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意思

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的發展。事物發展到了極點,就要發生變化,發生變化,才會使事物的發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斷的發展。

説明在面臨不斷髮展的局面時,必須要改變現狀,進行變革和革命。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的意思

西周·姬昌《周易·繫辭下·第二章》節選原文: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不管我們從歷史角度還是我們身邊息息相關的一些事情來看也不能脱離這麼一個規律。從中國的三大盛世來看這其中過程都逃不開以上9個字,都沒能避免“盛極而衰”的結局。

在外匯市場中也是這樣,筆者去年在眾邦視點中的《道氏理論結合趨勢的操作方法》文章也略有描述。我們現在看看歐元這幾年的走勢也是十分符合這麼一個規律的。《繫辭》是易學類著作,一般是指《易傳·繫辭傳》或《周易·繫辭》﹔是今本《易傳》的第4種,它總論《易經》大義,相傳孔子作了7篇闡發和總結《周易》的論述,即通常所説的《易傳》。

《繫辭》是這7種論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繫辭》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論述,應當經過了孔子以後儒家的整理,可以説《繫辭》是先秦儒家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集大成。對《易經》的基本原理,《繫辭》進行了創造性的闡述和發揮,他認為"一陰一陽之謂道",奇偶二數、陰陽二爻、乾坤兩卦、八經卦、六十四卦,都由一陰一陽構成,沒有陰陽對立,就沒有《周易》;他把中國古代早已有之的陰陽觀念,發展成為一個系統的世界觀,用陰陽、乾坤、剛柔的對立統一來解釋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的一切變化。對於改革創新的重要性,中國人很早就有深刻認識。

類似的説法還有《詩經》裏的“周雖舊邦,其命維新”,《韓非子》説的“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求變化,求發展,求進步,是中國探索繁榮富強道路的根本指向。恩格斯曾斷言,社會主義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

正所謂“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世界變化日新月異、民眾訴求水漲船高,改革的時間和空間約束將進一步增強,推進改革的挑戰日益增多、難度日益加大。但更要看到,改革沒有退路、不改不行。在這個意義上,今天的改革,要跟得上人民羣眾的殷切期待,要與轉型期的風險賽跑,與解決問題的時間窗口賽跑。

只有克服“改革疲勞症”,防止“改革疑慮症”,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既勇於衝破思想觀念的障礙,又勇於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我們才能牢牢把握改革主導權,始終掌握髮展主動權,讓人民享有更多改革成果,讓國家獲得更快發展進步。