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左夷吾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晉書·温嶠傳》:“於時江左草創,綱維未舉,嶠殊以為憂。及見王導共談,歡然曰:‘江左自有管夷吾,吾復何慮!’”管夷吾,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相齊桓公成霸業。後來詩文中多以“江左夷吾”稱許有輔國救民之才的人。

江左夷吾是什麼意思?

成語名字:江左夷吾

成語發音:jiāng zuǒ yí wú

成語解釋:《晉書·温嶠傳》:“於時江左草創,綱維未舉,嶠殊以為憂。及見王導共談,歡然曰:‘江左自有管夷吾,吾復何慮!’”管夷吾,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相齊桓公成霸業。後來詩文中多以“江左夷吾”稱許有輔國救民之才的人。

成語出處:《晉書·温嶠傳》:“於時江左草創,綱維未舉,嶠殊以為憂。及見王導共談,歡然曰:‘江左自有管夷吾,吾復何慮!’”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政治家

成語結構: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例句:野人只欲安耕釣,江左夷吾可見不?★宋·陸游《泛舟湖山間有感》



江左夷吾的意思是什麼?

【拼音】 jiāng zuǒ yí wú

【解釋】 管夷吾,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相齊桓公成霸業。後來詩文中多以之稱有輔國救民之才的人。

【出處】 《晉書·温嶠傳》:“於時江左草創,綱維未舉,嶠殊以為憂。及見王導共談,歡然曰:‘江左自有管夷吾,吾復何慮!’”

【例子】 野人只欲安耕釣, 江左夷吾 可見不?

宋·陸游《泛舟湖山間有感》

【相關】百度“江左夷吾”

世説新語 江左夷吾譯文

一個寒冷的雪天,謝太傅把家人聚會在一起,跟子侄輩的人談詩論文。忽然間,雪下得緊了,太傅高興地説:“這紛紛揚揚的大雪像什麼呢?”他哥哥的長子胡兒説:“跟把鹽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兒道韞説:“不如比作風把柳絮吹得滿天飛舞。”太傅高興得笑了起來。道韞是太傅大哥謝奕的女兒、左將軍王凝之的妻子。

《世説新語》的文字一般都是很質樸的散文,有時用的都是口語,而意味雋永,在晉宋人文章中也頗具特色,因此歷來為人們所喜讀,其中有不少故事成了詩詞中常用的典故。

德行第一

1.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範,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為豫章太守,

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羣情慾府君先入廨。”陳曰:“武

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2.周子居常雲:“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

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

難測量也。”

4.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後進之士,有升

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

5.李元禮嘗歎荀淑、鍾皓曰:“荀君清識難尚,鍾君至德可師。”

6.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僕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後從,長文尚小,

載着車中。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餘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着膝前。

於時太史奏:“真人東行。”

7.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

下為淵泉所潤。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8.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諮於

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9.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

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寧以吾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吾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10. 華歆遇子弟甚整,雖閒室之內,嚴若朝典。陳元方兄弟恣柔愛之道。而

二門之裏,兩不失雍熙之軌焉。

11.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

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12. 王朗每以識度推華歆。歆蠟日,嘗集子侄燕飲,王亦學之。有人向張華

説此事,張曰:“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13.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

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

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14. 王祥事後母朱夫人甚謹。家有一李樹,結子殊好,母恆使守之。時風雨

忽至,祥抱樹而泣。祥嘗在別牀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還,

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請死。母於是感悟,愛之如己子。

15. 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

16. 王戎雲:“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愠之色。”

17. 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具以孝稱。王雞骨支牀,和哭泣備禮。武帝謂

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曰:“和嶠雖

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

不應憂嶠,而應憂戎。”

18. 樑王、趙王,國之近屬,貴重當時。裴令公歲請二國租錢數百萬,以恤

中表之貧者。或譏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損有餘,補不足,天之道

也。”

19. 王戎雲:“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與之言,理中清遠,將

無以德掩其言。”

20. 王安豐遭艱,至性過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慟果能傷人,浚衝

必不免滅性之譏。”

21. 王戎父渾有令名,官至涼州刺史。渾薨,所歷九郡義故,懷其德惠,相

率致賻數百萬,戎悉不受。

22. 劉道真嘗為徒,扶風王駿以五百疋布贖之,既而用為從事中郎。當時以

為美事。

23. 王平子、胡毋彥國諸人,皆以任放為達,或有裸體者。樂廣笑曰:“名

教中自有樂地,何為乃爾也?”

24. 郗公值永嘉喪亂,在鄉里甚窮餒。鄉人以公名德,傳共飴之。公常攜兄

子邁及外生周翼二小兒往食。鄉人曰:“各自飢困,以君之賢,欲共濟君耳,恐

不能兼有所存。”公於是獨往食,輒含飯兩頰邊,還,吐與二兒。後並得存,同

過江。郗公亡,翼為剡縣,解職歸,席苫於公靈牀頭,心喪終三年。

25. 顧榮在洛陽,嘗應人請,覺行炙人有欲炙之色,因輟己施焉。同坐嗤之。

榮曰:“豈有終日執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後遭亂渡江,每經危急,常有一人

左右己,問其所以,乃受炙人也。

26. 祖光祿少孤貧,性至孝,常自為母炊爨作食。王平北聞其佳名,以兩婢

餉之,因取為中郎。有人戲之者曰:“奴價倍婢。”祖雲:“百里奚亦何必輕於

五羖之皮邪?”

27. 周鎮罷臨川郡還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時夏月,暴

雨卒至,舫至狹小,而又大漏,殆無復坐處。王曰:“胡威之清,何以過此!”

即啟用為吳興郡。

28. 鄧攸始避難,於道中棄己子,全弟子。既過江,取一妾,甚寵愛。歷年

後訊其所由,妾具説是北人遭亂,憶父母姓名,乃攸之甥也。攸素有德業,言行

無玷,聞之哀恨終身,遂不復畜妾。

29. 王長豫為人謹順,事親盡色養之孝。丞相見長豫輒喜,見敬豫輒嗔。長

豫與丞相語,恆以慎密為端。丞相還台,及行,未嘗不送至車後。恆與曹夫人並

當箱篋。長豫亡後,丞相還台,登車後,哭至台門。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開。

30. 桓常侍聞人道深公者,輒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達知稱,又與先人

至交,不宜説之。”

31. 庾公乘馬有的盧,或語令賣去。庾雲:“賣之必有買者,即當害其主。

寧可不安己而移於他人哉?昔孫叔敖殺兩頭蛇以為後人,古之美談,效之,不亦

達乎?”

32. 阮光祿在剡,曾有好車,借者無不皆給。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後聞之,歎曰:“吾有車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車為?”遂焚之。

33. 謝奕作剡令,有一老翁犯法,謝以醇酒罰之,乃至過醉而尤未已。太傅

時年七八歲,着青布絝,在兄膝邊坐,諫曰:“阿兄,老翁可念,何可作此。”

奕於是改容曰:“阿奴欲放去邪?”遂遣之。

34. 謝太傅絕重褚公,常稱“褚季野雖不言,而四時之氣亦備。”

35. 劉尹在郡,臨終綿惙,聞閣下祠神鼓舞。正色曰:“莫得淫祀!”外

請殺車中牛祭神。真長曰:“丘之禱久矣,勿復為煩。”

36. 謝公夫人教兒,問太傅:“那得初不見君教兒?”答曰:“我常自教兒。”

37. 晉簡文為撫軍時,所坐牀上塵不聽拂,見鼠行跡,視以為佳。有參軍見

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殺之,撫軍意色不説。門下起彈,教曰:“鼠被害,尚不能

忘懷;今復以鼠損人,無乃不可乎?”

38. 範宣年八歲,後園挑菜,誤傷指,大啼。人問:“痛邪?”答曰:“非

為痛,身體髮膚,不敢毀傷,是以啼耳!”宣潔行廉約,韓豫章遺絹百匹,不受。

減五十匹,復不受。如是減半,遂至一匹,既終不受。韓後與範同載,就車中裂

二丈與範,雲:“人寧可使婦無褌邪?”範笑而受之。

39. 王子敬病篤,道家上章應首過,問子敬:“由來有何異同得失?”子敬

雲:“不覺有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

40. 殷仲堪既為荊州,值水,儉食,常五碗盤,外無餘餚。飯粒脱落盤席間,

輒拾以啖之。雖欲率物,亦緣其性真素。每語子弟雲:“勿以我受任方州,雲我

豁平昔時意。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常,焉得登枝而捐其本!爾曹其存之。”

41. 初,桓南郡、楊廣共説殷荊州,宜奪殷覬南蠻以自樹。覬亦即曉其旨。

嘗因行散,率爾去下舍,便不復還,內外無預知者。意色蕭然,遠同鬥生之無愠。

時論以此多之。

42. 王僕射在江州,為殷、桓所逐,奔竄豫章,存亡未測。王綏在都,既憂

戚在貌,居處飲食,每事有降。時人謂為“試守孝子”。

43. 桓南郡既破殷荊州,收殷將佐十許人,諮議羅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

厚,將有所戮,先遣人語云:“若謝我,當釋罪。”企生答曰:“為殷荊州吏,

今荊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顏謝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問:“欲何言?”

答曰:“昔晉文王殺嵇康,而嵇紹為晉忠臣。從公乞一弟以養老母。”桓亦如言

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與企生母胡,胡時在豫章,企生問至,即日焚裘。

44. 王恭從會稽還,王大看之。見其坐六尺簟,因語恭:“卿東來,故應有

此物,可以一領及我。”恭無言。大去後,既舉所坐者送之。既無餘席,便坐薦

上。後大聞之甚驚,曰:“吾本謂卿多,故求耳。”對曰:“丈人不悉恭,恭作

人無長物。”

45. 吳郡陳遺,家至孝,母好食鐺底焦飯。遺作郡主簿,恆裝一囊,每煮食,

輒貯錄焦飯,歸以遺母。後值孫恩賊出吳郡,袁府郡即日便徵,遺已聚斂得數鬥

焦飯,未展歸家,遂帶以從軍。戰於滬瀆,敗。軍人潰散,逃走山澤,皆多飢死,

遺獨以焦飯得活。時人以為純孝之報也。

46. 孔僕射為孝武侍中,豫蒙眷接烈宗山陵。孔時為太常,形素羸瘦,着重

服,竟日涕泗流漣,見者以為真孝子。

47. 吳道助、附子兄弟,居在丹陽郡。後遭母童夫人艱,朝夕哭臨。及思至,

賓客吊省,號踴哀絕,路人為之落淚。韓康伯時為丹陽尹,母殷在郡,每聞二吳

之哭,輒為悽惻。語康伯曰:“汝若為選官,當好料理此人。”康伯亦甚相知。

韓後果為吏部尚書。大吳不免哀制,小吳遂大貴達。

48殷、謝諸人共集。謝因問殷:「眼往屬萬形,萬形來入眼不?」

49人有問殷中軍:「何以將得位而夢棺器,將得財而夢矢穢?」殷曰:「官本是臭

腐,所以將得而夢棺屍;財本是糞土,所以將得而夢穢污。」時人以為名通。

50殷中軍被廢東陽,始看佛經。初視維摩詰,疑般若波羅密太多;後見小品,恨此語

少。

51支道林、殷淵源俱在相王許。相王謂二人:「可試一交言。而才性殆是淵源崤、函

之固,君其慎焉!」支初作,改輒遠之;數四交,不覺入其玄中。相王撫肩笑曰:「此自是

其勝場,安可爭鋒!」

52謝公因子弟集聚,問:「毛詩何句最佳?」遏稱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

我來思,雨雪霏霏。』」公曰:「『□(訁於)謨定命,遠猷辰告。』」謂:「此句偏有雅

人深致。」

53張憑舉孝廉,出都,負其才氣,謂必參時彥。欲詣劉尹,鄉里及同舉者共笑之。張

遂詣劉,劉洗滌料事,處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張欲自發無端。頃之,長史諸賢來

清言,客主有不通處,張乃遙於末坐判之,言約旨遠,足暢彼我之懷,一坐皆驚。真長延之

上坐,清言彌日,因留宿至曉。張退,劉曰:「卿且去,正當取卿共詣撫軍。」張還船,同

侶問何處宿,張笑而不答。須臾,真長遣傳教覓張孝廉船,同侶惋愕。即同載詣撫軍。至

門,劉前進謂撫軍曰:「下官今日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選。」既前,撫軍與之話言,諮嗟稱

善,曰:「張憑勃□(穴卒)為理窟。」即用為太常博士。

54汰法師雲:「『六通』、『三明』同歸,正異名耳。」

55支道林、許、謝盛德,共集王家,謝顧諸人曰:「今日可謂彥會,時既不可留,此

集固亦難常,當共言詠,以寫其懷。」許便問主人:「有莊子不?」正得魚父一篇。謝看

題,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許語,敍致精麗,才藻奇拔,眾鹹稱善。於是四坐

各言懷畢。謝問曰:「卿等盡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謝後粗難,因自敍其

意,作萬餘語,才峯秀逸,既自難幹,加意氣凝託,蕭然自得,四坐莫不厭心。支謂謝曰:

「君一往奔詣,故復自佳耳。」

56殷中軍、孫安國、王、謝能言諸賢,悉在會稽王許,殷與孫共論易象妙於見形,孫

語道合,意氣幹雲,一坐鹹不安孫理,而辭不能屈。會稽王慨然歎曰:「使真長來,故應有

以制彼。」即迎真長,孫意己不如。真長既至,先令孫自敍本理,孫粗説己語,亦覺殊不及

向。劉便作二百許語,辭難簡切,孫理遂屈。一坐同時撫掌而笑,稱美良久。

57僧意在瓦官寺中,王苟子來,與共語,便使其唱理。意謂王曰:「聖人有情不?」

王曰:「無。」重問曰:「聖人如柱邪?」王曰:「如籌算,雖無情,運之者有情。」僧意

雲:「誰運聖人邪?」苟子不得答而去。

58司馬太傅問謝車騎:「惠子其書五車,何以無一言入玄?」謝曰:「故當是其妙處

不傳。」

59殷中軍被廢,徙東陽,大讀佛經,皆精解。唯至「事數」處不解。遇見一道人,問

所讖,便釋然。

60殷仲堪精核玄論,人謂莫不研究。殷乃歎曰:「使我解四本,談不翅爾。」

61殷荊州曾問遠公:「易以何為體?」答曰:「易以感為體。」殷曰:「銅山西崩,

靈鍾東應,便是易耶?」遠公笑而不答。

62羊孚弟娶王永言女,及王家見婿,孚送弟俱往。時永言父東陽尚在,殷仲堪是東陽

女婿,亦在坐。孚雅善理義,乃與仲堪道齊物,殷難之。羊雲:「君四番後當得見同。」殷

笑曰:「乃可得盡,何必相同。」乃至四番後一通。殷諮嗟曰:「僕便無以相異。」歎為新

拔者久之。

63殷仲堪雲:「三日不讀道德經,便覺舌本間強。」

64提婆初至,為東亭第講阿毗曇。始發講,坐裁半,僧彌便雲:「都已曉。」即於坐

分數四有意道人,更就餘屋自講。提婆講竟,東亭問法岡道人曰:「弟子都未解,阿彌那得

已解?所得云何?」曰:「大略全是,故當小未精核耳。」

65桓南郡與殷荊州共談,每相攻難。年餘後但一兩番,桓自歎才思轉退,殷雲:「此

乃是君轉解。」

66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

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

67魏朝封晉文王為公,備禮九錫,文王固讓不受。公卿將校當詣府敦喻。司空鄭衝馳

遣信就阮籍求文。籍時在袁孝尼家,宿醉扶起,書札為之,無所點定,乃寫付使。時人以為

神筆。

68左太沖作三都賦初成,時人互有譏訾,思意不愜。後示張公,張曰:「此二京可

三。然君文未重於世,宜以經高名之士。」思乃詢求於皇甫謐,謐見之嗟歎,

遂為作敍。於是先相非貳者,莫不斂衽贊述焉。

69劉伶著酒德頌,意氣所寄。

70樂令善於清言,而不長於手筆。將讓河南尹,請潘岳為表。潘雲:「可作耳,要當

得君意。」樂為述己所以為讓,標位二百許語,潘直取錯綜,便成名筆。時人鹹雲:「若樂

不假潘之文,潘不取樂之旨,則無以成斯矣。」

71夏侯湛作周詩成,示潘安仁,安仁曰:「此非徒温雅,乃別見孝悌之性。」潘因此

遂作家風詩。

72孫子荊除婦服,作詩以示王武子。王曰:「未知文生於情,情生於文?覽之悽然,

增伉儷之重。」

73太叔廣甚辯給,而摯仲治長於翰墨,俱為列卿。每至公坐,廣談,仲治不能對;

退,着筆難廣,廣又不能答。

74江左殷太常父子,並能言理,亦有辯訥之異。揚州口談至劇,太常輒雲:「汝更思

吾論。」

75庾子嵩作意賦成,從子文康見,問曰:「若有意邪,非賦之所盡;若無意邪,復何

所賦?」答曰:「正在有意無意之間。」

76郭景純詩云:「林無靜樹,川無停流。」阮孚雲:「泓崢蕭瑟,實不可言。每讀此

文,輒覺神超形越。」

77庾闡始作揚都賦,道温、庾雲:「温挺義之標,庾作民之望。方響則金聲,比德則

玉亮。」庾公聞賦成,求看,兼贈貺之。闡更改「望」為「俊」,以「亮」為「潤」雲。

78孫興公作庾公誄,袁羊曰:「見此張緩。」於時以為名賞。

79庾仲初作揚都賦成,以呈庾亮。亮以親族之懷,大為其名價雲:「可三二京、四三

都。」於此人人競寫,都下紙為之貴。謝太傅雲:「不得爾,此是屋下架屋耳,事事擬學,

而不免儉狹。」

80習鑿齒史才不常,宣武甚器之,未三十,便用為荊州治中。鑿齒謝箋亦云:「不遇

明公,荊州老從事耳!」後至都見簡文,返命,宣武問:「見相王何如?」答雲:「一生不

曾見此人。」從此忤旨,出為衡陽郡,性理遂錯。於病中猶作漢晉春秋,品評卓逸。

81孫興公雲:「三都、二京,五經鼓吹。」

82謝太傅問主簿陸退:「張憑何以作母誄,而不作父誄?」退答曰:「故當是丈夫之

德,表於事行;婦人之美,非誄不顯。」

83王敬仁年十三作賢人論,長史送示真長,真長答雲:「見敬仁所作論,便足參微

言。」

84孫興公雲:「潘文爛若披錦,無處不善;陸文若排沙簡金,往往見寶。」

85簡文稱許掾雲:「玄度五言詩,可謂妙絕時人。」

86孫興公作天台賦成,以示範榮期,雲:「卿試擲地,要作金石聲。」範曰:「恐子

之金石,非宮商中聲。」然每至佳句,輒雲:「應是我輩語。」

87桓公見謝安石作簡文諡議,看竟,擲與坐上諸客曰:「此是安石碎金。」

88袁虎少貧,嘗為人傭載運租。謝鎮西經船行,其夜清風朗月,聞江渚間估客船上有

詠詩聲,甚有情致;所詠五言,又其所未嘗聞,歎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訊問,乃是袁自詠其

所作詠史詩。因此相要,大相賞得。

89孫興公雲:「潘文淺而淨,陸文深而蕪。」

90裴郎作語林,始出,大為遠近所傳。時流年少,無不傳寫,各有一通。載王東亭作

經王公酒壚下賦,甚有才情。

91謝萬作八賢論,與孫興公往反,小有利鈍。謝後出以示顧君齊,顧曰:「我亦作,

知卿當無所名。」

92桓宣武命袁彥伯作北征賦,既成,公與時賢共看,鹹嗟歎之。時王□(王旬)在

坐,雲:「恨少一句。得『寫』字足韻,當佳。」袁即於坐攬筆益雲:「感不絕於餘心,溯

流風而獨寫。」公謂王曰:「當今不得不以此事推袁。」

93孫興公道:「曹輔佐才如白地明光錦,裁為負版絝,非無文采,酷無裁製。」

94袁彥伯作名士傳成,見謝公,公笑曰:「我嘗與諸人道江北事,特作狡獪耳,彥伯

遂以著書。」

95王東亭到桓公吏,既伏閣下,桓令人竊取其白事,東亭即於閣下另作,無復向一

字。

96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

得七紙,殊可觀。東亭在側,極歎其才。袁虎雲:「當令齒舌間得利。」

97袁宏始作東征賦,都不道陶公。胡奴誘之狹室中,臨以白刃,曰:「先公勛業如

是!君作東征賦,云何相忽略?」宏窘蹙無計,便答:「我大道公,何以雲無?」有誦曰:

「精金百煉,在割能斷。功則治人,職思靖亂。長沙之勛,為史所贊。」

98或問顧長康:「君箏賦何如嵇康琴賦?」顧曰:「不賞者,作後出相遺。深識者,

亦以高奇見貴。」

99殷仲文天才宏贍,而讀書不甚廣博,亮歎曰:「若使殷仲文讀書半袁豹,才不減班

固。」

100羊孚作雪贊雲:「資清以化,乘氣以霏。遇象能鮮,即潔成輝。」桓胤遂以書

扇。

101王孝伯在京,行散至其弟王睹户前,問:「古詩中何句為最?」睹思未答。孝伯詠

「『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此句為佳。」

102桓玄嘗登江陵城南樓雲:「我今欲為王孝伯作誄。」因吟嘯良久,隨而下筆。一坐

之間,誄以之成。

103桓玄初並西夏,領荊、江二州、二府、一國。於時始雪,五處俱賀,五版

併入。玄在聽事上,版至,即答版後,皆粲然成章,不相揉雜。

104桓玄下都,羊孚時為兗州別駕,從京來詣門,箋曰:「自頃世故睽離,心事淪藴。

明公啟晨光於積晦,澄百流以一源。」桓見箋,馳喚前,雲:「子道,子道,來何遲!」即

用為記室參軍。孟昶為劉牢之主簿,詣門謝,見雲:「羊侯,羊侯,百口賴卿。」

[編輯本段]《世説新語》編者簡介

△劉義慶(403年—444年),南朝宋彭城(現江蘇徐州)人,曾任荊州刺史,愛好文學,《世説新語》是由他組織一批文人編寫。本是宋武帝劉裕之弟長沙王劉道憐的兒子,13歲時被封為南郡公�後過繼給叔父臨川王劉道規,因此襲封為臨川王。劉義慶自幼喜好文學、聰敏過人,深得宋武帝、宋文帝的信任,備受禮遇。

《世説新語》是一部筆記小説集,此書不僅記載了自漢魏至東晉士族階層言談、軼事,反映了當時士大夫們的思想、生活和清談放誕的風氣,而且其語言簡練,文字生動鮮活,因此自問世以來,便受到文人的喜愛和重視,戲劇、小説如關漢卿的雜劇《玉鏡台》、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等也常常從中尋找素材。

當然,因為劉義慶當時人在揚州,聽説了不少當地的人物故事、民間傳説,所以在《世説新語》中,也記載了一些發生在當時揚州的故事。如我們熟悉的成語“咄咄怪事”,就是源自於曾擔任建武將軍、揚州刺史的中軍將軍殷浩被廢為平民後,從來不説一句抱怨的話,每天只是用手指在空中寫寫畫畫。揚州的吏民順着他的筆劃暗中觀察,看出他僅僅是在寫“咄咄怪事”四個字而已。大家這才知道,他是借這種方法來表示心中的不平。

可惜的是,《世説》一書剛剛撰成,劉義慶就因病離開揚州,回到京城不久便英年早逝,時年僅41歲,宋文帝哀痛不已,贈其諡號為“康王”。

左的成語

有關左的成語

左字相關成語意思

1)可操左券:操:掌握左券:古代契約分為左右兩聯,雙方各執其一,左券即左聯,常用為索償的憑證。比喻成功有把握。

2)江左夷吾:管夷吾,春秋時期政治家管仲,相齊桓公成霸業。後來詩文中多以之稱有輔國救民之才的人。

3)左提右挈:挈:帶領。比喻共相扶持。也形容父母對子女的照顧。

4)左家嬌女:指美麗可愛的少女。

5)左建外易:用不正當的手段建立威權,變革法度。

6)左鄰右里:泛指鄰居。

7)左鄰右舍:左右的鄰居。也比喻關係比較接近的其它單位。

8)左思右想:多方面想了又想。

9)左顧右盼:顧、盼:看。向左右兩邊看。形容人驕傲得意的神情。

10)旁門左道: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別。借指不正派的學術派別。現泛指不正派的東西。

11)如持左券:比喻很有把握。左券:古代契約分左右兩片,雙方各持其一,左片叫左券,由債權人收藏,作為憑據。

12)顧左右而言他:看着兩旁的人,説別的.話。形容無話對答,有意避開本題,用別的話搪塞過去。

13)左圖右史:形容室內圖書多。

14)左圖右書:周圍都是圖書。指嗜書好學。也指一種有插圖的讀物。

15)左宜右宜:形容才德兼備,則無所不宜,無所不有。

16)左宜右有:宜:適宜,適合。形容多才多藝,什麼都能做。

17)左縈右拂:左邊拾,右邊撣。比喻對手容易收拾。

18)左擁右抱:形容人姬妾多(多見於舊小説)。

19)左右採獲:左手右手都有收穫。比喻研究學問,多采材料。

20)左右逢原:原指學問工夫到家後,則觸處皆得益。後泛指做事得心應手。

21)左右逢源:逢:遇到源:水源。到處遇到充足的水源。原指賞識廣博,應付裕如。後也比喻做事得心應手,非常順利。

包含左字成語解釋

1)左右開弓:左右手都能射箭。比喻兩隻手輪流做同一動作或同時做幾項工作。

2)左右兩難:兩面為難,不容易決定。

3)左右圖史:周圍都是圖書,謂嗜書好學。同左圖右史。

4)左右為難:左也不好,右也不是。形容無論怎樣做都有難處。

5)左支右絀:支:支持絀:屈曲,引伸為不足。原指彎弓射箭的姿勢,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應付了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問題。

6)左支右調:指支吾搪塞。

7)左支右吾:原謂左右抵拒,引申謂多方面窮於應付。

8)左枝右梧:猶左支右吾。

9)左鉛右槧:書寫工具不離左右。意指不停地寫作。

10)右手畫圓,左手畫方:比喻用心不專,什麼事也辦不成。也形容心思聰明,動作敏捷。

11)左道旁門: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別。借指不正派的宗教派別。現泛指不正派的東西。

12)左輔右弼:圃、弼:本指輔助帝王或太子的官,後引伸為左右輔佐的人。比喻在左右輔助。

13)左顧右眄:左看右看。細看。

14)被髮左衽:被髮:散發不作髻左衽:瓣襟向左掩。指古代中原地區以外少數民族的裝束。也指淪為夷狄。

15)王顧左右而言他:指離開話題,迴避難以答覆的問題。

16)虛左以待:虛:空着左:古時以左為尊待:等待。空着尊位恭候別人。

17)左書右息:比喻倒行逆施。

18)如操左券:比喻很有把握。同如持左券。

19)披髮左衽:左衽:衣襟向左掩。披頭散髮,衣襟左開,借指異族入侵為主。

20)穩操左券:左券:古代契約分左右兩聯,雙方挌執一聯,左券就是左聯,常用作索償的憑證。比喻有充分的把握。

21)如左右手:象自己的左右手一樣。比喻極得力的助手。也比喻兩者關係極為密切或配合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