誕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齊、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魯,後有周公輔成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典故。

8、東周在歷史上分為“春秋”“戰國”兩個時期。第一個稱霸的齊桓公,與後來的晉文公(重耳)、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一起,在歷史上被稱為“春秋五霸”。(另一説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9、“秦晉之好”指春秋時秦晉兩國的統治者之間,出現過多次通婚聯姻的事情。其中最出名的是秦穆公幫助流亡秦國的晉國公子重耳回國做了國君,並將自己的女兒文嬴(yíng)嫁給了重耳,成就了“秦晉之好”。

10、鼎是古代國家權力的象徵,楚莊王問鼎之輕重,有取代周室之意,“問鼎中原”源於此。

11、商鞅變法:商鞅(yāng),原名公孫鞅,秦孝公期間,其通過變法使秦國變的強大,但因執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後用車裂之刑(五馬分屍)將其處死。

12、戰國時期四大公子:齊國孟嘗君田文、趙國平原君趙勝、魏國信陵君魏無忌、楚國春申君黃歇。

13、屈原投江,屈原名平,楚國王室貴族,因遭讒言被流放,後因不忍看到國家(楚國)淪亡,於五月初五這一天自投汨(mì)羅江,百姓乘舟尋屍不遇,為防魚兒蠶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後演化為賽龍舟、包粽子。屈原著有《離騷》、《天問》、《九章》等愛國詩篇,被後人整理為《楚辭》流傳至今。

14、趙括紙上談兵:秦國攻打趙國,老將廉頗據守,秦無策,後秦使離間之計,調離了廉頗,趙國命趙括統兵,此人只識紙上談兵,並無實戰之能,被秦將白起打敗,40萬趙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殺於長平,成為歷史上的一大慘案。

15、信陵君竊符救趙:戰國時期,秦國圍攻趙都邯鄲,平原君一面與楚合縱,一面委託信陵君向魏王求救,魏王被秦國威脅未允,信陵君竊取兵符,假魏王將令出兵救趙,事成後留在趙國未歸。

16、秦始皇統一中國:秦王先後滅韓、趙、燕、魏、楚、齊山東六國,實現了中國的統一,並決定採用皇帝的稱號,自稱“始皇帝”,實行中央集權統治,地方實行郡縣制,同時採用丞相李斯的建議,“書同文、車同軌”,統一貨幣、度量衡;為抵禦匈奴的侵犯,修築了西起臨洮(táo)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另一方面又焚書坑儒,實行愚民政策;大興土木,橫徵暴斂,導致民不聊生,秦朝在他死後不久便被農民起義軍推翻。

17、陳勝吳廣起義:秦始皇死後,其十八子胡亥(hài)篡位稱帝,即秦二世,在郎中令趙高(有“指鹿為馬”典故)的唆使下,變本加厲,繼續興建阿房宮,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兵夫屯長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全國各地紛紛響應,展開了轟轟烈烈的反秦農民大起義。

18、西楚霸王項羽:陳勝、吳廣被害後,反秦聲勢以南方會稽郡最大,其首領是楚國大將項燕的兒子項梁和項梁的侄子項羽,北上進軍沿途收編了劉邦、英布、呂臣的反秦武裝,並在鉅鹿一戰,破釜沉舟,一舉擊潰了秦軍主力,扭轉了反秦戰局。

19、鴻門宴:反秦義軍劉邦攻下秦都咸陽,秦王朝滅亡,西楚霸王項羽從范增之計設鴻門宴欲剷除劉邦,劉邦攜張良、樊(fán)噲(kuài)赴宴,席間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劉邦在項伯、樊噲的掩護下得以逃脱。

20、蕭何月下追韓信:漢王劉邦謀士蕭何月下追回了韓信,並舉薦給劉邦為大將軍,韓信採用“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攻下三秦,佔據關中,後協助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劉邦做了皇帝后,以韓信匿藏項羽部下將其治罪降職,後蕭何與呂后設計將韓信處死,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21、呂氏之亂:呂雉,劉邦結髮之妻,其子劉盈即位,呂氏執掌大權,她為人陰險毒辣,殘害劉氏家族,欲將劉氏天下改為呂氏天下。還將劉邦愛妾戚夫人做成“人彘(zhì)”。呂氏執政16年。在她死後,劉氏勢力消滅呂氏家族勢力,迎立劉邦之子劉恆為帝,恢復了劉氏家族的統治。但呂氏繼承了漢高祖開創的“與民休息、無為而治”和“對外和親”政策,是值得肯定的。

22、飛將軍李廣:漢朝猛將,一生抗擊匈奴,贏得飛將軍美名,後在漠北之戰中因迷路而未能參戰,愧而引劍自刎。有唐詩人王昌齡詩云:“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龍城飛將説的就是李廣。

23、衞青和霍去病:均為西漢時期抵抗匈奴的將軍,“匈奴未滅,無以家為”是霍去病一生的寫照,霍去病病逝時年僅23歲。

24、張騫通西域:西漢張騫是歷史上第一位有影響的對外使者,二次出使西域,對開闢絲綢之路卓有貢獻。

25、司馬遷寫《史記》:西漢司馬遷秉承父志編寫《太史公書》(《史記》),因替大將李陵求情被漢武帝處以“腐刑”,忍辱含垢(gòu)地生存,深知:“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出獄後奮發著述,終於完成了《史記》,歷時10餘年,共130卷,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26、昭君出塞:王昭君,漢元帝時宮女,名王嬙(qiáng),字昭君,相傳因未行賄畫師毛延壽而被醜化,不得寵幸,待考。後漢室與匈奴和親嫁給匈奴單于,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豔,南飛大雁為之駐足,故有“落雁”之稱。和親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60餘年,王昭君成為民族團結的象徵。

27、王莽改制:王莽是漢成帝母親王太后的侄子,西漢末期的大司馬。公元8年,王莽篡漢位稱帝,改國號“新”,進行了一系列的改制,均未成功,公元25年,漢宗氏子弟劉秀推翻了王莽新朝,建立了東漢王朝。

28、班超棄筆從戎:班超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探險家,他通軍事,有膽氣。40歲出使西域,71歲回洛陽,歷經31年,招撫了西域鄯(shàn)善、于闐(tián)、龜茲等50餘國再度隸屬於東漢統治。

29、黨錮(gù)事件:指東漢漢桓帝時期,以李膺(yīng)、陳蕃為首的官僚集團與以郭泰為首的太學生結成朋黨,抨擊宦官的黑暗統治。官宦依靠皇權,兩次向黨人發動迫害,史稱:“黨錮之禍”,黨人“殺身以成仁”的氣節為歷代文人所推崇。

30、黃巾軍起義:東漢晚期,官宦和外戚交替專政,社會動盪不安。冀州鉅鹿人張角提出“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號,發動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規定義軍以黃巾纏頭,故稱“黃巾起義”,後被官軍鎮壓,餘部作亂了20餘年,使得東漢王朝奄奄一息。

31、官渡之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與北方的袁紹產生了衝突,公元200年,袁紹派軍10萬,先是大將顏良被暫降曹操的關羽所殺,文丑也於亂軍中被斬,形成了官渡對峙。袁紹謀士許攸(yōu)獻計不被採用,且家人被拘捕,棄袁投曹,並向曹操獻計火燒袁紹糧營烏巢,一戰將袁紹擊敗,兩年後袁紹憂憤而亡。官渡之戰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而後曹操消滅袁紹殘餘,統一了北方。

32、三顧茅廬:袁紹敗北,劉備投靠劉表,屯駐新野小縣,訪襄陽水鏡先生司馬徽(huī)知:卧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卧龍”諸葛亮,字孔明,劉備三訪襄陽隆中,求得諸葛亮出山輔佐,並按照《隆中對》“東聯孫吳,西據荊益,南和夷越,北抗曹操”的策略,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大業。

33、建安七子:在曹操統治集團裏,有七位文學家,合稱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càn)、徐幹(gàn)、阮瑀(yǔ)、應瑒(yáng)、劉楨(zhēn)主導文壇發展。

34、公元220年一月,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操在洛陽病逝,十月,曹丕稱帝,建魏,東漢滅亡。

35、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

36、自蜀漢建興5年起,諸葛亮上書《出師表》給後主劉禪(shàn),六次出兵北伐,史稱“六出祁山”。在最後一次北伐,至五丈原,終因心力交瘁,病逝,年僅54歲。雖然沒有實現統一中原的願望,但他的智慧和品格萬古流芳,他為蜀漢的鞏固和發展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37、公元229年,孫權在武昌稱帝,國號吳,遷都建業,至此“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38、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曹髦(máo),曹丕之孫,公元260年,因司馬昭權勢日重,危及帝位,聲稱司馬昭代魏之心,路人皆知,率殿中衞士、僮僕討伐司馬昭未果被害;曹髦死後,司馬昭立曹奐(huàn)為帝,即魏元帝,自己獨攬大權。

39、三國歸晉:司馬昭立了魏元帝后舉兵進攻蜀漢,蜀漢後主劉禪昏庸透頂,在奸佞(nìng)宦官黃皓的唆使下負荊而降,劉備、諸葛亮千辛萬苦開創的蜀漢政權從此滅亡。蜀漢滅亡不久,司馬昭病死,其子司馬炎廢魏元帝,自立為晉武帝,建立了晉朝,公元279年,起兵滅吳,三國歸晉,全國統一。

40、公元290年,晉武帝病重,太子司馬衷即位,為晉惠帝,晉惠帝皇后賈南風(賈后)陰險毒辣,先後除掉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wěi),廢太子(後毒殺),趙王司馬倫聯合齊王司馬囧(jiǒng)廢除賈后,司馬倫稱帝,之後各諸侯為爭奪皇位展開了廝殺,有:趙王司馬倫、齊王司馬囧、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顒(yóng)、長沙王司馬乂(yì)、東海王司馬越,加上被賈后所殺的汝南王司馬亮、楚王司馬瑋,史上稱“八王之亂”,持續16年,獨剩東海王司馬越,司馬越毒死晉惠帝,立司馬熾(chì)為帝,即晉懷帝,西晉王朝從此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