荸薺產地

荸薺分佈在中國、日本、南洋島、印度等地,在中國廣泛分佈於台灣、江蘇、廣東、海南等地。荸薺可以生食,也可以煮熟後食用,還可以將其做成菜餚和罐頭。荸薺喜歡温暖、濕潤的生長環境,常生長於淺水田中,其生長適温為25~30℃,種植荸薺時需選擇土層淺薄的腐殖質土壤,pH值在6~7之間為宜。

荸薺的介紹

荸薺是莎草科、荸薺屬植物,匍匐根狀莖瘦長,稈多數,叢生,筆直,細長,圓柱狀,高40~100多釐米,直徑2~3毫米,灰綠色,光滑,無毛,花果期5~10月。

荸薺是菜館的主要佐料之一;並可提取澱粉,與藕及菱粉稱為澱粉三魁,生長期在140~200天,球莖可在土中越冬。

荸薺採收期一般在12月至翌年3月,待地上部枯黃倒伏、地下球莖成熟至皮色呈深紅褐色時採收為宜,球莖成熟後,地上枝莖枯死,受力極易斷裂,不能直接拔取。

荸薺產地


荸薺原產於什麼地方?

中國。荸薺 一、栽培歷史和現狀   荸薺,古稱芍、鳧茈,又叫烏芋,南方稱馬蹄、地慄。學名(Heleahat is tube ro sa ashulus)古代把它列為水生果實,明古書王象晉《羣芳譜》又把荸薺、菱、蓮、芡同瓜類,分列成為澤食類、瓜果類。   荸薺在紹興載培歷史悠久,據後漢書雲:“王莽末,南方飢謹,人庶羣入野澤,掘殼茈而食”。而南方以江、浙為主,而浙江尤以紹興、嵊縣、諸暨等地為主要產地,可見2000年前,紹興已廣為栽培。紹興歷史上荸薺栽培分佈較廣,據解放後統計資料整理,其中尤以鑑湖、安昌、陶堰、漓渚為多,面積在五千畝以上,收購量在六十年代還高達十三萬擔以上。當地農民往往前作種水稻,後作種荸薺,定植最遲不過立秋關。如能適時早種則產量高,晚種則產量低。立冬前後即挖掘嫩荸薺,一般畝產20-25擔,高的可達30擔以上。 二、主要特徵和經濟價值   荸薺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屬莎草科。地上呈叢生細長管狀的變態莖,中空有節、無葉。花穗聚於莖端似拳。花褐色。果實為地下球莖,個重多10至20克左右,球莖頂端具有長約1釐米的主芽,周圍具有側芽3-4個。   紹興荸薺有大紅袍、紫烏皮兩個品種。前者肉脆水分多,宜生食,或加工成清水馬蹄罐頭。後類肉硬,水分少,但澱粉含量高,宜加工成馬蹄粉,潔白晶瑩,爽滑細膩,可與藕粉、菱粉媲美,被華僑稱為“三元魁首”。多用於夏令糕點和冷飲食品配料。   荸薺性寒滑,味甘涼,有安中益氣,開胃消食,清熱止渴等功效。紹興民間將荸薺與甘蔗老頭共煮是清火解毒良藥,適用咽乾喉痛,消化不良、大便燥結等症。每逢陰曆過年,紹興農村還用荸薺燒藕另加紅棗,俗稱“有富”,以取來年吉祥之意。   荸薺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5克,脂肪0.1克,糖分2l克,熱量9l千卡,並含有鐵、磷、鈣等微量元素,故適量食之既可充飢,又可有益身體。 三、適生條件和栽培技術   在栽培管理上,紹興農民選擇顆大園整、主芽充實無損的作為種荸。育種苗牀須蓋河泥4?寸。按2寸左右的株行距把種荸播入苗牀,頂芽朝上。播後搭棚遮陰,早蓋晚收。移栽前十天左右,苗長3-4寸,去棚煉苗。移栽前,對大田深翻施肥,然後每畝種植3000-4000株。剛移植時水宜淺,約l寸左右,在分櫱旺盛階段灌水深至2-3寸左右。至寒露時停止灌水。至立冬到立春時期為收穫季節。紹興農村在冬季收穫叫冬摸,春季收穫叫春摸。常常一邊用鐵鋤掘,一邊用手揀,因荸薺生長深淺不同,往往一次揀不淨,故有“呆子據荸薺”之説法。   為了保持荸薺質量,收穫時,揀去嫩子、破皮,帶土堆放在室內泥土上。高寬不超過3尺,堆面四周用田泥固封,不使風乾受凍,發熱變質。這樣可儲藏至翌年4、5月,有的按此法留種,到育苗時才啟封。近年來紹興荸薺種植面積鋭減,目前僅陶堰、越北等地尚有成片種植外,其餘只是些零星栽培,全縣年種植面積約900畝,總產約二百萬斤左右。

馬蹄是哪裏的特產

國內很多地方都有不同品種的馬蹄,廣東省樂昌市特產北鄉馬蹄,以個大肉嫩、清甜多汁、爽脆無渣為特點而聞名。其他地區的馬蹄,也都挺不錯。看個人喜好啦。如果是問馬蹄的哪個部位,那麼去掉皮之後,都是果肉,都好吃。

另外,吃馬蹄,也有很多方法。比如,可以直接生吃,脆甜。煮過之後再剝皮吃,甜味更濃郁。與豬肉剁碎,炸丸子或做獅子頭,解膩而豐富口感。或者可以包餃子、蒸包子,做拔絲菜都可以。

中國最大的馬蹄產地

馬蹄屬莎草科,全球約150種,廣佈於全世界,以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為多。中國有20餘種和一些變種,分佈於南北各省區。原產印度,在中國主要分佈於廣西、江蘇、安徽、浙江、廣東、湖南、湖北、江西、貴州等低窪地區,河北部分地區也有分佈。

  

  安徽省廬江縣白湖鎮(原楊柳鄉)盛產高品質馬蹄,是中國最大的“馬蹄之鄉”,其中規模最大的的是西城村,年產20000畝。廣西桂林市荔浦縣青山鎮是國家承認的“馬蹄之鄉”。此外還有湖北省荊門市沙洋縣毛李鎮也是馬蹄產地,一直遠銷海外,聞名遐邇。

馬蹄產地什麼地方最多

不知道這些對你有沒幫助:

馬蹄,又稱荸薺。原產於我國的華南一帶和印度。馬蹄主要適合生長在我國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其中以浙江餘杭、江蘇蘇州、高郵、廣西桂林、湖北孝感等地最為有名,世界上除我國外,朝鮮、日本、越南

、印度、美國等地也有少量栽培。

我國是盛產馬蹄的地方。它以個頭大、皮薄肉嫩,水分充足,清甜無渣,爽脆可口既做蔬菜也可做水果,廣西馬蹄久負盛名,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維生素C,還有鈣、磷、鐵、質、胡蘿蔔素等元素;馬蹄作用價值甚大,能清熱潤肺、生津消滯、舒肝明目、利氣通化作用。嶺南諸類佳果,各佳其味,但生熟可食,健疾不忌,加工成馬蹄罐頭口味更好。

馬蹄是荸薺的俗稱,是一種生長在水田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我們吃的是那呈扁圓形的地下莖。根據資料,馬蹄入藥,歷史悠久,其中《隨息居飲食譜》只用了26個字就概括了馬蹄的保健作用,即:“荸薺甘寒。清熱、消食、醒酒、療膈、殺疳、化銅、闢蠱、除黃、泄脹、治痢、調崩”等。

我知道所以你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