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為邦本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邦:國家。人民是立國之本

民為邦本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民為邦本

成語發音:mín wéi bāng běn

成語解釋:邦:國家。人民是立國之本

成語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成語繁體:民為邦本

常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勸誡統治者

成語結構:主謂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近義詞: 載舟覆舟  民惟邦本 查看更多民為邦本的近義詞>>

成語例句:劉斯奮《白門柳·夕陽芳草》第八章:“無論如何,民為邦本。”



民惟邦本本固邦安是什麼意思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是一個漢語成語,指只有以百姓為國家的根本,根本穩固了,國家就安寧了,出自《尚書·五子之歌》。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是諺語,意思是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穩固了國家才會安寧。這句話出自《尚書.五子之歌》,所以當時稱邦,其實可以稱為“民惟國本,本固國寧”。

釋義:祖先早就傳下訓誡,人民是用來親近的,不能輕視與低看;人民才是國家的根基,根基牢固,國家才能安定。

惟:唯獨,只有/惟含有“為是”的意思;邦:國。本:根本。

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什麼意思

民惟邦本,政得其民什麼意思:百姓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穩固,國家就安穩;政令的施行要合乎民意。

民惟邦本,有時也作“民為邦本”,這一思想反映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相互依存關係。《夏書》的佚文有“後非眾無與守邦”的説法。

《孟子·離婁上》:“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管子·牧民》中説:“政之所興,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孟子·離婁上》説:“桀紂之失天下者,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

民惟邦本是什麼意思及造句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這句話出自《尚書.五子之歌》,所以當時稱邦,其實可以稱為“民惟國本,本固國寧”。“固”可以理解為安定、團結,意思就是: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基礎,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就能太平。

造句:共產黨人牢記“民惟邦本”的古訓,在新時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意思

"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是諺語,意思是人民是國家的根本,根本穩固了國家才會安寧。這句話出自《尚書.五子之歌》,所以當時稱邦,其實可以稱為“民惟國本,本固國寧”。“固”可以理解為安定、團結,意思就是: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基礎,百姓安居樂業,國家就能太平。

邦:其實也是國的意思,在古代比國的概念要小。古代採取分封制,即分土地,由擁有“天下”的“天子”國君,分封土地給諸侯,建邦,成為諸侯國。“封建社會”一説,就是這個道理。在當時意思其實是“國為天下,而邦比國小”。秦統一六國後,自稱皇帝,實行中央集權,設郡。近代,邦為國的意思更加明顯,如鄰邦,即為鄰國。

這句話同,唐朝魏徵納諫:“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以及孟子的“民為貴,社稷(國家)次之,君為輕”都是民本意思的表現。有了百姓,才會建立國家,有了國家才有君,只有百姓安居樂業才有國家的太平、強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