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有什麼習俗

祭祀;吃年夜飯;守歲。

除夕也就是年三十這天,有三件事是不分南北大家都會做的事情,祭祀、吃年夜飯、守歲。

祭祀是人們是人們對祖先的一種敬畏。人們祭祀的傳統可以追溯到商朝,古人認為鬼神擁有不可思議的能量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因此對鬼神很敬畏,在一年最後一天中人們祭祀祈福,期待新的一年能平安康泰。在古時候祭祀的過程很複雜,禮儀繁瑣,需要提前幾天就開始準備沐浴齋戒,以示虔誠。祭祀的活動主要以家族為單位,由族羣中的長者主持祭祀,懇請先祖護佑族羣。而個人是不能隨意舉行祭祀活動的,否則祈福不成還可能遭災。

吃年夜飯之前必須先祭祖,只有祖宗享用了貢品,人們才能吃年夜飯,這是對先祖的尊敬。各地的年飯菜品形式多種多樣,可以説傳統的年夜飯體現了當地的環境和物產。北邊牛羊肉是主角,南邊水產必不可少。有一樣是特殊,那就是餃子,在我國中原的大部分地區過年都會吃餃子。取“更歲交子”的寓意,也是人們最餃子這種美食的熱愛。

年三十入夜之後,吃完了年夜飯人們重新端上瓜果甜點,一起圍坐談天説地,講究的就是一個熱鬧。或者是娛樂休閒,在不知不覺中等到深夜12點整,新舊交替的時辰已到,鞭炮聲響起,慶祝新年的到來。同時守歲也是期望家的長輩添福增壽,是對長輩的一種祝福。

除夕有什麼習俗

除夕有很多的禁忌。如忌言鬼、死、殺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惡聲謾語,忌隨地便溺,忌潑污水、燈油於地等。人們在大年三十到來時,一面歡度佳節,喜慶豐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掃衞生,以驅疫病、除惡鬼。尤其是在年夜飯時,有更多的禁忌。

1、年夜飯就餐前,必須要先要準備供品祭祀祖先。請祖靈之前,家庭成員和物品必須齊全,否則就是説人不團圓、財不完整。祖靈請來之後,供桌兩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佔用,意為不能與祖先爭座位;不得吵鬧,更不準罵人,否則就是對祖先不尊敬;不得把喝剩的茶水潑在地上,以免混淆了澆奠與潑水;大祭祖靈時,不得高呼小孩的名字,以免大門外無主鬼魂聽到後,造成小孩夭折。

2、吃完年夜飯後,有除夕守歲的風俗。全家歡聚一堂,圍爐而坐,敍舊話新,暢談美好的祝願,寄希望於新的一年,因而通宵不眠。同時,要遵守一些守歲的禁忌,禁忌大聲喧譁,以免驚醒惡魔;禁忌將燈油潑地,倘若油味沖淡了酒味,“惡魔”便會醒來,導致禍害接踵而至;禁忌打碎器物,意謂着這年會有“破運”,補救方式是用紅紙包起,口中念“歲歲平安”等吉祥話,並放在神案上數天,即可化解災難。

3、除夕是去舊迎新的時候,尤其是懼怕疫病與惡鬼。因此,人們的除夕禁忌,是源於傳統對年的特殊認識。除夕的禁忌極多,也極其重要,集中地體現了人們趨吉避凶、祈求平安、祈盼幸福的心理要求。在與時俱進的年代,人們除夕的禁忌也在不斷地變化着,朝着科學健康和諧的方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