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

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

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

唐朝時,太宗李世民為征討北方突厥,平定其屢次的侵犯,令手下大將李靖親自率部出征,轉戰邊塞,結果屢建奇功。八月十五這天凱旋歸京。為了慶祝勝利,京都長安城內外鳴炮奏樂,軍民狂歡通宵。當時有個到長安通商的吐蕃人,特地向皇上獻圓餅祝捷。

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 第2張

太宗李世民大喜,接過裝璜華麗的餅盒,取出彩色圓餅,指着懸掛天空的明月説道:“應將胡餅邀蟾蜍(即月亮)。”隨後,將圓餅分給了文武百官。從此,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便流傳了下來。

月餅名稱的首次記載是在宋代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的月餅僅是一種點心,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到了明代,月餅真正成為了中秋節正式的應節食品,並在民間逐漸流傳。

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 第3張

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