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被稱為什麼

印度被稱為孔雀之國。全世界共有3種孔雀,即藍孔雀、綠孔雀及剛果孔雀。綠孔雀是中國雲南省的特產,剛果孔雀是非洲的孔雀,而藍孔雀則屬於印度特有,又名印度孔雀。因此,印度素有“孔雀之國”的稱譽。自古以來,印度人就喜愛孔雀,其圖案在神廟建築和器皿上多有所見。1963年1月,印度政府宣佈孔雀為“國鳥”,同牛、老虎等動物一樣受到重點保護。

印度被稱為什麼

擴展資料:

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

印度被稱為什麼 第2張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於今巴基斯坦境內)。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並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後羣雄割據、外族入侵,印度教和伊斯蘭教興起。1600年英國侵入莫卧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1947年6月,英國頒佈《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佈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