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根清淨是哪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淨出自《寶台經藏願文》,是隋朝的隋煬帝所著。

原文為: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淨。

六根清淨是哪六根

翻譯為:能弘揚道法的五種法師,分別是(受持法師,謂於如來之言教經論能堅固深信受之,又能憶持而不忘者。讀經法師,能正心端坐,眼觀經文而宣讀者。誦經法師,於經能背誦而不須對文者。解説法師,能教授並解説經中之文句者。

書寫法師,能書寫經文而流佈廣傳於世者。)眼、耳、鼻、舌、身、意都能夠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眼“六根”之一:視根修行要求:眼不貪色佛家所説的“色”與世俗生活中的“色”不同,世俗中的“色”即是顏色,後又引申為女色,而佛家之“色”卻無這種含義。

佛家把物質存在的總和稱之為“色”,但凡眼睛所能看到的一切物質皆為“色”;物質是變化的,也是空的,所以佛家就説“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眼不貪色的意思就是,不要去看那些花花綠綠的世俗世界,因為那一切都是虛無縹緲的。耳“六根”之二:聽根修行要求:耳不貪聲佛家所説的“聲”並不是指所有的聲音,很明顯,比如誦經之聲、木魚之聲、鐘鼓之聲等等,佛家自然是不反對的,佛家反對的是頹廢的柔弱的樂曲,即靡靡之聲,這種聲音會使人萎靡不振、精神恍惚,難成成果。

鼻“六根”之三:嗅根修行要求:鼻不貪香佛家所説的“香”指的就是香氣、香味,這與世俗中的概念並無太大區別,喜歡香氣是人的本性,但佛家卻不能貪圖這個,因為香氣也能迷亂心性從而擾亂修行。當然,這裏的“香”,可不是“燒香拜佛”的“香”哦。舌“六根”之四:味根修行要求:舌不貪味“味”與“香”不同,“香”指的是“香味”,而“味根”中的“味”卻不是指某種氣味,而是專指“美味”,即美味佳餚,説白了,就是入口的好吃的東西。

眾所周知,佛家不殺生、不食肉,其實,非但不食肉,一切珍饈佳餚都是佛家所不食用的,因為口欲無底,貪圖一時口欲的滿足,勢必會把自己帶入地獄。身“六根”之五:觸根修行要求:身不貪潤“潤”者,細膩、華麗也,佛教的戒律中就有這麼一條,即“戒香華”,意思是説不裝扮華麗,不在身上塗抹香水香油等,也就是身不貪潤。意“六根”之六:念根修行要求:意不貪樂佛家所反對的“樂”是世俗之“樂”,不是“極樂世界”的“樂”。世俗之“樂”,即是奢華安逸、聲色犬馬的生活,而“極樂世界”中的“樂”才是“真樂”,那裏眾生平等,人人向善,其樂融融。

這輩子不要有貪圖世俗之樂的慾念,下輩子轉世才有機會去獲得“極樂世界”中的“真樂”。

佛門的六根清淨是指哪六根?

六根是指六種感覺器官,或認識能力: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

六根與六識、六塵的關聯:一、視、聽、嗅、味、觸、意——六識。

二、眼、耳、鼻、舌、身、腦——六根。三、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擴展資料佛教裏有至高的佛陀,有菩薩,也有天神;但是佛教裏的至尊的佛卻與其他宗教的上帝完全不同。要説明這一點,我想先對“佛”下個簡單的定義。

通常我們簡稱釋迦牟尼佛為佛。在歷史學家的眼光裏,釋迦牟尼佛是二千五百餘年前印度的一位思想家;在佛教徒的心裏,釋迦牟尼佛是這個世界裏佛教的創始人或教主,可是在佛法裏,釋迦牟尼佛是萬萬千千,就像安明居士在《論佛》中精闢的點到:“佛為自然,自然為佛。人在佛中,自然成佛。

佛門説六根清淨,那六根清淨的六根是指什麼

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視根,耳是聽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觸根,意是念慮之根。

【六根】《佛學次第統編(明·楊卓 編)》:凡夫只認現境,不了自心。

依於六根,接於六塵,而生六識。所謂六根者,先言根義,次言其六。所言根者,能生之義。以能對境生識,故謂之根。

言六根者:一、眼:能見色者是。以能對色而生眼識,故謂眼根。二、耳:能聞聲者是。

以能對聲而生耳識,故謂耳根。三、鼻:能嗅香者是。以能對香而生鼻識,故謂鼻根。

四、舌:能嘗味者是。以能對味而生舌識,故謂舌根。五、身:能感觸者是。

以能對觸而生身識,故謂身根。六、意:能知法者是。以能對法而生意識,故謂意根。擴展資料:六根清淨是一個漢語成語,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淨,它比喻已無任何慾念。

出自隋·隋煬帝《寶台經藏願文》:“五種法師,俱得六根清淨。”【 六根 】《 丁福保佛學大辭典 》:(名數)眼耳鼻舌身意之六官也,根為能生之義,眼根對於色境而生眼識,乃至意根對於法境而生意識,故名為根。大乘義章四曰:“六根者對色名眼,乃至第六對法名意,此之六能生六識,故名為根。”六根中前五根為四大所成之色法,意根之一為心法,但小乘以前念之意識為意根,大乘以八識中之第七末那識為意根。

我們常説六根清淨,六根到底是哪六個地方?

“六根清淨”中的六根指的是眼耳舌鼻身意這六根。六根清淨是佛門中提出來的概念,六根則是人的六個器官。

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中,鼻子負責嗅覺,耳朵代表聽覺,眼睛指的是視覺,舌頭代表着味覺,身體代表觸覺,意代表人的神經。

因此佛家説六根清淨就是身體的所有感官器官全都得到了解放,這便是徹底的清淨,因為這是人的內在世界與客觀的外在世界溝通的關鍵六處,人也是靠着這六根來感知物質世界的這些事物。在現代漢語中,六根清淨的解釋是:佛家以達到遠離煩惱的境界為六根清淨,這是比喻一個人再也沒有任何雜念。佛家之人認為人的善惡都是因這六根而起,也是由這六根控制的,因此,六根清淨才能達到至善至美的境界。這是因為眼界貪色,鼻子貪香,舌根貪味等原因導致人出現貪圖享樂的慾望,而人的慾望這麼多卻也不是所有慾望都能被解決,因此這六根還會引起人的煩惱,所以要清淨這六根才能讓人斷掉雜念和煩惱。

對於佛教中人來説,要達到六根清淨就需要極度自律,不能有任何壞了規矩破了底線的行為甚至念頭。大部分出家人能夠靠着自律達到行為上的六根清淨,勉強堅守住自己的原則,只有真正懂得了佛道的人才能從意念做到六根清淨,就好比《西遊記》中的唐三藏就是一個從意念上讓六根清靜的人,他眼見色而心不動,耳聽聲則心不亂,這不是斷掉六根,而是真正的清淨了六根,是佛教中人的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