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選發生地在哪裏

豆選發生地在哪裏的答案是:陝甘寧邊區

豆選發生地在哪裏

豆選發生地在陝甘寧邊區。陝甘寧邊區是1937年至1949年之間,在中華民國內的一個行政區域,包括陝西北部,甘肅東部和寧夏的部分區域,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據地,抗戰時期是國民政府行政院的直轄行政區,解放戰爭開始後被蔣介石政府宣佈為非法叛亂區域。1935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到達陝北後,建立了中華蘇維埃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使陝北成為革命的中心根據地。1937年9月6日,根據國共兩黨關於國共合作的協議,中國共產黨將陝甘蘇區改名為陝甘寧邊區,併成立了邊區政府,林伯渠任主席,張國燾任副主席(後由高自立接任副主席、代主席、兼黨團書記)。轄23個縣,人口約150萬,首府延安。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是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所在地,是敵後抗日戰爭的政治指導中心和敵後抗日根據地的總後方。

《豆選事件》是曹徵路“底層文學”中的又一力作。菊子懷孕,丈夫繼仁子卻咆哮着讓她打掉——小説從這一極具衝突性的場景寫起,讓菊子、繼仁子、繼武子與村長方國棟的恩怨情仇,和方家嘴子第一次試行基層民主的豆選事件這兩條線索始終並行交織着,如一條麻繩的兩股線頭,在不斷纏繞扭結中編織進豐富的意藴。家族勢力下的權力運作,宗法血緣人情為紐帶的鄉村社會倫理秩序,村民的忍氣吞聲安於現狀,利誘後的動搖,本性的自私與怯弱……現實之複雜,使得鄉村基層民主的落實舉步維艱。小説除了細節紮實、語言生動外,情感始終充沛豐盈,這情感既有對鄉情的懂得與體貼,又有對現實的激憤、無奈、悲苦與沉痛。

從《那兒》到《霓虹》到《豆選事件》,曹徵路關注底層的筆觸,由城市到鄉村,由工人到農民。感人的依然是作家對底層民眾現實困境和歷史成因的深切體認和同情,動人的依舊是弱勢者在被逼到絕境後反抗力量的積聚和爆發。比起此前的作品,《豆選事件》在語言和敍述結構上更為講究,加之題材的拓展,使曹徵路的“底層寫作”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