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寓意和象徵

中秋節的寓意着家人相聚一堂,家庭幸福美滿,象徵着團圓的意義。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寓意和象徵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團圓節等,時間為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的起源和月亮密不可分,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

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對象。

在二十四節氣“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秋分祭月”而來。

而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干支歷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八月十五日。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